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腸寸斷 原文: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譯文:桓溫進軍蜀地,到達三峽時,部隊里有人捉了一只小猿猴,母猿就沿著江岸哀號,一直跟船走了百余里也不肯離去,后來終于跳到了船上,哪知一上船就氣絕身亡。剖開母猿的肚子一看,腸子都一寸寸地斷開了。桓溫聽說這事后大怒,下令罷黜了那個捉小猿猴的人。 評析:“肝腸寸斷”成語的出處。值得質疑的是:為啥要剖開母猿的肚子?想必是剝皮吃肉了吧?照此,桓溫肯定不在這條船上,是后來聽說了此事。不過由此可以看出,古時候,但凡有些文化素養的人,對待動物是愛憐的。 以 小 見 大 原文:桓公坐有參軍椅烝薤不時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終不放,舉坐皆笑。桓公曰:“同盤尚不相助,況復危難乎!”敕令免官。 譯文:桓溫的宴席上有個參軍用筷子夾烝薤筷子和菜纏在了一起,同桌的其他人也不幫他,而他還一個勁兒夾個不停,大家都笑了起來。桓溫說:“只是在一起吃飯,都不能互相幫助,更別說遇到危險和困難了!”便下令罷了他們的官。 評析:這很可能是個傳說,但桓溫的治軍態度可見一斑。是的,團隊精神的養成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只有在類似吃飯這等小事上都能達成默契的話,才能保證在緊急危難關頭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無往而不勝。 |
|
來自: 天地之過客 > 《《世說新語》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