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豁達大度”,人們比較推崇曹操。他是個有度量的軍事家、政治家。 袁紹進攻曹操時,令陳琳寫了篇討曹檄文。陳琳才思敏捷,斐然成章,不但把曹操本人臭罵了一頓,而且罵到了曹操父親、祖父頭上。曹操氣得滿身冒汗。 不久,袁紹兵敗,陳琳落到曹操手里,曹操這下可有了解恨的機會。然而,曹操仰慕陳琳才華,不但沒有殺他,反而捐棄前嫌,委以重任。陳琳很感動,后來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 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戰剛剛結束,曹操在清理戰利品時,發現一批書信,其中有些信是曹營中的人寫給袁紹的。有的吹捧袁紹,有的表示要脫離曹操,投奔袁紹。這種通敵行為,是大逆不道的。 左右勸曹操,把和袁紹暗通書信的人抓來殺了。而曹操卻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于是下令將這些書信全部燒掉,不再追究。 在當時群雄紛爭、敵手眾多,形勢嚴峻的特定條件下,曹操為了奪取政權,原諒了這些人。這樣做,使得暗通袁紹的人深感曹操的寬宏大德,改過自新,心悅誠服,軍心更穩,凝聚力更強。 因曹操不計前嫌,豁達大度,能容反對過自己的人,也使得一些有識之士,紛紛相投,以身許國,雖死不辭。曹操的勢力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后統一北方,其寬大容人未嘗不是原因之一。 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必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就是政治家們應有的風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