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東正秋拍的《獻禮》特別專場上,一代紫砂宗師顧景舟的市場最高紀錄被再次刷新,他于1955年為人民大會堂特別制作的松鼠葡萄十頭套組咖啡茶具以驚人的8000萬落槌,加上傭金,成交價格高達9200元,刷新了由去年中國嘉德春拍九頭詠梅茶具所創下的2875萬元的顧景舟制壺拍賣最高紀錄。

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顧老一生創作了許多紫砂經典作品,而今秋首次亮相拍場的“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可謂其巔峰重器。此套作品誕生于1955年,當時正值不惑壯年的顧景舟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參與湯度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生產工場的籌建工作,不僅著手負責“紫砂工藝班”的招生和技術輔導,還制作出這套體量恢宏的花器巨制。
作品包括一壺,一糖缸,四杯及四托,壺身體量碩大,氣魄雄渾,在顧氏作品中可謂罕見;且造型飽滿渾厚,工手精湛老練,壺蓋、壺把及流的枝干制作得也是頗得氣勢,松鼠葡萄紋飾細膩入微,生意盎然,布局章法得當,一起呵成又不乏自然之趣;造型與貼塑均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實為當年精工細制、苦心經營的成果。不難想象當年顧老為此套作品傾注的精力與心血。作品壺身形制巨大,容積更是達到1400cc,較之顧老70年代作品“詠梅茶具”,雖壺身造型近似,然松鼠葡萄身筒更為渾圓雄壯,把及流的枝干塑造亦是力與美的融合,形神兼具,一展國祚振興繁盛的大國魂魄。而且顧老作品主要以單壺創作為主,此套作品達十頭之多,不僅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為又一大亮點,器身均飾以松鼠葡萄及蜿蜒藤枝,寓意祥瑞多福又不乏浩然之氣。成套傳世,其價值更是遠遠超過單壺,其重要的歷史學術地位與藝術價值甫一登場,當彪炳紫砂文化發展史冊,值得持續探究與關注。

顧景舟
顧景舟(1915-1996),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業界被稱為“紫砂泰斗”、“一代宗師”。原名景洲。早年別稱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晚年自號壺叟、老萍。18歲開始習陶從藝。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壺仿古。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徒徐漢棠、高海庚、李昌鴻、沈遽華、束鳳英、吳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臺、東南亞影響特大,壺藝成就極高,并親自編著了《宜興紫砂珍賞》巨著。顧景舟窮畢生精力于紫砂陶藝,不斷進取,勇于創新,并帶領幾代人為紫砂事業增光添彩。他以博大的胸懷,精湛的技術,在紫砂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不愧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2011年12月,在北京保利秋拍中,顧景舟所制“提璧組壺”創造了1782.5萬元的高價。

提璧組壺
2012年5月,在北京翰海的紫砂專場,顧景舟的“提璧壺”以1288萬元成交,同場中曾于1993年赴臺參展的顧景舟“虛扁壺”以1150萬元成交。

提璧壺

虛扁壺
2013年6月,北京保利的“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專場中,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的寒汀石瓢壺以1495萬元成交。

寒汀石瓢壺
2014年5月18日,中國嘉德“紫砂春華-近現代紫砂臻品”拍賣會上,顧景舟制“九頭詠梅茶具”以2875萬元成交,刷新了紫砂拍賣市場的最高價格紀錄。

九頭詠梅茶具
2015年北京東正春拍,顧景舟“大石瓢”以2817.5萬元成交,創顧景舟單把紫砂壺最高紀錄。

大石瓢
在此我們盤點一下不同類型的顧景舟紫砂壺作品,供大家欣賞:
高墻矮僧帽壺
該壺屬矮僧帽壺,從壺身內外的工藝水準可看到顧老在方器制作上過硬的功力和法度。壺身上下線條變化豐富、比例恰當,特別是壺頸肩部用收緊的云肩線,使壺的節奏感更強。蓮花瓣的比例及暢開的角度,有一種蓮花正在開放的態勢。壺嘴壺把的大小粗細與整體比例協調得體,壺蓋面層次有序加高,正托起了花頂摘手,使其更顯端莊、內斂。

高墻矮僧帽壺
漢君壺
此壺選取墨綠泥為原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此壺色澤亮麗奪目,器型舒展大方。此壺流、把與壺體上肩線連成一線,整體線面明暢,修飾講究,一氣呵成,是顧氏砂壺早期創作中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漢君壺 此壺選取墨綠泥為原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此壺色澤亮麗奪目,器型舒展大方。此壺流、把與壺體上肩線連成一線,整體線面明暢,修飾講究,一氣呵成,是顧氏砂壺早期創作中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漢君壺
鷓鴣提梁
1983年,顧景舟帶其夫人徐義寶來上海求醫,下榻在淮海中學一位叫周圣希的朋友家里。在此期間顧景舟一共做壺五把,三把“小供春”,兩把“鷓鴣提梁”。其中一把鷓鴣提梁給了幫助聯系住宿和治病的周圣希,另一把給了每天給徐義寶送菜的原鐵畫軒的老板戴國寶的兒子戴相民。此壺即為二把“鷓鴣提梁”壺其中之一。

鷓鴣提梁
截蓋石瓢壺
石瓢,文人墨客案頭永恒的茶器經典。此壺形體敦厚古拙,曲線柔和流暢,圓底飾以三鼓釘為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穩重之感。此器蘊精、氣、神、韻于一身,氣勢不凡,盡現大家風度,可視為壺之智者。

截蓋石瓢壺
大仿古壺
泰斗仿古,大氣古樸;形制端莊,簡潔大方。此壺整體和諧自然,為顧景舟大師的代表作品,真正達到了紫砂圓器“圓、穩、勻、正”之要素。

大仿古壺
水平壺
此壺采用朱泥制成,造型極為小巧可愛。壺身似梨形,圓潤飽滿,配以直形嘴,耳把圈足,壓蓋珠鈕,線條流暢優美,形制勻挺柔和。水平壺的壺嘴與壺把重量須嚴格相等,故能在水中保持平衡,其講究的工藝和致密的結構,均要求制作者具備高超的技藝和深厚的功力。此壺觸感細潤,色澤光潔純正,兼具精巧與實用性,為顧景舟大師早期作品,實為水平壺中之珍品。

水平壺
綠泥仿古如意壺
此壺扁圓腹,短彎流,環狀柄,闊口臥足,壺口與壺蓋邊沿相吻合成一條飽滿燈草線,口、蓋各占其半,無扎實功力不能為之。壺腹飾以如意紋,與橋形如意鈕相呼應,于傳統造型中見新意。此壺由上佳綠泥制成,泥色瑩潤,骨肉亭勻,為顧景舟先生經典之作。

綠泥仿古如意壺
子冶石瓢
此壺壺身是較為明確硬朗的三角形形體,底部和腹部線條比較平滑,壺口較小,壺把非常有力度,壺身與壺底的銜接與轉折恰到好處。整把壺給人以精神的同時,又不給人過于銳利之感,體現出“骨肉均勻”的極高境界。

子冶石瓢
“玉露”詩文五頭茶具
這套茶具壺、杯器形均仿“簋”。“簋”,古代食器,有青銅或陶制。見杯上銘刻“歲次癸未仲秋之月”可知是1943年秋季。壺身正面鐫“玉露”,下署“陽羨荊南樵子書并鐫于蜀麓陶齋”。背面刻“花氣接云煙,煮茗草堂前。階下獨行鶴,避煙飛上天”,落款“景洲”,活脫一副煮茶圖。壺上陶刻見字不見畫,頗有曼生“畫不入壺”遺風。

“玉露”詩文五頭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