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信息
煙臺市第一家少年郵局在奇山小學正式成立
原創: 孫茂杰 煙臺市芝罘區奇山小學 7月10日
2018年7月10日上午,2018年煙臺市第一家少年郵局在奇山小學正式成立。少年郵局的成立,將拓寬我校學生實踐活動的渠道,增強服務意識,培養集郵興趣,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增添了一項實踐內容。同時還可促進青少年集郵文化活動的開展。增強集郵的吸引力,引導學生對收藏、理財知識的接觸,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學知識,在郵樂之中長知識。
少年郵局成立儀式上,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煙臺郵政分公司集郵與文化傳媒部荊元勝經理為學校授牌,并提出了要求。

少年郵局的首任局長、副局長、工作人員都將在下學期開學初通過競選演講的方式產生,產生后將由郵局的工作人員進行指導。
儀式結束后,學生有序地參觀了煙臺集郵聯誼會舉辦的校園集郵展。
煙臺市青年路小學少年郵局開業
來源:齊魯網 作者:周迎春2018-07-13 09:00:07
7月11日上午,由煙臺市郵政分公司、煙臺市集郵協會和青年路小學共同發起成立的煙臺市第一家少年郵局在青年路小學舉行啟動儀式,百余名師生參加了啟動儀式。
青年路小學“少年郵局”正式命名列入建制檔案,由在校學生運營,直屬煙臺市郵政分公司管理。有正式的公章和日戳,按郵政業務規章進行管理和營業運作,是非營利性機構,主要開展集郵、書信寄遞、報刊訂閱、明信片、郵票銷售等郵政業務體驗活動,由青年路小學的學生輪流擔任“局長”。
學生還可以通過“少年郵局”把自己不用的玩具與書籍通過少年郵局實現捐贈或出售,出售收入用于學校資助貧困兒童或者班費,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體驗各種身份角色,與社會零距離接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是學校開展德育活動的一個有效載體,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窗口之一。
青年路小學副校長李振新告訴記者,設立少年郵局,能進一步豐富學生們的實踐活動,拓寬學生們的郵政知識面,學生們通過全面了解業務流程,學習各種郵政、油票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之外受教育,在郵樂之中長知識,更好地豐富學生們的見識和培養耐性。
在成立儀式上,百余名學生踴躍給父母、老師寄出飽含感情的信件,活動還舉行了授牌、發放紀念明信片、加蓋紀念郵戳、贈書、參觀集郵展等活動。
●聯誼活動
廣東省青少年郵局進行第九次聯誼活動
7月13日,“不忘初心 筑夢前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廣東集郵文化巡回活動(中山站)來到廣東省中山市。活動期間,召開了2018年廣東省青少年集郵工作會議,進行了廣東省青少年郵局聯誼會第九次聯誼活動。廣東省集郵協會副會長孫海平、胡松云,秘書長李江、副秘書長張耀琴,中國郵政中山市分公司副總經理鄭曉玲以及廣東省省郵協青少年委員會、各市郵協秘書長、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代表、青少年郵局輔導老師和小局長、廣東教育出版社、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報刊發行局的代表共100多人參加了活動。中山市郵政分公司為活動推出了一枚紀念封,

啟用了一枚郵資機戳和一枚紀念郵戳,同時還為青少年郵局的聯誼活動啟用了一枚紀念郵戳。

上午,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集郵巡回展(中山站)”開幕展場,參加活動的10多家青少年郵局進行了設點蓋戳活動,全國集郵聯會士孫海平、胡松云、蔡少明、沈敦武在現場為集郵愛好者簽名。蓋戳現場和簽名現場吸引了大批集郵愛好者,小局長們認真的工作態度受到了現場觀眾的稱贊。
下午,廣東省青少年集郵工作會議和青少年郵局聯誼活動同時進行,廣東省集郵教材《集郵課堂》小學編寫組組長楊旭坤、中學編寫組組長童真誠和廣東教育出版社胡澤副主任分別介紹了教材的編寫過程和主要內容。中山紀念中學青少年郵局小局長陳家藝、中山華僑中學1954青少年郵局小局長孫學霖、江門培英小學學生郵局輔導老師葉廣敏、佛山勒流梁季彝紀念學校少年郵局輔導老師劉小燕分別介紹了開展校園集郵活動的經驗,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廣東省報刊發行局陳樹潔向代表們推介了“粵郵書香示范基地”項目。最后省集郵協會青少委劉少輝主任做了總結發言,并對青少年集郵工作做了部署。來自深圳、梅州、江門、肇慶、佛山、潮州和中山7市的16所青少年郵局代表參加了會議和聯誼活動,這是廣東省青少年郵局聯誼會自2010年11月成立以來的第9次聯誼活動。參加會議的聯誼會秘書處成員對申請入會的青少年郵局進行了審議,一致同意佛山市南莊中心小學少年郵局、佛山勒流梁季彝紀念學校少年郵局、梅州市金山小學少年郵局、中山紀念中學青少年郵局、中山華僑中學1954青少年郵局、中山實驗中學紫荊花青少年郵局、中山小欖中學青少年郵局7所青少年郵局加入廣東省青少年郵局聯誼會,聯誼會成員增加至44所。(崔紹森)2018.8.7《中國集郵報》刊登)
●獻計獻策
青少年郵局需要“郵”起來
原創: 張喜武 方寸郵緣 7月7日
近幾年,在全國各地建立了一批“少年郵局”。據我了解,有的開展活動不理想,不經常,工作不主動,不起作用,甚至有的名存實亡。主要是沒有“郵”起來,利用少年郵局開展青少年集郵活動不夠,青少年學生寫信、郵信不廣泛,不普遍,不經常,不熱心,興趣不夠濃。建立“少年郵局”不應該成為擺設,要堅持經常開展郵信和集郵業務。要充分發揮“少年郵局”的作用,真正發動青少年學生“郵”起來。少年郵局關鍵在“郵”。在開展經常性的通信業務和集郵服務業務。不經常開展“郵”的業務,不就是名存實亡了嗎?要“郵”起來,尤其在寒、暑兩假期間,不該“放假”、“停郵”,更應該“郵”起來。

一要加強對少年郵局的領導和管理。學校和集郵協會協同郵政部門領導要經常過問“少年郵局”的工作,不可“放手撒羊”,僅僅靠幾個“小局長”和學生去開展工作,學校領導、老師、集郵協會及郵政局同志要親自指導,要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出謀策劃,支持“少年郵局”開展工作;要加強對“少年郵局”的管理工作。
二是發動學生寫書信,利用少年郵局把集郵活動開展起來。成立少年郵局的初衷,就是要幫助把青少年集郵活動開展起來,讓久違了的書信活動開展起來,方便青少年學生實寄郵品,讓學生們親自直接參加、感受郵信和集郵的實踐活動等。我們不僅僅在成立“少年郵局”,還有發動學生們動筆寫信,郵信“實寄”,沒有“書信”還能有什么“郵信”嗎?所以,要發動學生開展寫書信活動,通過寫書信,鍛煉文筆和提高多種能力。也促進集郵活動豐富多彩地開展起來。
三是寒暑兩假和節假日要加強少年郵局工作。學生平時學習時間緊張,有的學生還不會利用集郵第二課堂或輔助教材加強學習,把寫信、集郵活動和學習對立起來,抽不出時間寫信、寄信。可以利用寒暑兩假、平時節假日,給老師、同學、爺奶、父母、親屬、郵友、朋友、需要幫助、溝通的人等,寫寫書信,抒發情感,交流思想和感情等。對節假日這些好時機,“少年郵局”不要放假,不要停郵,只能想千方百計加強“少年郵局”的工作。
四是不斷總結經驗,推廣好典型。各地、各級要不斷地總結、推廣“少年郵局”的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好作風,樹立好典型,推廣好經驗,好典型。讓好經驗遍地開花,讓好典型立標引路。讓“少年郵局”真正“郵”起來,使“少年郵局”工作生機勃勃地開展起來,使青少年集郵活動有聲有色的開展起來,使青少年學習、集郵活動、郵政業務獲得共贏,何樂而不為之?
●郵人心聲
我為青少年郵局鼓與呼
發端于40年前的中國改革開放,為全國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也復蘇了被“文革”澆滅了的青少年集郵的夢想,各地青少年集郵團體與組織隨之不斷涌現。1985年10月1日,全國第一所青少年郵局——常州紅領巾郵站成立,為青少年郵壇吹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青少年郵局是由青少年(含少兒、少年、中學生、中職生、大學生)直接參與管理的郵局,也是將郵政、集郵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的新型青少年集郵組織,以其特有的影響力與頑強的生命力,在神州大地扎根、成長……
改革開放喚醒了我集郵的夢想,大學畢業后到,我來到廣東省德慶縣香山中學任教,懷著一腔熱情投入開展青少年集郵活動中去。1994年10月,我在德慶縣集郵協會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創辦了德慶縣首家學校郵協,接著于1996年12月又辦起了校園集郵小報《香山集郵》。經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德慶縣香山中學于2003年成功創建全國首批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如何讓學校的集郵活動更上一層樓?我開始在《中國集郵報》等集郵報刊上尋找答案,其中少年(紅領巾)郵局的消息尤引起了我的注意。
2003年,我在某集郵媒體上看到了著名集郵家郭潤康對廣東省潮安九座庵學校少年郵局的評價:“把少年郵局設在學校內,是培養少年兒童自主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宣傳郵政和傳播集郵知識的好窗口。”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九座庵學校是一所設在農村的小學,校長楊旭坤是我1998年參加廣東省青少年集郵輔導員培訓時的“同學”。我聯系了楊校長,了解了該少年郵局的具體運作情況,籌備成立我們的少年郵局。鑒于德慶縣香山中學是一所包含高中、初中的完全中學,以“少年郵局”命名不符實際,我們便決定以“青少年郵局”命名。我們參照當時全國有名的少年郵局的運作情況,為香山青少年郵局定了“實踐社會,服務師生,推動集郵”的宗旨。2004年3月24日,香山青少年郵局正式在德慶縣香山中學校園成立。

德慶縣電視臺以及省市有關報紙、《中國集郵報》都報道了香山青少年郵局成立的消息。
香山青少年郵局成立后,我與外省的西湖、蘇州、鄭州、新鄉以及我省的黃埔、九座庵等早期少年郵局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系。這時,仍處于萌芽狀態的少年郵局引起了青少年集郵工作者的注意。2004年4月9日,《中國集郵報》刊登了山東孫振國先生的《中國少年(紅領巾)郵局一覽表》;《集郵報》也連載了《中國少年(紅領巾)郵局封戳錄》的文章。這些文章詳細介紹了當時全國近20所少年(紅領巾)郵局(包括香山青少年郵局)的現狀,被認為是青少年郵局研究的最早的權威資料。據孫振國的資料介紹,常州紅領巾郵站雖然每年僅活動一次,但有郵政日戳使用、有正規的業務程序,是全國最早的少年(紅領巾)郵局;杭州西湖少年郵局真正實現了郵政與學校的結合,納入郵政建制,有自己的郵政日戳、紀念郵戳,而且一直正常開展郵政業務,被認為是首家規范化的少年郵局;潮安九座庵少年郵局設在農村的學校里,是第一所設在校園里的少年郵局。
此后,在這一系列文章的影響下,各地少年郵局發展加快。特別是河南省,一時多個地級市都創造條件開辦了少年郵局。2004年10月13日,全國第一份少年郵局報紙《新鄉少年郵局》創刊,時任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長劉平原題寫了報名并題詞。該報第2期、第3期陸續刊登孫振國先生的研究文章《回顧與展望——寫在中國第一所少年(紅領巾)郵局誕生20周年之際》,并在2005年7月17日出版的第3期刊出了新鄉少年郵局《關于籌建“全國少年(紅領巾)郵局聯誼會”的倡議》。
我被少年郵局不斷涌現的大好形勢感染,結合香山青少年郵局的具體運作,專注地投入了對青少年郵局的研究探索之中。2006年3月31日,我在《肇慶集郵》發表了《實踐社會·服務師生·推動集郵——紀念香山青少年郵局成立兩周年》的文章,通過對香山青少年郵局實踐的思考,總結了開辦青少年郵局的宗旨與運作方法。2008年10月30日,我又在《肇慶集郵》發表了《明確目的,協調關系,穩步發展——對如何辦好青少年郵局的淺見》的文章。2009年2月,首屆全國少年郵局聯誼會在杭州舉行,我由于校內工作繁忙無法赴會,于是將自己的實踐與體會寫成《如何辦好青少年郵局》《抓好三個“堅持”,辦好青少年郵局——德慶縣香山青少年郵局的工作體會》兩文交付大會秘書組,被收錄在《杭州西湖少年郵局成立十二周年暨首屆全國少年郵局聯誼會交流材料集》里。這些文章主要強調了辦好青少年郵局要有明確的目的,注意協調郵政、教育以及共青團和文化宣傳部門的關系,注意在實踐社會、服務師生、推動集郵三個方面的堅持。香山青少年郵局成立10周年時,全國集郵聯青少委顧問、會士王新中特地為我們題詞:“實踐社會 服務師生 推動集郵 祝賀香山青少年郵局成立十周年”,充分肯定了這三個“堅持”。

2009年9月8日,《中國集郵報》開刊登了“青少年集郵”專版文章,以《郵報 郵展 郵局——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香山中學開展集郵活動的三大支柱》為題,介紹了香山青少年郵局在推動校園集郵方面的重要作用。
2009年下半年,是我退休前在學校的最后一個學期。考慮到學校里尚未有能勝任主持全校集郵工作的老師,我與校長商量后,將學校集郵分會與青少年郵局的工作全盤交給了學校團委。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協調,我順利交班。2010年3月,我正式從學校里退休,移居到兒子工作的地方——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我以香山青少年郵局顧問的身份繼續支持青少年郵局的工作,借助網絡、電話,協調青少年郵局的各項工作,繼續為郵局設計紀念宣傳郵戳、規劃開展各種活動。此外,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對全國青少年郵局的現狀和發展的調研中去。2010年11月,廣東省青少年郵局聯誼會在佛山建設小學成立,我被聘為聯誼會的顧問。鑒于當時各地中學(特別是高中、職業高中)學生郵局陸續成立,而廣東省已用“青少年郵局”取代“少年郵局”的統稱,我于2011年 8月16日在《中國集郵報》發表了《“少年郵局”的統稱宜規范》的文章。隨后,廣東省青少年集郵輔導員培訓班在佛山市的廣東省郵政培訓中心舉辦,我在培訓班作了《如何辦好青少年郵局》的發言。同年11月,“少年郵局的創新與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我寫了《青少年郵局的模式及其創新》一文供大會交流,并在2011年11月15日的《中國集郵報》上發表了《關于“少年郵局的創新與發展”論壇的思考》。關于當時青少年郵局的模式,我認為有四種:一是以常州紅領巾郵站為代表的“常州模式”,基本上由當地集郵協會操辦,具有郵政工作的部分功能,但沒有常設的營業機構和常設的工作人員,只在特定的日期才確定工作人員并開展郵政服務,稱不上真正的“郵局”;二是以杭州西湖少年郵局為代表的“西湖模式”,特點是納入郵政局編制,設在當地郵政局內,由一家或幾家學校承辦,學生定時到郵局上班,在郵局人員和輔導老師指導下獨立工作;三是以廣州黃埔少年郵局為代表的“黃埔模式”, 青少年郵局設在當地青少年宮內,由當地共青團、教育局、郵政局等部門協商共建,當地多間學校聯合或輪流參與運作,并在多所學校里設有代辦所(或校園郵局);四是以廣東潮安九座庵少年郵局為代表的“九座庵”模式,郵局設在學校內,由該校學生擔任工作人員,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郵政服務和集郵活動,設在校內能最大限度為學生服務,顯示了其他模式不具備的優點。
從2012年起,我十分關注每年青少年郵局的成立情況,并將在網絡、集郵報刊上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表格形式,在集郵媒體上發表。2012年6月1日,第二屆全國少年郵局聯誼會在江蘇蘇州舉行,我參加了會議,并以《立足本校實際,辦好青少年郵局》為題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

會后,我寫了《為青少年郵局的聯誼叫好》的文章,在《金竹郵風》《郵苑鐘聲》《貴州集郵》《覓郵》等郵刊、郵報上發表。2012年8月,我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評為先進個人,更激勵著我將全身心地投入青少年郵局的探討與研究中去。2014年3月,我整理編輯的《全國青少年郵局資料匯編》作為《覓郵》郵刊的“增刊一”出版,

在當年廣東省集郵展覽的江門展場上首發。該《匯編》由全國集郵聯青少委顧問、會士王新中題詞并題寫書名,收錄了見諸各種媒體的、有戳記使用的青少年郵局167所,按成立時間先后為序逐一簡介。9月,我創建了“青少年郵局信息”新浪博客(后改為“青少年郵局”新浪博客),及時收錄各地青少年郵局成立與活動的各種信息,整理成“每月信息”按月發表,并半年公布一次“全國青少年郵局名錄”。其中青少年郵局每月信息還先后通過一些集郵公眾號進行宣傳。
通過對全國青少年郵局的深入的調研與思考,我于2014年11月7日在德慶香山中學召開的廣東省青少年郵局聯誼會第四次會議上,做了《全國青少年郵局的現狀特點及發展對策》的發言,并刊登在2015年6月的《嶺南郵刊》上。后來《集郵博覽》的增刊摘錄了該文的要點,強調要辦好青少年郵局必須重視以下幾點:要明確開辦目的是為了開展青少年的集郵活動,應充分利用青少年郵局開展各種集郵活動;要開展郵政業務,有郵政日戳、郵政信箱,人員要進行培訓,有固定的營業地點、時間,辦理部分能夠開展的郵政業務,負起宣傳郵政和集郵的責任;要落實掛靠的學校,與學校加強聯系,開展活動要征求學校的意見,盡可能配合學校的工作;要抓好輔導老師,培養、鞏固、壯大輔導老師骨干隊伍;要完善引導機制,省市郵協要將青少年郵局的工作納入青少年集郵工作的研究范圍,縣市郵政局要積極倡導、支持開辦青少年郵局,郵政部門和集郵協會要主動協助青少年郵局的各方面工作。
為了更及時地掌握各地青少年郵局成立和開展活動的信息,我于2016年4月18日又創建了“全國青少年郵局交流”微信群,與各地青少年郵局輔導老師及研究者建立了網絡聯系,至今已達115人。隨著與各地師友交流的不斷加強,我對全國青少年郵局的現狀與發展的思考也在不斷更新:
2016年9月22日,廣東省集郵協會在中山市舉辦“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集郵學術研討會,我提交了論文《青少年郵局與集郵進學校》,通過具體分析,認為青少年郵局堅持“集郵進校園”已成為“新常態”,只有落實好“集郵進學校”的措施,青少年郵局才有活力,也才能越辦越好。該論文獲2016廣東省集郵學術論文二等獎,并于在《南粵集郵》刊登。
2017年4月,首屆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創新與發展研討會在濟南召開,我千里赴會,撰寫了《青少年郵局新探》一文在會上宣讀,這篇文章通過對青少年郵局的數量、影響、作用和前景四個方面進行“新探”,繼續為青少年郵局的發展搖旗吶喊,獲得研討會征文二等獎,并刊登在《中國集郵報》上。
2017年11月4日,廣東省青少年郵局聯誼會在廣東深圳育新學校召開第八次會議,我整理了我近年調研與思考形成的觀點,在會上作了《青少年郵局的現狀和鞏固創新》的發言。

我將當時曾經存在過的324所青少年郵局,分為“持久型”、“間歇型”、“體驗型”三類,認為青少年郵局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全國集郵聯命名的300多個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中,成立了青少年郵局的示范基地已達90多家,占了四分一以上;在《中國集郵報》等集郵媒體上,幾乎每期都有青少年郵局的信息報道;青少年郵局的發展速度正在逐步加快,2013年之后,每年都有30所以上的青少年郵局成立。要讓青少年郵局鞏固,一定要做好郵政、郵協和學校三方面的結合、協調工作,關鍵是要有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并且要有一位既懂郵政與集郵,又與學生朝夕相處的在校老師作青少年郵局的輔導老師。談到青少年郵局的創新,我列舉了廣東省的幾個實例,認為青少年郵局的創辦、運作可以不拘一格,但關鍵的是緊緊抓住“推動青少年集郵”這個目的,并且不斷完善、鞏固和創新。
2015-2017年間,我參加了《廣東省集郵知識讀本》中學版和廣東省集郵教材《集郵課堂》中學版的編寫工作,我將自己多年調查和研究的成果寫進了“中學生郵局”章節中。“中學生郵局”屬于“青少年郵局”的范疇,按“中學版”的要求,我將敘述內容確定為中學生參與管理的“青少年郵局”,并以“中學生郵局”為表述的具體對象,其內容包括中學生郵局的特點、籌建、日常活動以及輔導老師和營業員的條件、配備及職責等。
現在,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第40個年頭,從首個青少年郵局——常州紅領巾郵站的開辦至今,青少年郵局的發展已走過33年了。當前,青少年郵局的影響日益擴大,青少年郵局的作用日漸明晰,青少年郵局的開辦與運作有待進一步規范與完善,青少年郵局的發展與鞏固有待社會各界繼續呵護支持!為了青少年郵局的茁壯成長,我依然義無反顧,將傾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繼續為之鼓與呼!(崔紹森)(2018.7.31《中國集郵報》刊登)
●郵戳薈萃
各地青少年郵局啟用的宣傳紀念郵戳(20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