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陽光明媚的早晨,朋友來喝茶。 坐著閑聊,等水燒開。 本打算給她燙洗茶杯,卻被委婉拒絕。 朋友說,最近出門喝茶,都習慣自帶茶杯,除了衛(wèi)生外,還能預防病毒。 一邊說著,一邊從挎包里取出一只精致的粉彩白瓷杯。 我們心領神會地交換了個眼神,相視一笑。 用開水燙了她的茶杯,斟出牙白色的茶湯,那天泡的是有機白牡丹。 朋友聞了聞茶香,連連稱贊道,“好茶,聞起來很干凈。” 之后又順便聊起來村姑陳桌上的主人杯,開片的、柴燒的、白瓷的、手繪青花的……個個都是孤品。 還約好了,等下次去景德鎮(zhèn)的時候,一起去淘寶貝。 說到這里,想起曾經(jīng)有茶友提問:“為什么要分主人杯和客人杯?同樣都是喝茶的杯子,有必要分得這么清楚嗎?” 那就趁此機會,和各位聊聊茶桌上的那些事吧。 《2》 喝茶為什么要分主人杯? 理論上來說,主人杯并不是必備的。 不過,通常情況下,主人為了突顯自己的個性和與眾不同,會專門準備一個屬于自己的杯子。 這個杯子,與茶桌上為客人準備的茶杯,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主人杯往往容量更大,并且看起來更精致、更貴重,彰顯泡茶者的品位。 比如,氣質沉穩(wěn)的人,喜歡用古樸風格的主人杯,或者用建盞; 而生性活潑、跳脫的人,則更偏愛色彩艷麗鮮明的主人杯。 總之,從主人杯的花紋、色彩、材質等方面,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審美和品位。 當然,我們去外面喝茶時,也可以自備一只茶杯。 除了干凈衛(wèi)生之外,用自己平時習慣且喜愛的茶杯品茶,會更有儀式感。 就像俠客,行走江湖,必定是劍不離身。 而喝茶的人,若是沒有專用的茶杯,又怎么能叫自己為“茶客”呢? 同時,還能和友人分享自己的收藏,品茶又品器,一舉多得,樂趣翻倍。 《3》 泡茶一定要配公道杯嗎? 不一定。 公道杯存在的意義,是為了體現(xiàn)“公道”二字。 要知道,同樣一個蓋碗里,前段倒出來的茶湯,肯定要比后段倒出來的淡。 所以,當我們把蓋碗里的茶湯,全部倒進公道杯里時,茶湯的濃度就被中和了。 之后再分湯,就能確保大家茶杯里的湯水濃度相同。 另外,公道杯還有個作用,就是沉淀碎茶。 在招待客人的時候,如果把碎茶倒進對方的杯子里,是不禮貌的行為。 不僅會影響喝茶體驗,還會造成滿嘴茶渣的尷尬情況。 如果把茶湯倒進公道杯里,稍微靜置一會,等碎茶沉入底部,再緩緩分湯,客人的茶杯里就不會有碎茶了。 因此,有蓋碗的地方,一般都會搭配公道杯。 但是,在某些地區(qū)的功夫茶泡法里,可以省略公道杯。 在濕泡臺上,湯水可以隨意揮灑。 把茶杯緊靠在一起,再將蓋碗里的茶湯,依次倒進去,循環(huán)斟茶,這個步驟又被稱為“關公巡城”。 如此一來,也能保證每杯茶湯的色、香、味盡量接近,做到平等待客。 可作為茶藝表演的動作,有一定的操作難度,普通茶客未必能熟練掌握。 為了不浪費茶湯,還是建議配個公道杯。 《4》 很多老茶客口中的“茶寵”是什么? 所謂茶寵,簡單來說,就是喝茶的時候,擺在茶盤上的小玩具,屬于裝飾用品。 多見于傳統(tǒng)的濕泡臺,泡茶過程中的廢水,可以直接澆注在茶寵上。 久而久之,茶寵就會出現(xiàn)油潤的包漿感,這正是老茶客所期望的樣子。 茶寵的樣子,豐富多樣,但為了求個好兆頭,通常以求福求財?shù)脑煨蜑樘攸c,比如麒麟、貔貅、金蟾等。 曾經(jīng)出去喝茶的時候,還見過一只會噴水的小青蛙。 據(jù)說,原理是因為茶寵提前用水泡過,逐漸滲入其中。 泡茶的時候,將廢水澆注在上面,在熱脹冷縮的原理下,水就會從小口噴出。 不得不說,的確很有創(chuàng)意,也很新奇。 但是,不太適合當下流行的干泡臺。 因為干泡臺講究的是干燥、整潔,如果到處濕漉漉的,談何美觀呢? 因此,究竟要不要擺茶寵,這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5》 茶桌上,為什么壺嘴不能對人? 壺嘴不沖人,是一種特殊的茶桌禮儀。 首先,壺嘴屬于比較尖銳的物品,對著客人,代表著不禮貌、不吉利、不尊重。 甚至在某些人看來,這是表示主人在下逐客令。 來人若知趣,就會自動找個借口離開,免得發(fā)生不愉快。 雖然在有些人看來,這是莫須有的規(guī)矩,太古板了。 但回歸現(xiàn)實,壺嘴不對人,也確實有一定的意義。 要知道,剛燒開的沸水,溫度極高,特別是壺嘴的位置,會不斷有水蒸氣散發(fā)出來。 這些蒸汽的溫度很高,不容忽視。 倘若不小心燙傷客人,或者沸水溢出,濺到客人,就是主人招待不周的表現(xiàn)了。 所以,不管是自己喝茶,還是招待客人,壺嘴都盡量不要朝著有人的地方。 有意識地將壺嘴朝向無人處,不僅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還能突顯主人的細心。 茶桌上的小細節(jié),雖不起眼,但很加分哦! 《6》 喝到什么時候要換茶? 視具體情況而定。 一泡茶經(jīng)過數(shù)次沖泡后,茶味會慢慢變淡,顏色也會慢慢變淡。 期間,內含物質的釋放,也即將接近尾聲。 但是,每個人換茶的時機,都不一樣。 有些茶客比較挑剔,三四沖的精華喝完后,就準備換茶了。 而有些茶客會執(zhí)著地泡到徹底淡掉以后,再換茶,畢竟好茶不便宜,不應該浪費。 還有些茶客,奉行節(jié)約的原則,只要茶湯還有顏色,就堅決不換茶。 這是個人習慣的問題,我們都尊重。 況且,每泡茶的內含物質不同,每個人的沖泡手法也不一樣。 可若是在招待客人,就要注意了,如果沒有及時換茶,讓客人喝味道寡淡的茶湯,即是對客人的怠慢。 其中的潛臺詞,不言而喻,就是要送客的意思了。 所以,我們要隨時觀察客人的表情,和茶湯的表現(xiàn)。 另外,如果有新客人到來,也要及時換茶,表示歡迎。 《7》 俗話說得好,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如今,喝茶除了放松休閑,也成為了一種社交的方式。 所以,小小的茶桌,帶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這里面蘊含著的人情世故,社會規(guī)則,既復雜又繁瑣。 自己喝茶,可以隨性一些,可如果是招待貴客,就要學會進退自如。 尤其是一些約定俗成的禮儀,如果沒有做到位,還會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當場垮下臉來,拂袖而去,也并非不可能。 若是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茶客、愛茶者,有些常識,還需要適當學習。 它們并非糟粕,反倒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 原創(chuàng)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yè)原創(chuàng)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jīng)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chuàng)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