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做人的過程。《父母愛對了,孩子才優(yōu)秀》的作者鄭委是著名教育學者,經過17年的廣泛實踐,提出了30個家教關鍵點,教會當下的父母正確的家教理念,讓困境中的家庭走向正常,讓正常家庭走向幸福,讓幸福家庭走向美好,讓美好家庭走向高尚。因為“會愛才是真愛,真愛需要學習。 ![]() 真愛 一、不要把真的愛當真愛 魯迅先生說過;“兒童的行為,出于天性,也因環(huán)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 記得有這樣一則新聞,一位臨刑前的犯人,警察問他在臨死前有什么要求,他說想見見自己的母親。當母親來到他身邊時,他對母親說“媽,我還想吃一口你的奶。” 母親毫不猶豫的像兒子小時一樣把衣襟打開,兒子一下子撲上去把母親的乳頭咬了下來,含淚說;“你一輩子愛我,我的所有要求你都滿足,從不說個“不”字,導致我今天這個下場,我恨你!” 兒子的埋怨數落令人膽寒,難道這位母親不愛兒子嗎?可以說非常愛,但是她愛兒子的方式錯了。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當孩子犯錯誤時應第一時間批評指出,教會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顯然這位母親的教育是失敗的,從這起悲劇中警醒我們做父母的要懂得如何真正的愛孩子。 “真的愛”是父母的本心,是父母最本能、最自然、最赤城的情感,可是這份濃烈赤城的情感還需要“智慧”,需要“水平”,需要“能力”去展現出來,才能成為“真愛”。 如果父母沒有真愛的能力和水平的話,請離孩子“遠”一點,孩子天性中的那些善和美也有可能支撐他們迎接美好的人生。 父母的引導,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決定著孩子的命運。 ![]()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二、不要把規(guī)則當規(guī)矩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有位爸爸,小時侯父母管得特別嚴,上學、工作都聽父母的安排,雖然他現在很成功,但不快樂,他認為是從小太守規(guī)矩造成的。 現在他做了父親,就不想讓孩子守太多的規(guī)矩,甚至覺得“沒規(guī)矩又能怎么樣呢,讓孩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里成長,孩子可以更快樂一些。” 他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本身比較乖,各方面還不錯,好像驗證了他的想法:我沒有太立規(guī)矩,孩子還不錯。后來他又有了兒子,因為中年得子,對兒子非常寵溺,孩子就像小皇帝,以自我為中心。最后孩子出了問題。愛人因為擔心焦慮,脾氣越來越大。 這位爸爸就是不懂得規(guī)矩與規(guī)則的不同,因為自己對規(guī)則的感受不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規(guī)矩是文化體系,立規(guī)矩,守規(guī)矩是為了有利于所有人。而規(guī)則是誰定有利于誰,比喻單位制度有利于單位運行,學校規(guī)則有利于學校開展正常的教學制度。 因此,人生在世,與人交往,修身養(yǎng)性,處處離不開規(guī)矩。規(guī)矩跟做人、跟道德有關,不需要定的很細,要符合文化、符合道德。并且制定規(guī)矩,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給孩子講清楚,為什么要立這個規(guī)矩,孩子知其所以然才愿意守規(guī)矩。 父母要記住這樣一句話:踐行文化有規(guī)矩,做出表率守規(guī)矩,擁有智慧立規(guī)矩。 ![]() 親子游戲 三、溺愛孩子是成長中的慢性“毒藥” 盧梭說過;“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何為“溺愛” ,就是以孩子為中心,圍著孩子轉,生活上過度幫助孩子,物質上過度滿足孩子。 小紅是家里最小的女兒,上面有兩個哥哥,父母中年有了個小姑娘,非常歡喜,好吃的好喝的全由著她,兩個哥哥只有眼巴巴的望著的份。 每次妹妹吃獨食,父母總對兩個哥哥說;“去干活去,望什么望,她是妹妹,你們應該讓著她。” 小紅從小到大父母沒有讓她洗過碗,洗過自己的衣服,長大后什么活也不會干。 到了初中小紅出落得很水靈,在學校她是穿的最光鮮的那個,因為愛美也無心學習,最后交上了社會上的朋友。 早早地結婚生子,婚后因為懶惰被丈夫天天責罵毒打,說她什么也不會做,落下了一個悲催的人生。 何為“溺愛” ,就是以孩子為中心,圍著孩子轉,生活上過度幫助孩子,物質上過度滿足孩子。小紅就是因為父母過度溺愛,好吃懶做,為她的人生埋下了不幸的種子。 現在很多家長以為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就是愛孩子,殊不知這是害孩子,是“慢性毒藥”。 父母只有愛對了方向,方法對了,孩子才會變得優(yōu)秀。 真正的愛孩子是內心充滿愛和信任,能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充滿暖暖的感覺。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怎么會差呢?孩子會對家有極強的歸屬感、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會因為珍惜家里的一切而不會讓自己所愛的家蒙羞,同時,也會把自己的愛傳遞給更多的人,讓父母以他為驕傲。 教育是一場渡人渡己的修行,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