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億年里,生命的進化和物種的滅絕一直貫穿著地球生命歷史,而在已經滅絕的物種中,最令我們熟知的應該就是恐龍和渡渡鳥了,因為前者代表了地球上一代霸主的終結,而后者則常被當作人類活動導致物種滅絕的一個典型例子。 渡渡鳥是一種大型鳥類,其體重通常為17至28公斤,身高一般在70至90厘米之間,主要以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這種鳥類僅存在于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島,主要棲息在這里的森林之中。 渡渡鳥具備一個顯得大而笨重的身軀,它們通常都是“小短腿”,全身覆蓋著柔軟的灰棕色羽毛,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圓形尾部,其頭部相對較小,長有一個長長的、呈鉤狀的喙,它們的翅膀又短又粗,根本無法支持它們飛行,科學家推測,可能是因為毛里求斯島上食物充足并且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的侵襲,導致渡渡鳥的翅膀漸漸地退化了。 根據相關記載,渡渡鳥最早于16世紀末由荷蘭水手發現,它們滅絕的時間則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之間,而這段時間正是人類開始在毛里求斯島上定居和發展的時期,所以科學家普遍認為,正是人類的活動導致了渡渡鳥的滅絕。 實際上,渡渡鳥只是一個縮影,近幾個世紀以來,已經有為數眾多的物種因為人類的活動而滅絕,所以如何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出現持續喪失,是一個人類需要重視起來的問題,怎么做呢?或許人類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讓那些已經宣告滅絕的物種“復活”。 好消息是,科學家正在做這樣的嘗試,近日,一個名為“Colossal Biosciences”的生物公司宣稱,在渡渡鳥滅絕300多年后,該公司的科學家正在計劃將其“復活”。 根據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貝絲.夏皮羅(Beth shapiro)的介紹,該計劃將使用DNA測序、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以及克隆技術讓渡渡鳥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之內。簡單來講,該計劃的步驟大概可以分為4步: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在以上4個步驟中,如果第1步沒有成功,那渡渡鳥的“復活”根本就無從談起,幸運的是,盡管渡渡鳥已經滅絕了300多年,但世界上依然有保存完好的渡渡鳥標本,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科學家已經從這些標本中提取到了渡渡鳥DNA的完整樣本,并且也對其完成了測序。 根據計劃,科學家將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從現存的鳥類中選擇一個渡渡鳥的“近親”,目前已經初步確定是與渡渡鳥同屬鳩鴿科的“尼柯巴鳩”。 雖然后續的工作仍然存在著很多挑戰,但由于最重要的DNA測序已經完成,因此該項目的科學家都樂觀地認為,渡渡鳥的“復活”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具體要多長時間呢?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大約6年。 值得一提的是,“復活”渡渡鳥只是“Colossal Biosciences”一個“小目標”,該公司表示,在此之后,科學家會致力于“復活”澳大利亞袋狼,而他們的終極目標則是,“復活”早經滅絕的猛犸象。 那么,如果這些計劃真的成功了,科學家在未來有可能去“復活”恐龍嗎?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因為DNA其實就是一種生物大分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解,而早在6千多萬年前,恐龍就已經滅絕了,在經歷如此漫長的時間之后,現在的地球上根本就無法找到恐龍DNA的完整樣本。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里,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