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 托 審 議 完 善 課 程 幼兒在成長 課程在更新 讓主題追隨孩子 讓主題審議思源致遠 為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教師課程審議的能力,2022年10月17日,藻江花園幼兒園小班級組就主題《我愛我家》開展了主題后審議教研活動。 課程回顧與反思 理清脈絡進程 ![]() 青春年少 YOUNG 首先,教研組長孫新娟老師帶領老師們從《我愛我家》的主題調研、目標設置、課程推進等方面進行了回顧。老師們從主題開展進程中,感受到各班幼兒在興趣、需要和經驗上的差異,由此在主題目標達成的路徑上各班呈現出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 + ![]() 小5班的老師們在主題開展前,預設了主題發展線索,根據線索對照《指南》梳理出側重領域及關鍵活動。圍繞著“我愛我家”從自己的“小”家逐步過渡到國慶祖國媽媽的生日引發對大“家”祖國媽媽的關注。 ![]() ![]() ![]() ![]() 小6班的孩子們立足家庭,從家人、我家在哪里、親子建造家等活動中體驗到家的溫暖、在親子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到親子之間的情感,家長也在活動參與中了解到有效陪伴的意義。 ![]() ![]() ![]() 班級老師通過活動后的回顧與反思,意識到基于兒童視角下的主題活動首先要以兒童為本,貼近幼兒生活,從兒童的特點和發展水平出發,過程中關注預設和生成的統一。 ![]() 梳理問題 共探解決策略 ![]() ![]() 各班在主題進程中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今天的教研中,老師們也提出自己的困惑,以群體的力量共同思考與解決對策。 小3班的孩子們在《數數我家有幾口》的活動的前期調查中有的孩子把家里飼養的寵物也算成家人,孩子的這種行為教師是支持還是否定?有的孩子提出爺爺、奶奶不和自己住在一起,需不需要把他們也算進來?針對課程推進過程中教師的疑問,大家展開了討論。 ![]() ![]() 同樣的活動,小1班的孩子們除了調查了家里有幾口人,還有后續的跟進行為——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目的是為了感受爸媽工作的辛苦,增進親子情感。對于小班幼兒是否有必要了解爸媽的工作?主持人及時抓住了問題,引導大家展開討論。 ![]() ![]() ![]() 小6班的邱老師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提出關于小班幼兒使用剪刀的問題,并在討論中得到共識:小班上學期不適宜用剪刀。由此可見,分析幼兒年齡特點,尋找適宜的教育是如此重要。 ![]() ![]() 引領提升 明辨審議思路 課程后審議各級組在每個主題結束后都會展開組內教研,如何讓主題后審議做得更有效和有質量,我園負責教學條線兩位副園長結合現場給予了總結和引領提升。 謝小華副園長指出:通過小班組本次的主題后審議我們能看到級組在前審議、中審議時已經梳理出很多資源,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老師們能夠適宜的運用這些資源。 ![]() 李潭副園長指出:首先從課程開展的情況看:整個小班組教師在課程實施前都做了充分的預設;在課程推進過程中老師們的觀念發生了轉變,開始把目光關注到孩子身上了,能夠用心觀察、靜心陪伴,追隨孩子的需要開展活動。其次從本次審議的現場看:關于主題后審議要明晰幾點:一是后審議首先要審主題目標的達成度。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各班達到終點的方式可以存在差異。二是審資源的利用情況。圍繞資源選擇的適宜、資源利用的充分、資源進入的時機等展開研討。三是審幼兒的收獲與發展。教師要基于實證來說明孩子的發展。 ![]() ![]() 小班的主題后審議教研,讓老師們明晰了在主題實施過程中要基于孩子的興趣與需要出發,還需不斷升華其內在的教育價值,基于孩子的視角,樹立目標意識、問題意識和反思意識,不斷在課程的行進中且思、且行。 (撰稿:雍春云 攝影:蘆璐 審核:全黎娜) |
|
來自: 朝幼電子資源庫 > 《我愛我家、親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