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皖東北 保衛青陽鎮 我二縱第三次打擊國民黨頑軍后,在冀魯豫邊區休整。此時,革命形勢又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國民黨反動派在豫皖蘇地區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與我八路軍、新四軍作對,經常發生摩擦,影響和威脅我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 為了配合長江北岸新四軍反“掃蕩”、反磨擦的斗爭,擴大皖東北、淮河流域北部地區和淮海根據地,溝通我華北和華中地區的戰略聯系,中央軍委決定令黃克誠同志任司令兼政委,率二縱三四四旅、新二旅,分兩個梯隊南下華中支援新四軍。第一梯隊由劉震、康志強率領,由三四四旅六八七團、六八九團和新二旅六團組成;第二梯隊由黃克誠、韓振紀率領,由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和新二旅五團組成。我此時仍是新二旅六團團長,歸劉震、康志強指揮。 我們由魯西南的菏澤、東明出發,經成武、單縣,南過隴海鐵路,進入豫皖蘇地區。我所率六團進至豫皖邊永城縣(河南境)瓦子口時,日、偽軍600余人乘汽車追來,向我部發起攻擊。我立刻依托村外地形,沿村邊構筑工事,展開部隊阻擊敵軍。 敵憑借優勢火力,多次向我發起沖鋒,都被我部擊退。這時,我部已是很有戰斗經驗的老部隊了,根本不在乎這幾百鬼子和偽軍。從上午10時許打到黃昏,敵人沒占到任何便宜,只好被迫撤退。 我見敵陣腳亂了,立刻組織部隊追擊敵軍。結果,原來氣勢洶洶追擊我部的日偽軍,反而被我部打死三十幾人,傷了百十來人。我繳獲機槍3挺、步槍30余支、炮彈30余發、子彈十幾箱。 戰后第三天,新四軍第六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和張震參謀長、肖望東主任接見了我們團領導,并部署了任務,令我團到皖北毫縣地區開展工作。此后,我即率六團開抵豫、皖邊境馬頭寺、會亭一帶活動,與國民黨何柱國的騎二軍相鄰。何系東北軍,過去和我軍曾有過統戰關系,未為難我軍。但何不讓我部西進,只準我部在馬頭、會亭地區活動,這顯然不是個久留之地。 恰好就在此時,黃克誠同志率南下第二梯隊兩個團過來了。我團歸新二旅建制,東越津浦路,進入皖東北泗縣一帶活動。 同年7月下旬,為加強皖東北抗日力量,中央軍委又令黃克誠所率南下二縱所轄六八七團和新二旅與新四軍六支隊四總隊、蘇魯豫支隊、韋國清所率南進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執行東進任務,挺進淮海地區。 八路軍新編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黃克誠,參謀長韓振紀。下轄一、二、三支隊。原二縱新二旅變為新五縱第二支隊,田守堯任司令員,吳信泉任政委。下轄四、五、六等3個團,我仍在六團任團長。 同年8月初,我們五縱過運河進入淮海、蘇北地區。這時,我黨原中原局和東南局合并為華中局,統歸劉少奇同志領導。我們到達此地后,華中局即令蘇皖邊區黨的負責人劉瑞龍同志到部隊介紹當地情況。我五縱首長考慮到淮海、蘇北的重要戰略地位,即令二旅副旅長常玉清同志率我六團留在皖東北地區堅持斗爭,明確要求我們守住皖東北根據地;保護好我黨、政機關;建立保安司令部;發展地方武裝,打擊日、偽、頑匪;防衛鐵路沿線的交通聯系,護送來往干部等。 為了確保這一地區安全,蘇皖邊區黨的負責人劉瑞龍同志親自來洪澤湖之北成子湖以西的界頭集召開會議布置任務,并進一步明確我團歸劉少奇同志指揮(當時少奇同志化名胡服),把和少奇同志聯系的電臺密碼本給了我。隨后,這里建立了皖東北地委、專署和保安司令部,常玉清同志兼任保安司令員,我兼參謀長,統一指揮六團和各地方武裝力量,保衛以江蘇泗洪為中心的泗縣、盱眙、鳳陽、嘉山、五河、靈璧等皖蘇邊境5縣16區。 我五縱主力東進淮海后,皖東北蘇皖邊界周圍之日、偽、頑軍,乘機向我根據地滲透,妄圖逐步“蠶食”我根據地。皖東北地委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對敵斗爭領導,令我六團統一指揮這一地區武裝力量,以保安司令部名義召開各地武裝領導干部會議,統一布置兵力,反擊敵軍,保衛根據地。 會后,活動于天井湖泗、五、靈、鳳地區的沱河大隊負責接送過路干部;淮河以南盱、鳳、嘉地區的獨立營,負責維護淮河交通運輸;淮泗地區的湖東大隊,負責淮海區域各地干部往來的聯系和護衛;盱眙外雙溝至管鎮一帶區武裝和六團偵察排,主要負責監視盱眙偽軍行動。 我率六團在這里駐了大半年,組織指揮部隊和地方武裝力量,與日、偽、頑軍打了幾十仗。 1940年初冬,日寇一部“掃蕩”青陽鎮東北的五龍背、新行圩、朱湖和金鎖地區。我用一個營掩護黨、政機關轉移到洪澤湖東岸,集中兩個營在五龍背、朱湖、新行圩阻敵。激戰一天,斃傷日、偽軍百余人。 1940年隆冬,我團與敵頻繁交戰。 我部于泗縣至青陽鎮之間的馬公店反敵“蠶食”我根據地,殲敵50余名;盤踞洪澤湖之股匪,襲擊我成子湖東北破草圍子一帶,切斷我根據地東西交通線。我以一營擊敵,殲敵50余名,并乘勝奔襲成子湖北,殲熊圍子頑匪百余人,俘敵團長熊英以下70余人,恢復了我根據地東西線;淮陰、泗陽邊境反動會道門——紅槍會暴亂,我部一舉平息;侵占大張集、大柏圍子的偽軍,企圖“蠶食”我根據地,我團主力西進,對其發起凌厲攻勢,殲敵200余人,繳獲輕機槍3挺,步槍60余支,粉碎了敵人的“蠶食”計劃;堅持本地反“掃蕩”斗爭,在靠敵隴海路據點很近的泗陽、宿遷兩縣境內,與敵人搞拉鋸戰,敵人白天來“掃蕩”我們,我們晚上去襲擊敵人,僅在張集一地,我們就反復襲擊了敵軍3次,最后終于把這里的敵人趕了出去。在這一地區總共殲敵400余人,繳獲機槍6挺,步槍300余支,騾馬30余匹。 這大半年里,規模最大的一次戰斗,是保衛青陽鎮。 青陽鎮是皖東北根據地蘇北境內的一個大鎮(今泗洪縣),南北西三面臨濉河,北河兩岸有土堤夾峙,東隔一道泥溝與陸地相結。全鎮實際上是建在濉河在此分岔沖積形成的孤島上的。 青陽鎮是皖東北根據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濉河下游的重要水陸碼頭重要商埠,特別是海鹽的重要集 地之一。這里商業發達,物資豐富,人口逾千戶,是我根據地籌集財政物資的重要資源地,長期讓敵人垂涎欲得。因此,保衛好這個鎮,是我六團極其重要的中心任務。 那時的地方政府機關,不像現在有固定的地方,皖東北根據地此時尚不十分鞏固,經常和敵人搞拉鋸戰,地委、專署為自身安全起見,不長住一個地方,只以青陽鎮為中心,在鎮東北、正東方向朱湖至半城、鎮南方向雙溝至管鎮、鎮西方至馬公店以東一帶流動,有時,也進青陽鎮小憩。為保地方黨政機關安全,我團常派一個營跟隨其附近活動,并配有幾名便衣偵察員,始終緊隨其隊,隨時向團部報告其行動方向、地點,以防不測。 1940年冬的一天傍晚,我偵察員忽然來報:皖東北專署機關帶一個地方警衛連,由魏營向北轉移,入青陽鎮住宿。 這時,我正率二營和警衛連兩個排在鎮西南30里外上塘集附近活動。此前,我已風聞敵軍要外出活動,接到偵察員報告后,我擔心專署機關進鎮有危險,急忙率兵北返青陽,于當晚10時許進鎮布置兵力防敵。 我將—個連布置在東郊祠堂;一個連布置在鎮東郊土堤下;—個排布置在鎮北河沿及橋頭;一個排布置在南渡口;一個排布置在鎮西端東頭。各部進入戰斗位置后,迅速修好工事守衛。我自己帶警衛連兩個排于鎮中作機動,策應各部。同時,請專員公署秘書長孟東波同志指揮專署警衛連防守鎮東南角要道。 我們進鎮兩小時后,敵軍趕到,迅速包圍了青陽鎮。戰后查實,這次敵獲悉漢奸密報我專署機關干部進青陽鎮住宿的消息后,糾集了睢寧、靈璧和泗縣等地日、偽軍700余人,妄圖偷襲我專署機關,完全是有備而來的。 敵軍趕到后,亦立刻展開部隊圍鎮,可他們萬萬沒想到我們已先作好了準備。 次日拂曉,青陽鎮四周突然吠聲四起,我斷定有情況,立刻下令各分隊進入戰斗位置。 果然不出所料,部隊剛進入陣地,我哨兵即發現敵人摸進來了。敵人漸漸靠近,我軍前沿陣地突然開槍,敵軍失算,一排排地倒了下去。 鎮外槍聲大作,鎮內專署機關干部全部驚醒跑了出來,欲突圍。我趕緊告訴他們,敵人有備而來,肯定有重兵在外包圍,現在突圍肯定傷亡大,不是良策,只能堅守待援,不宜突圍。地方同志見有主力部隊阻擊敵人,方安下心來,和我們一道阻敵。 上午8時許,日軍從祠堂東、北兩個方向,向鎮內發起進攻,我守祠堂的連隊一陣猛烈射擊,很快將日軍擊退。 這時,已大天亮了,我見祠堂離鎮中心還有一段距離,不宜堅守,便及時將這個連隊后撤至鎮東土圍墻后阻敵。這樣,土墻成了我軍的一道有力屏障,隨后日軍連發起幾次沖鋒,都被我軍擊退了。打了一上午,敵人仍攻不進鎮。 日軍屢攻屢敗,重新調整力量后,變更攻擊方向,轉向沖擊我東北河堤。這次,敵人又倒霉了,我早在那兒埋伏了部隊。敵人哇哇亂叫著涌向橋頭時,我伏擊部隊一陣猛打后,沖進敵陣拼刺刀,一陣猛捅,把敵人壓向一排茅屋內,不敢出來,只好困守待援。 午后3時許,敵軍見祠堂口和東北河堤均攻不下,又調頭向鎮北橋頭和北堤進攻,北橋頭一時顯得有些吃緊。我見北橋頭火力不足,擔心不能堅持,急令兩個機動排用葦草偽裝兩條木船,由北河南岸放向北岸,突然偷渡濉河,撲上岸去猛攻北岸橋頭和北岸泥堤西段,一下子就殲滅敵軍50余人,繳獲戰馬30余匹,牢牢守住了整個北堤。 守住北堤后,我急抽出部隊增援東北角,組織交叉火力,射擊日、偽軍沖擊部隊,敵軍始終無法靠前。鎮中居民見我新四軍連連獲勝,紛紛跑到河邊向我軍歡呼致意,我軍倍受鼓舞,打得更加勇敢。 日、偽軍猛攻青陽,打了一天沒進展,不甘心失敗。黃昏時,在重火力掩護下,日軍竟單獨組織一隊精兵往東門沖,進到街口外一道緩坡巷道里。 我見情況危急,急令部隊從房上扔下稻草、潑下煤油,轟地一聲點燃,把涌進街口巷道的鬼子全燒死了。 敵人慘遭失敗后,再不敢進攻,天黑盡后,慌忙流過鎮南河,向西潰逃。行至馬公店東,又被我早埋伏在那里的偵察排伏擊,再遭射殺,逃回睢寧、泗縣、靈壁,早已潰不成軍。 青陽保衛戰,是我軍在皖東北根據地的一次抗戰重大勝利,這次戰斗主要是打日軍,斃敵100余人,繳獲各種槍支40余支、子彈3萬多發,影響很大。 青陽保衛戰不久,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皖南事變”,重兵偷襲我新四軍北上主力,導致我新四軍遭受重大損失。軍長葉挺被扣,政委項英遇害。蔣介石下令取消新四軍番號。 1941年1月20日,中央軍委針對蔣介石的反動命令,下令我新四軍在江蘇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委,張云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所屬部隊整編為7個師和一個獨立旅。一師師長粟裕、政委劉炎;二師師長張云逸(兼)、政委鄭位三;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五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六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七師師長張鼎丞(未到職)、政委曾希圣;獨立旅旅長梁興初。 我們南下五縱整編為第三師,轄七、八、九3個旅,原新二旅改為八旅,旅長田守堯,政委吳信泉,我任參謀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