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魚堂主,一位職業讀書人。 說一個好消息,我要開始寫新書了,一本關于讀書的書。 目前主題框架,已經搭建的差不多了,有些是之前課程內部培訓干貨,有些是還沒公開過的讀書思考,以及如何靠讀書養活自己。 教你讀書的書有很多,我之所以想寫一本,就是看到太多的書教你神奇的讀書方法,卻沒有人告訴你,如何好好的讀一本書。 在我的調查里,大部分同學都掌握幾種讀書方法,但真正讀書的時候,卻很少去使用,很多方法都是跟現實脫節的。 我就想站在,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好好分享一下,如何把書讀好? 雖然現在還在寫,但不得不說一句,這本對讀者太好了! 別的都是教你各種讀書方法,但過來人都懂,大部分人都不會去使用那些方法,因為很多人連開始讀書都做不到。 反而學的方法越多,越不想去看書了,我寫的這本書,會從 0 開始,如何在工作中開啟自己的讀書之路。 因為工作和愛好的關系,我現在已經是一位職業的讀書人了。 這也算是完成我的一個夢想,依靠讀書就能賺錢養家,作為讀書的受益人,也在不斷的推廣讀書。 昨天,剛啟動了,新一期的共讀活動,帶大家一起好好讀一本書,而且還送 10 節讀書小課。 具體可以看這篇,這個活動真及時,我太需要了! 這里提醒一下,目前已經 100 多人了,想參加的同學要抓緊了,這次活動不準備招太多人,也可以掃碼加入。 今天就分享書中的一篇內容,讓大家驗驗貨,是不是很接地氣,很實用的分享。 平時也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剛讀完就忘了,這可咋辦?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平時玩游戲,刷視頻,好不容易說服自己去讀書,結果讀完好像沒有感覺,沒有留下一點印象。 心里多少都會有點挫敗感,有些心理脆弱的同學,可能會因此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讀書。 這個對人的心態影響就太大了。 我自己半職業讀書3年,之前也長期有讀書的習慣,直到現在,我才完全接受,讀書就是可能什么都記不住。 因為單純通過讀書學習,吸收效率是非常低的。 什么是閱讀? 就是通過眼球掃描文字,之后大腦對其識別理解的過程。 你想下這個過程,掃描--識別--理解,能做到這些已經很厲害了,還要指望大腦瞬間記憶,這個怎么可能。 而且讀書過程,使用的只是短期記憶程序,這個程序的特點就是,前腳記住后腳就忘。 所以,才會導致這個結果,自己好不容易看完了,結果只能有個大概的印象,其他什么都沒記住,而且時間越長忘記的越多。 想要記住該怎么辦? 這個需要啟動你的長期記憶,怎么啟動,只能依靠重復提取激活,這樣你才有可能留下這些記憶。 所以,要想記住讀過的內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重復閱讀,隔段時間就讀一遍,激活自己的長期記憶,慢慢從印象到熟悉,到最后的記住階段。 這也是,我們讀書會在強調的笨方法,就是多花時間投入到讀書上,你想得到多少,就得要投入多少時間精力資源才可能實現。 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效果呢? 總的來說就3點,找答案,找鏈接,找思路。 1、找答案 這個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方式,你有一個問題,希望在書本里找到答案。 最終找到的答案,你就會印象很深刻。 比如, 今天新聞上有個經濟學家說,我們要根據需求第一定律,來對商品進行干涉,這樣價格才能得到控制。 你看完一臉懵,啥叫需求第一定律? 雖然你不懂這個名詞,但你知道是一位經濟學家說的,你起碼知道這個問題,因為屬于經濟學領域內容,于是找來一本經濟學的書。 其他內容,都不管,直接根據目錄,找到需求定律,然后看里面的解釋。 原來,他是說經濟學需求第一定律,意思是,假如其他因素不變,價格的變化會影響銷量。 這樣得到答案的過程,就會極大激發你的記憶能力。 遠比,單純看下去,效果要好得多。 2、找聯系 根據問題找到答案,只是算是第一步,印象會比單純的看要好很多。 要想進一步記住,還需要,把看到的內容,想辦法跟自己聯系起來。 這個關聯就是,跟自己熟悉的理解聯系起來。 你記不住,主要原因就是不熟悉,就好像一路遇到那么多人,你也沒記住幾個。 如果是你很熟悉的人,你路上看到了,肯定能記住,到公司可能還會提到,說半路看到你了,沒有打招呼。 讀書也是如此,最簡單的聯系就是,轉換成自己熟悉的話,表達出來。 比如, 需求定律,其他因素不變,價格會影響銷量。 這段話就比較死板,轉換成自己熟悉的表達風格,可能就變成了。 需求定律,就是說:一個東西產品不變,價格貴買的人就少,價格便宜買的人就多。 這樣轉換一下,是不是理解起來就簡單很多。 建立聯系是指,把你當下讀到感興趣的內容,跟你記憶中已有的認知聯系起來。 跟你熟悉的信息關聯,你記住的概率就會增加。 這個過程的作用,是將你通過閱讀學到的東西納入知識體系里,方便檢索和提取。 3、找思路 我們讀書會,一直在傳播一個理念,讀書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啟發思考。 雖然記住會讓你讀書收獲感大增,但是讀書可不是單純為了記住,而是為了啟發思考,拓展思路,提升認知。 可以說,記住只是對讀書的收獲的淺層理解,要想讀書有收獲,就要在思考上多下功夫。 平時我們很少有機會思考,讀書就是很好觸發思考的機會,讀書就是思考的最佳養料。 看到理解,只是第一步,還有找到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概況,寫成文章輸出,這樣你的閱讀效果將會大大提升。 作者本身有自己的思路,但是每個人的側重點不一樣,找到自己的思路,重新表述里面的理論,這是一次很好創造機會。 而你在對知識創作的過程,也會對知識進行更深入的加工,閱讀是印象多一些,但寫出來,需要你對結構,邏輯,觀點,都有很強的理解,才有可能做到。 這個過程,也是將其體系化、架構化的過程。 讀到的東西,是在作者的語境、框架之下,而你自己去闡述,就是面對一個新情境。 作者簡介:魚堂主,《智識升級》作者,職業讀書人,日更 1000 天,閱讀 1000 本書,一個認真陪你讀書的人,帶你看更多好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