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期間的思考》 周日下午接到通知,公司的所在的園區要封控五天,不少的居民小區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封控,有的小區整體被封控,有的只封樓棟,有的只封單元,甚至有的只是封了某一戶。據說,全國不少的城市已經在開始建設方艙,準備收治新冠感染者。前日,我問已經近70歲的岳母,如此大的疫情,以前經歷過沒有,岳母說沒有。實際上,波及地域這么廣,持續時間這么長的疫情,還在世的人們都是第一次經歷。這次疫情,前前后后已經有三年,對于疫情的管控,也從封城、封閉改成了靜默。面對疫情,不同人群的應對舉措或者反應莫衷一是,有的服從,有的漠視,有的抵制,甚至局部人群用激烈的對抗方式。 我們只所以有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實際上來自于我們對于疫情的認知不足、不全和不夠深刻罷了。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渺小的,我們所獲取的信息也實在有限,我們對于一件事情的認知也是片面的,況且,太多的事情沒有真相可言,特別是我們正在被卷入或者陷入整個事件的時候。就算是掌控一省一市的政府大員,或者掌管公共衛生事務的衛健委主任,引咎下課的也不在少數,他們處于系統鏈條的頂端,也難免對于態勢的認識不夠深刻或者全面,造成應對不足或者應對不當,更不用說我們只是蕓蕓眾生的一員。對于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或者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突發事件,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產生恐懼、焦慮、不適等負面情緒,對于任何一個個體,我們都沒有辦法使得事態按著我們的期望發展,那么我們能做些什么,下面是我在靜默期間的幾點思考。 一、宏觀角度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是頭等要務。封閉小區,寫字樓靜默,所起的最大作用就是阻隔,阻隔人群的流動,實際上也是阻隔病毒的傳播,當然一定程度上也阻隔了信息流和物流的速比,有利于控制疫情的擴展。我們每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往往從個體的自身訴求出發,或者從一個小團體的利益得失出發,但是政府的出發點是整體利益出發。前幾日和一位官員朋友聊天,他說老百姓最樸實的想法就是有病找醫生,進醫院,但是目前我國的醫療資源仍顯不足。如果每個老百姓認為自己得了新冠,都奔向醫院,由于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極強,肯定會造成醫療體系癱瘓,進而會導致其他致死率較高的病人無法就醫,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2020年的疫情,因新冠導致的死亡人數不少,但因其他疾病無法就醫,無法得到及時救治的死亡人數也不少。不管封控或者靜默,阻斷或者降低人口的流動,全面篩查,精準的找出陽性患者進行治療,也許是損傷最小的方法。中國歷來提倡個人服從集體,局部服從全局的思路,用在疫情防控方面,也不為過。 現實中,由于我們所處的地位和不同的身份,我們很難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屁股決定腦袋,我們坐不到衛健委主任,也坐不到書記、市長的位置上,對于政府的決策,服從即可。 二、中觀角度 人是依賴于社會關系的動物,人的社會屬性甚至有時候要遠遠大于人的動物屬性,每一個都屬于社會關系中的一個節點,受社會關系的影響,又反向作用于社會關系網。我們可能是一個組織的領導,為著組織的穩定和發展擔負著責任。我們可能是一家之長,為著家庭的安定幸福勞心勞力。我們有可能是一個群體的意見領袖,我們的言論和觀點能夠影響一個群體的認知和思考。那么站在群體的的角度,我們要思考些什么。 昨天看了一個小故事,其實以前也看過,講的是一個群企業家去度假,在海邊見到一個老翁在沙灘上垂釣,就奉勸老人,可以多加幾個釣竿,從釣小魚開始,逐步去釣大魚,釣很多的魚,魚賣了就購置漁船,到淺海,到深海去釣魚,轉到更多的錢后,開始購置漁船,購置欲望,雇傭水手和漁夫,成立捕撈公司,把捕撈公司做大做強,準備上市,然后在進行兼并重組,成立海洋集團,多元化發展。老翁最后問了一句企業家,做這些為了什么,企業家說,等這一切都做成了,可以安安靜靜的坐在海邊,享受陽光和風,白云藍天,沐浴在夕陽下,安心的垂釣,老翁說,那我現在在做什么。 現實中,我們太多的人在各種欲望的驅使下,在遠大目標的下,在堅強意志的引領下,每天日理萬機,忙忙碌碌,急急匆匆,積累一個個小成功,追逐著更大的成功,但卻忘記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等到設定的目標實現了,又陷入更大的空虛,進而定下了有一個更高遠的目標,但卻很少去問自己,追求這些東西的到底是為什么。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會思考,有想象力,現實中我們所謂的思考實際上是被欲望驅使滋生的太多想法,如果我們作為一個組織的頭目(暫時沒有想出更貼切的詞匯),應該花一定的時間去進行更深入的思考,畢竟這才是真正為了群體的利益得失做有益的事情。 三 微觀角度 交通設施和交通工具的進步,使得人與人社交的成本大大降低,變得更為便利,各種社交軟件的出現,使得信息的流動更為快速迅捷,每個人每天得到的信息量更大。但反問我們一句,我們需要這么大的信息量嗎,這些信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用嗎,我們能夠對于信息的真偽進行判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例如我們只需要指導我們所在小區有沒有靜默就行,或者親朋好友的小區是否靜默,至于其他的靜默的小區跟我們沒有多少關系。最近大家都在看世界杯,但還是我們有沒有想想,卡塔爾輸了,伊朗輸了,沙特贏了阿根廷,但是這些跟我們的成長有沒有關系,對于我們做好我們的工作有沒有關系。亞洲足球隊的水平高低,所帶來的榮譽感對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地位的提升有多大影響。這些只能給我們茶余飯后提供一些談資,在社交群聊天時提供一點素材,僅此而已。我們抱怨ZF的靜默管理太過粗暴,太過激進,不近人情,但是對于這一切,我們沒有任何的一點影響力。 真正讓我們改變成長的,不是信息,而是知識、認知和行動,當然我不否認對于時局的議論能否一定程度上消除我們的焦慮。昨天約一個企業家朋友,我說靜默期間,有空一起交流下,企業家朋友說,最近事情很多,過一段時間再約,實際上我約這位朋友約了好幾次,也過了一段時間又一段時間,但依然沒有約到。現實中,我們很多人把各種時間填的慢慢的,讓自己永遠在忙,用以對抗焦慮,但實際上焦慮既沒有消除,更沒有減少。我現在特別喜歡用日理萬機這個成語,因為我們很多人的狀態也是如此,但是我們真正享受的狀態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逍遙”,但大多處于日理萬機狀態的人難成逍遙。如果你既日理萬機,又無法享受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停下來,想想我們努力的方向是不是對的,所用的方法是不是奏效,借用的模式機制是否妥當。如果你很忙,效果很一般,那么你需要的不是更忙碌,而是映帶停下來思考。有時候忙碌并不代表你很努力,恰恰是你用忙碌去掩飾或者逃避你的“無能”。 信息對于大多數的人是沒有用的,但對于位高權重的人有用。知識也是沒有用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認知體系(框架)是沒有用的,但是你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直到建立自己的體系和框架,有了便是真偽的能力時才有用。社交軟件中充斥著海量的信息,大量支離破碎的知識,知道了這些依然沒有用。有人講,心靈雞湯就是正確的廢話,知道為什么比知道什么更為重要。認知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也是沒有用的,例如懂了很多的道理,知道了很多的知識,不去行動和改變依然沒有用,我個人定義,不能觸發行動的認知也是一文不值,說到底依然歸入到認知不夠深刻方面,盲目的行動也是沒有用的,方向不對,認知不清,方法不當,再多的行動也是無效的行動。如果我們的現狀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改觀,還是要從隔離不必要的信息,多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認知,不斷的行動,修正錯誤的認知,再進而指導實踐,這才真正的有用。 人是社會動物,社交能夠讓我們舒心,但實際上我們更需要的是獨處,更高級的獨處。靜默在家的時候,給家人用愛心做一頓豐盛的晚餐,問候一下久未聯系的朋友,給遠在家鄉的親人打一個電話,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用社交軟件記錄下一段心路歷程,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無所事事的躺平,群情激昂的抨擊,排泄情緒的嗨聊,焦慮不安的發呆,回過頭你發現對于提升自己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當我們有實力的時候去改變環境;當我們有影響力的時候去影響他人;當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去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當我們脆弱無力才的時候,我們選擇去求助他們,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 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權力和空間,如果你陷入到了“不得不”的境地,實際上是你的思路沒有打開罷了。 昨天當我陷入“黔驢技窮”的境地時,我求助女兒,說“爸爸要完成一篇作文,不知道要寫些什么,你給爸爸出一個題目”,女兒說,那你就寫一篇疫情期間的思考與行動吧,于是就有了這篇文章,感謝女兒。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順手點一個贊讓我知道您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