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人在去世后,尸身放進棺材里,然后在土地里挖個坑,據說這個坑挖多深,多長多寬都是有講究的。然后把棺木放進坑里,回填土。為了便于后人祭奠,能夠準確的找到埋葬的位置,一般情況下都會在埋葬逝者的地方,堆起一個大大的土堆,這個土堆就被稱為“墳頭”。 ![]() 我們活著的人居住的地方,在古時候也被稱為“陽宅”,修建陽宅講究風水,格局等。而人去世后住的家,就是墳了,古時也稱為“陰宅”。古人在陰宅的選址和修建上,講究就更多了,除了風水,格局,走向,還會考慮到周圍的環境等,古時候就有專門為陰陽宅勘驗風水的風水先生,他們就是專門尋穴定位,判斷吉兇,給陰陽宅找個好位置的。據說還是比較吃香的一種職業。 ![]() 那么民間老俗話為什么會說“墳塌后人發”呢?“墳塌”則意味著陰宅的房頂破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屋頂塌了,按說這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影響了先人的休息,擾了他們的安寧。但是任何一件事都有兩面性,墳塌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后人如果能及時發現,及時修補,先人肯定不會怪罪,反而會蔭及后代子孫。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家族人丁是否興旺發達,你想啊,家族的祖墳塌了都沒人前來修繕,最大的可能就是家族衰敗,后繼無人。但如果發現墳塌了,立刻就有人來修繕,說明這個家族不但人丁興旺,而且家風家訓也是很好的,這樣的家庭要說沒有福報和運氣,誰又會相信呢? ![]() 舊墳和新墳都有可能出現坍塌的可能,舊墳由于年代久遠,蛇鼠野兔等動物都有可能會在上面挖洞做窩,再加上棺木受潮腐蝕,很容易造成墳墓坍塌,這種情況也被稱為祖墳泄氣,會損傷一個家族的運氣和財運,但是如果能及時的補漏填土,就能恢復先祖元氣,護佑家族永葆昌盛。 ![]() 新筑的墳墓也有可能發生坍塌,原因主要就是筑墳時,土質疏松,壓的不夠緊實,再加上下雨,雨水一淋,土質下沉,筑起的新墳很容易發生塌陷。這個時候就需要后人添新土了,而且添新土也就意味著添財富,所以盡管這種事沒有什么科學道理,但是人們一直篤信,這樣做會給家族帶來好運。 ![]() 總之,不管是習俗還是迷信吧,為祖先修繕墳墓都是中華孝道的一個延續,祭祀祖先,不忘先人,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縮影。 |
|
來自: 昵稱3439816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