![]() ▲ 傳統文化中,屬兔者擁有陰柔、溫和的個性。 繪畫/俊靈 生肖之兔,兼具月兔之美,自然之靈,以陰生陽,以柔克剛。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中秋,乾隆皇帝詩興大發,寫了一首《月兔》: 月中玉兔日金雞,卯位東方酉位西。綜錯陰陽交離坎,張衡《靈憲》豈無稽。 月中有玉兔,日中有金雞,卯兔在東,酉雞位西,東西相對,陰陽平衡。漢代張衡的天文學名作《靈憲》,絕非無稽之談。 兩天前,乾隆帝剛剛過完48歲生日——乾隆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八月十三,寫《月兔》詩這年是己卯年,恰是他的本命年。在兔年的中秋月夜,談談月中兔,聊聊天文學,風雅有趣。 01 入選生肖,因為代表月亮? 十二生肖中,兔排行第四。在最早記載了十二生肖體系的湖北睡虎地秦簡、甘肅放馬灘秦簡中,都能找到兔的身影——“卯,兔也”。兔為何能列入生肖之中,眾說紛紜。 先秦儒家禮法著作《禮記》中記載,“兔曰明視”,為“祭宗廟之禮”所用的犧牲,與牛、豬、羊、雞、狗并列。也就是說,在祭祀時,傳統六畜中的馬變成了兔。馬雖是家畜,但價值不在于食用,而在于國防、運輸,很可能因此在祭祀儀式中被兔取代。 ![]() ▲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上繪有月牙、蟾蜍與白兔。攝影/李建 現代學者認為,十二生肖的形成,與先民通過觀察動物來認識時間有關,因而最早的家畜——六畜,全部入選。兔在祭祀中的作用等同于六畜,故列入生肖當中。熱衷于討論十二生肖成因的明朝人,對兔的入選,各有見解。 博物學家葉子奇在《草木子》中說,“術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兔無唇……”兔子能夠成為生肖,只因天生有缺陷——三瓣嘴。學者郎瑛則不以為然:動物豈止這十二種有缺陷?郎瑛認為,地支在下,故應考察動物趾爪數目,兔四爪為偶數,故而在地支中屬陰。 地支中有一半為陰,為何兔對應卯位,郎瑛解釋道:“日生東而有西酉之雞,月生西而有東卯之兔,此陰陽交感之義。”原來和月亮有關。學者楊慎也持類似的理論。月屬陰,玉兔代表月,故而位列十二生肖,以體現陰陽變化的“天地自然之理”。 ![]() ▲ 兔尊。攝影/一夢琥珀 先秦時,楚國大詩人屈原就曾在《天問》中發出困惑:“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東漢學者王逸解讀《楚辭》,指出“夜光”即月亮,“菟”即兔。屈原的問題是:為何月亮會死而復生,缺而復圓?月腹之中為何會有兔?月中兔顧盼之間,又有何欲求?人們普遍認為,屈原筆下的“顧菟”,是最早出現在文獻當中的月中兔。 明代學者徐應秋曾觀察過兔子的孕期:“雌雄交感即孕,匝月而產四子,或三子,有至七子者。后每月輒如之,乃知前人所云兔'望月而孕’與'子自口吐’之說皆訛。” ![]() 兔子多于夜間活動,雌雄交配后,大約在一個月后即可生育,生育完又可以馬上繼續交配,周而復始。古人很可能在對自然的觀察中,發現兔子的生育周期與月亮的圓缺周期極為接近,于是產生了兔與月之間存在“感應”關系的聯想。而在看到月中陰影時,也就不自覺地會想到兔,并認為月中有兔了。 月兔神話源自對自然物候的觀察,這與現代人所理解的,兔列入十二生肖的原因,可謂殊途同歸。 02 兔年是個仁慈年 北宋文豪蘇軾與弟弟蘇轍感情深厚,每逢蘇轍生日,蘇軾都會贈物賦詩,表示慶賀。這年,蘇軾準備了一份“香噴噴”的生日禮物:檀香木雕的觀音像,自己新制的印香,以及調香用的模具銀篆盤。在賀壽詩中,蘇軾欣然道:“繚繞無窮合復分,綿綿浮空散氤氳,東坡持是壽卯君。”——這縹緲環繞,沁人心脾的香氣,就是我送給你的壽禮啊! 為何稱蘇轍為“卯君”?原來,蘇轍出生于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二月。漢代《說文解字》解釋“卯”字曰:“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1039年是己卯兔年,二月又是卯月,與卯兔有緣的蘇轍,便有了“卯君”這個愛稱。 ![]() ▲ 宋·佚名《山花墨兔圖》 卯代表的時間是早晨5-7時,此時月落而日出。有人說兔子喜歡在卯時出窩,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卯時也叫“兔時”。明代李長卿在《松霞館贅言》中說:“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卯屬兔。”卯時陰氣最盛,隨后太陽升起,天地由陰轉陽。玉兔代表的月亮是至陰,故而在卯位。 卯、兔、月三者均為陰性,代表柔和、平靜、松弛。東漢時期的道教典籍《太平經》中寫道:“卯主于東,系命東星,多所生活,人民飲食。卯故言東方,正卯為東之中。春生榮華,夏長其實,無所不施,莫不被德。故名東星為仁,不忍中傷。天惜人年,復得久長。”卯位位于正東方,主春夏生長,溫柔而仁慈。 ![]() ▲ 兔兒爺。 在卯兔之前的寅虎年,“寅為三陽,陽盛則暴”,故“虎性暴也”,是陽氣旺盛的兇猛年份。進入兔年后,則需借助東方卯位的“仁”,休養生息。所以兔年是溫柔的年份。東坡用“卯君”呼喚弟弟,想必也有祝禱“但愿人長久”之意吧。
屬兔能長壽? 在不少命理書中,都能看到一個理論:屬兔者命好,生活安穩,建康長壽。甚至還言之鑿鑿,說兔年出生的人,能活到88歲。屬兔的乾隆帝就是代表,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活了89歲。 漢代著名經學家馬融,兔年生人(公元79年出生,己卯),活了88歲,著作等身,門徒遍天下。馬融的弟子、同樣屬兔的鄭玄,也活到73歲,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算是高壽。 不過,個例并不能夠證明生肖與壽命之間的聯系。人們之所以相信屬兔者長壽,主要有兩個原因:卯位“天惜人年,復得久長”,本就有護生、延壽的含義;而兔在傳統文化中,更是長壽的代言。 ![]() ▲ 馬融:東漢著名經學家,東漢名將馬援的從孫。 人在進入老年后,須發皆白,這是自然的生理現象。古人將壽命長短與體貌相聯系,相信擁有白色毛色的動物,也如人一般,壽命長久。東晉葛洪在《抱樸子》中就說:“虎及鹿兔,皆壽千歲,壽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如果看到白兔,說明它至少五百歲了。南梁沈約在《宋書·符瑞志》中也指出,“白兔,王者敬耆老則見”。白兔是國家重視老年人、養老敬老時才會出現的祥瑞。 除了白兔外,月中兔也和長壽有關。在東漢末年流行的樂府詩《董逃行》中,有這樣的句子:“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藥可得神仙。”《董逃行》中的搗藥兔形象,在東漢畫像磚、畫像石上常能看到。搗藥兔一般出現在西王母的身旁,或跪、或坐、或站,專心致志地揮動藥杵,搗制能令人長生不老的藥丸。 ![]() ▲ 唐代銅鏡上,月兔在乖巧地搗藥。攝影/溪棲 兔壽可達千歲,月中兔又掌握著不老藥方,諸多意象堆疊在一起,無疑對“屬兔者長壽”這一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影響。屬兔者可以獲得“長壽”這一美好祝愿,受用終身。
我屬兔,我膽兒小 ![]() ▲ “月亮馬兒”是以月兔為中心的張貼畫。供圖/秦風老照片館 《宋史·趙汝愚傳》記載,南宋宗室趙汝愚的父親趙善應是個孝子,因為母親屬兔,所以終身視兔為神,不吃兔肉。在趙善應心中,屬兔者與自然界中的兔子之間,是存在某種神秘聯系的。 很多屬兔的人也以自然界兔子的形象來評價自己。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于是之先生就常說:“我二七年生人,屬兔,我膽兒小。”兔子作為體型小的食草動物,位于生物鏈的低端,上有鷹撲,下有犬追,隨時都面臨著生死危機。 漢代畫像磚上,就有驅犬獵兔的紋樣。訓練有素的獵犬兇猛而冷靜,已經感受到危險的兔子,則緊張地蟄伏在草叢中,試圖隱藏行蹤。生存環境如此險惡,自然膽小。 ![]() ▲ 清·龔吉 《三兔圖》 如果說生肖是“肖生”,那屬兔者擁有自然界兔子的性格,也不無道理。屬相命理學中,同一屬相內部按五行會進行細分,五行不同,性格命運也有差別。生于辛卯年屬金兔,為“蟾窟之兔”;生于乙卯年屬木兔,為“得道之兔”;生于丁卯年屬火兔,為“望月之兔”;生于癸卯年屬水兔,為“田野之兔”;生于己卯年屬土兔,為“山林之兔”。 “蟾窟”就是月亮。蟾蜍也是原始月亮神話中的主角,有“蟾蜍吞月”之說,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中,兔子即與一只巨大的蟾蜍并列繪于新月之上。蟾窟兔命被認為“為人心明智巧,左右逢源”“男有天才,女有厚福”。“得道之兔”“望月之兔”同樣都與月兔神話相關。得道兔命“一生近貴,百事如意”,望月兔命“身心不閑,衣祿不少”,似乎沾了月兔的光,命運都十分順暢。 ![]() ▲ 唐·十二生肖兔俑。攝影/柳葉氘 “田野之兔”和“山林之兔”指的無疑是生活于草木之間的自然之兔。命理學家也注意到“兔生”艱難,于是給山林兔命和田野兔命,多了許多坎坷。山林兔命“六親冷漠,骨肉難為”;田野兔命“早年財運不聚”。但兔子也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開發出種種自我保護的能力:既善于飛跑疾馳,又能夠安全藏身。 宋代羅愿編撰的辭書《爾雅翼》中說,“今兔之所處,其穴常為三竅,獵者攻之,常顯然自其穴躍出”。兔藏之穴并非地下之深洞,而是在草叢之間、低洼土壤中刨出的淺窟。一旦有危險,便可迅速逃走。以柔克剛的生存之道,也體現在兔命之中——山林兔命是長壽之命,而田野兔命則能逢兇化吉。 ![]() ▲ 2011年,韓國首爾的畫廊為迎接辛卯兔年而舉辦的兔子藝術展。傳統生肖,被賦予全新表達。 命理之說是否可信,見仁見智。但在兔命之中,可以讀到自然、神話和人生之間的互動,進而體會到中華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哲理,未嘗不是一件樂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