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康熙喝醉后,看到一個傾國傾城的小宮女,把持不住臨幸了她,不久宮女生下龍子,但康熙并未給她名分,可這對母子成了康熙朝最大的贏家。 萬琉哈氏是拖爾弼的掌上明珠,但拖爾弼僅僅只是個郎中。康熙二十四年(1685)她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十二子胤祹。 但是萬琉哈氏身份低微,即使胤祹是親兒子,也根本沒有資格撫養皇子。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莊太后病危,蘇麻喇姑晝夜不離地侍奉。但不久,孝莊太后還是離世了。 失去了相伴60余年的女主人,蘇麻喇姑剛開始很不適應。她開始變得孤獨無言,無所事事,整日臉上沒有笑容。 有人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康熙皇帝。于是,他下旨將胤裪交由蘇麻喇姑撫養,希望她走出孝莊太后逝世的陰影。 在蘇麻喇姑身邊生活了近20年,胤裪受益匪淺。他頭腦聰明,生性豁達,辦事能力強,多次奉旨辦理各種政務,深得康熙皇帝的欣賞和喜愛。 康熙四十四年,蘇麻喇姑病來如山倒,病情危急,不久后蘇麻喇姑就逝世了。之后胤裪又主動要求為蘇麻喇姑守靈,吃齋誦經。 以前,沒有皇子如此做的先例。但康熙出于同情,還是同意了。 康熙皇帝外出巡幸,也經常帶他隨行。由于他沒有卷進康熙末年的儲位之爭,康熙皇帝對他比較放心。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裪晉封為貝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裪因辦事出色,受賞銀4000兩。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后,他先后被任命署理內務府總管,辦理正白旗滿、蒙、漢軍三旗事。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命他離開北京前往盛京,代替自己祭告盛京三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又把鑲黃旗滿洲都統的重擔交給了他,他是康熙諸子中擔任八旗都統職位的第一個。 在康熙晚年奪嫡之爭中,胤裪處事不偏不倚,善于同大多數皇子搞好關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不守祖宗之法為由,廢掉當了33年太子的胤礽。胤礽被廢,引起了眾多皇子覬覦太子的位置。 經過激烈的斗爭,最終四皇子胤禛獲勝。奪嫡之爭沒有玩笑可言,參與的皇子大多并沒有得到善終。諸皇子拉幫結伙,在成年的皇子中,沒有參與的極少,胤裪便是其中之一。 康熙皇帝去世、雍正帝即位后,胤裪被先封了為履郡王。但是,按雍正帝的原則來講,他是不會給自己不信任的人以實權的,特別是對于自己的兄弟們來講更是如此。 于是,不久之后,雍正帝借故先將其降為了“在固山貝子上行走”,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后又將其降為鎮國公。 但好在,這位阿哥是個胸寬量大之人,既然已經被降職,那就安心地過起了降職后的日子。 十二阿哥允裪以前掌管過內務府事務,為了補足虧空,居然把家里的東西拿到街上去賣。十阿哥允?補償虧空,賠了幾萬金,還沒補足,雍正直接抄了他的家。 后來,雍正擔心爭奪皇位的事件再次發生,于是廢除了皇子弘時的宗籍。作為皇子,弘時原本在宮中領有月例銀。 本人及妻妾子女的生活開支有基本保障,被開除宗籍后,則喪失了生活來源,于是雍正帝命令十二阿哥胤裪把他養在府中,進行約束。 這樣的做法可能出于兩個原因:一則,胤裪政治態度中立,雖然不討雍正帝喜歡,被從郡王降成了公爵,但也并非允禩集團成員,且為人老實心態好,弘時交到他手上,既不會受到苛待,也不再有什么機會,大約可以過上平淡不受關注的生活。 二則,胤裪當年已經四十來歲,但膝下無兒無女,以當時人的眼光看,再有成年后代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了,把弘時交給他照顧。 如果有一天能夠“改過遷善”,恢復宗籍,或許還有將其出繼胤裪的可能,這對弘時來說倒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歸宿。 雍正的喪事就是允裪操辦的,乾隆在位期間,允裪被封為和碩履親王,并先后擔任宗人府宗令,分管禮部事務、議政大臣等職。 乾隆三年,皇太子永璉夭折,允裪繼續操辦喪事,簡直可稱得上是“治喪專家”。乾隆十六年,時年六十六歲的允裪唯一的兒子弘昆去世,為了安慰叔父,乾隆把自己的兒子永珹過繼給他。 允裪的母親萬琉哈氏萬年在兒子的孝養下頤養天年,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八十七歲時方才去世。在康熙皇帝的后妃中,她是最為長壽的一個。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七月胤祹去世,終年七十九歲。在康熙皇帝的兒子中,他也是最為長壽的一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