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證醫案一例 李某某,女,59歲。綿陽市涪城區人,單位職員,自小經濟優越。就診時間2021年12月14日。 患者因尿頻,尿急,伴夜尿頻多1月就診。 患者1月前因急性尿血,疼痛伴血塊在市中心醫院住院治療(具體診斷和治療不詳)。出院后仍有明顯的尿頻,尿急,偶有小腹疼痛,及夜尿頻多癥狀,超聲和泌尿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自服西藥(具體藥物不詳)無法緩解,于12月14日來我處就診。 察其四診所見:面色暗黃,神清神略差,體格偏瘦,談吐正常略感聲低,自述偶有心悸,胸滿悶感,納食可,口不渴,大便稀溏,日1次,白天小便頻,約1小時1次,每次尿量少,無淋瀝不暢感,色時黃時清,排便是無疼痛及尿血,僅偶有小腹脹痛,入睡后夜尿增多,夜尿可達4-5次,已嚴重影響夜間睡眠。舌紅,苔黃,脈左寸關浮而有力,左尺沉滯,右脈濡。既往無相關病史。 考慮患者已經正規抗感染治療,當前應當無感染之慮,各項檢查正常,既往無相關病史,也排除器質病變可能,但癥狀依舊明顯,病因不明,且脈象有心肝虛火上浮之象無法用普通的濕熱解釋,故重新詳細詢問病史,個人史,得知患者出生軍人干部家庭,自小條件優越,從小喜食甜食,持續數十年,現仍嗜好甜品,詢問過程中,展示隨時背包中有十余種甜品,巧克力、餅干,棒棒糖,咖啡……,且平素喜憋尿。 得此信息,心中豁然開朗,《素問》云:味過于甘則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尿頻者,熱可為,甘溫生內熱,上壅于心,中抑于脾,下傷膀胱,小便熱則水行澀,癥見尿少、排尿困難;如若病程日久,導致腎氣不衡,不能化氣行水,則致小便數,而量少。土傷水,濕熱傷腎,水火不衡,然觀其根本病因,當為三焦有熱,病證屬濕熱淋證,治療清利濕熱即可,方以八正散合三金湯。 處方:木通15g、車前子18g、瞿麥18g、萹蓄18g、滑石20g、山枝仁15g、生大黃10g、海金沙18g、金錢草30g、雞內金18g、石韋18g、山藥30g 水煎服,兩日一劑。嚴格忌口辛溫甘甜之品。 二診,患者15天后復診(復診時間2021年12月30日),詢問效果,患者描述服藥后尿頻、尿急,腹痛癥狀盡消,夜尿恢復正常,偶有1-2次。藥畢后自行觀察1周,癥狀未反復。觀其舌脈,舌苔薄黃,左脈較前平復,中取有力,右脈濡。患者已無癥狀,脈象平復,虛熱之象已除,可不再用藥,忌口生活調理即可。然患者強烈要求開藥鞏固,考慮患者病程1月有余,本方效果之好,故而效不更方,在前方基礎上加黃連、淡竹葉清心利尿,以利水道,加茯苓健脾除濕、加桑螵蛸斂腎固攝,囑咐后續一定一定改掉嗜甜的生活習慣。 2022,4月,患者它證就診,詢問是否還有尿路癥狀,患者回復再無尿頻、尿急及夜尿頻多等癥,甚而少量恢復甜食也未致癥狀反復,效果甚佳。至此本案,兩劑愈。 按語:本病臨證心得有二。 其一,脈象脈左寸關浮而有力,左尺沉滯,右脈濡,左尺沉滯,乃腎陰郁滯,左寸關浮而有力,乃水不制火,虛火上浮,右脈濡,當為脾土受火克伐之象,患者癥狀以膀胱下焦熱盛為主,尚不足以解釋這種中上焦的虛熱脈象,認真追尋病史,發現其根本病因是過食甘甜之品。故臨證時,脈癥不符時,一需仔細詢問病史排查隱情,二必要時棄脈從癥,先投方問路,緩解癥狀,部分虛假的癥狀解除后,往往復診時可見真實的脈象。 其二,本病因甘而起,上壅于心,中抑于脾,下傷膀胱,三焦不通,治療清其根本,兩劑病除,后續僅需減少甘甜之源,癥狀便不再反復。世人總誤以為“中醫是慢郎中”,殊不知,辯證得當,處方合理,往往一兩劑即可藥到病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