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英勇的人民軍隊,成立了16個兵團,每一個兵團的司令部,都設有兵團司令員,兵團政委,兵團參謀長。這三大要職是兵團司令部的最高職位,而擔任這三個職位的將領,也是這個兵團的最高軍政參主官。 要知道,在解放戰場上,能夠成為兵團司令部的軍政參主官,那都是屬于優秀的軍事將領,政工將領。那么大家知道嗎?人民軍隊最初的16個兵團司令部,軍政參主官,在建國后,發展比較好的是哪一個? ![]() 在1955年授銜時,有三個兵團的司令官授予了大將軍銜,他們分別是第二兵團的許光達,第四兵團的陳賡,第12兵團的蕭勁光。雖然,這三位兵團司令是所有兵團司令員中,軍銜等級最高的三位。但是,論在建國后擔任的職位,許光達與陳賡比不了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要知道,這兩位在建國后擔任的職位很高,算是發展比較好的兵團司令員。蕭勁光當了30年的海軍司令,而且擔任的職位也很不錯,成為終身海軍司令員。 以上這五個兵團的司令部,基本上是屬于司令部的軍事主官,在建國后發展的挺好,但并不代表兵團政委,兵團參謀長也發展的很好。就比如:第12兵團的司令蕭勁光是終身海軍司令員,又是大將軍銜,并且在那個特殊年代又受到了偉人的關照,算是比較牛掰的一位人物。可是該兵團的參謀長解方,不僅在軍銜方面差一大截,而且在那個特殊時期還遭到了迫害。 ![]() 但是有一個兵團的司令部,軍(是指兵團司令),政(是指兵團政委),參(是指兵團參謀長)主官,在建國后,發展的都挺好,擔任的職位很高,達到了軍中任職的頂尖。 這支比較傳奇的兵團就是第19兵團。 第19兵團是由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改編過來的,在兵團成立之初是隸屬華北野戰軍。為了支援西北的解放事業,上級將第19兵團劃歸第一野戰軍,歸彭老總指揮,投入西北地區的解放戰爭。 ![]() 可能第19兵團不是解放戰爭時期,戰斗作風最頑強的一個。但是,該兵團下轄的63軍,64軍,65軍的綜合作戰能力,也不容小視。在解放華北,西北地區的戰斗中,這三個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算得上是三支戰功卓越的王牌勁旅。并且,這三個軍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其中的第63軍,在第五次戰役中大顯身手,成功阻擊敵軍,取得了鐵原阻擊戰的勝利。 第19兵團下轄的三個軍,都那么厲害。自然,該兵團司令部的三位軍事主官也不是一般人物。兵團司令員是楊得志,兵團政委是羅瑞卿,兵團參謀長是耿飚,故此該兵團也被大家稱之為楊羅耿兵團。 ![]() 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是開國上將中著名的三楊之一,任職大軍區司令,總參謀長。羅瑞卿是唯一一位兵團政委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政工將領,任職公安大軍的部長,副總理,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要職。參謀長耿飚也是很厲害的人物,在新中國成立后,轉入外交戰線,為此與軍銜擦肩而過,之后又擔任過副總理,軍委常委、秘書長,國防部長等要職,成為至目前為止唯一一位沒有軍銜的國防部長。 可以看得出:第19兵團的三位軍政參主官,在建國后,擔任的職位都很高。他們三人應該是解放戰爭時期,發展最好的兵團司令部三大軍政參主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