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頭研究國學,發現很多道理,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人告訴我們了。 只是,我們越走,路越窄;越走,越自以為是。 內心的虛空和形象的膨脹,構成了極大的諷刺。 莊子雜篇《漁父》里,詳細講述了人身上的八種壞毛病,還有做事時經常犯的四種禍患。認為一個人只有清除掉這八種毛病,不再推行這四種禍患,才有成材的可能。 這種人格上的自我完善,說到底,是道家的修行,也是每一個人的修行。 世間,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必將構成你的道場。因此,每一個你遇見的人,每一件你遇到的事,都必定有其因果,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來度你。 每一個人,只有一件事一件事地去修,才能慢慢見到自己的本心。所有的頓悟也好,悟道也罷,都是建立在不斷地經歷、體驗、反思、再經歷的過程中的。 ![]() 01“八病”不清,人難通透。 第一病:總。 什么叫總?就是不是自己職分以內的事也兜著去做。這個毛病,很多人都有,尤其是覺得自己有本事的人,覺得別人都不行,總是要處處出風頭。 這個毛病,犯了三點忌諱:一是僭越,不懂規矩方圓,不知界限。二是搶人飯碗,不懂江湖。三是強出頭,必遭嫉恨。 第二病:佞。 什么叫佞?就是沒人理會也說個不停。說到底就是自恃有才,不停炫耀自己,但是,旁人已經厭惡至極。 第三病:諂。 沒有節制地迎合對方,就是諂。諂之所以是病,一是可能為虎作倀,二是可能添油加醋,三是可能蒙蔽拱火對方,居心叵測。 第四病:諛。 不辨是非巴結奉承。阿諛之人,多為恃強凌弱之人,是沒有底線原則之人,因此,專事阿諛之人,清醒的人,早早遠離之。 第五病:讒。 讒即喜歡背地說人壞話。這樣的人,蕓蕓眾生中,不乏其數,修養不到,一不小心就犯了這個毛病。只是,當你詬病他人之時,人家也看清了你的斤兩。 第六病:賊。 莊子所謂賊,是指離間故交挑撥親友。我們常說家賊難防,是因為家賊太了解情況了,因此,往往容易拿捏人短處、弱處,制造是非就容易。所謂禍起蕭墻,就是說的家賊作亂。 第七病:慝。 什么是慝?就是稱譽偽詐敗壞他人。《周禮·環人》言,“察軍慝。”即是指陰奸的意思。 第八病:險。 不分善惡美丑,好壞兼容而臉色隨應相適,暗暗攫取取舍于己意的東西,即為險。說到底,險惡之人,毫無底線原則,只為自己利益。 此“八病”,實則人性中的污垢,外能迷惑人,內則遲早傷自身。修行,最終就是要修掉這些人性惡疾。 ![]() 02“四患”不移,事必無成。 第一患:貪得無厭。 莊子言,喜歡管理國家大事,隨意變更常規常態,用以釣取功名,即為貪得無厭。歷史上朝令夕改的事,就是這種情況。因此,無定規可依,無定章可循,人心惶惶,軍心渙散,萬事不可成。 第二患:利欲熏心。 自恃聰明專行獨斷,侵害他人剛愎自用,即為利欲熏心。但凡獨斷專行、剛愎自用之人,大多是無視他人之人,因此,往往損害他人利益,甚至是集體的利益。 世間事,多敗于此。 第三患:犟頭犟腦。 即是知過不改,聽到勸說卻越錯越多。做事碰上這樣的隊友,應該能氣吐血。這樣的人愚不可及,糞土不可涂墻也。團隊里要是多幾個這樣的人,好事也必將辦成壞事。 第四患:自負矜夸。 跟自己相同就認可,跟自己不同,即使是好的,也認為不好。說白了,就是井底之蛙,以自己的認知為準繩,閉目塞聽,自我中心。這樣的人做領導,那么,下面的人,最終,只能是烏合之眾。 ![]() 03莊子借漁父之口所說的“八病”、“四患”,與老子所講“四不”——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孔子所說“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家所云“四無”——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含內理差不多,都是針對人性的弱點的。 《莊子·漁父》篇,也為我們文化中的隱者形象、高人形象建構起了基本框架,成為了一種影響深遠的文學形象,更因此,形成了一種世外高人式的隱者文化。越往后,漁父形象越孤高絕世,便有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可以看到,文學中的漁父形象,是越來越沉默了。大概也是因為人性的頑疾,太難撼動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