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宮本茂的思考1981年,山內溥找到上村雅之,希望其可以制作出一臺家用機,其主要功能是在家里就能玩街機游戲。 這個企劃的后續,便是1982年春天,上村雅之領導的任天堂研發二部,正式立項,并最終制作出了業界神話紅白機。 要在家里都玩上街機,大家也能知道當年街機的地位,可謂非常之高。 設計出爆款《大金剛》的宮本茂,一直思索的課題,就是眾多街機游戲好玩的點在哪,為什么客人想要重復再玩一次。 最終,把100日元的硬幣再次投進去的奧秘,被宮本茂總結為不甘心,所以他的設計思路,就是什么樣的構造可以讓玩家產生不甘心的情緒。 《大力水手》與馬里奧,意外卻偉大可能這也是為什么,模仿熱門作品的《Radar Scope》,市場反響一般,而《大金剛》卻一炮而紅的原因吧。 不過說來也有趣,本來宮本茂想要圍繞《大力水手》制作游戲,但因為授權問題,不得不臨時調整。畢竟,之前任天堂和《大力水手》合作的還不錯,也推出過相關的撲克牌還有Game & Watch,所以這次的授權問題,讓宮本茂也有點措手不及。 就是這個意外,宮本茂做出的不僅僅是《大金剛》,還順手打造出了《大金剛》與《馬里奧》兩個系列,而馬里奧也成為了任天堂的殿堂級角色。 《大金剛》竟然被技術人員覺得流程長?因為當時,《大金剛》用的是無法卷動畫面的基板,所以全部游戲大概要用到四張電子回路基板,這一點其實也遭到過技術人員的質疑,認為這樣的體量,夠分開做四個游戲的了。 當然《大金剛》的成功,證明了宮本茂以及橫井軍平的思路是正確的。 在游戲機制方面,宮本茂認為盡管都是簡單的操作,但只要同時做兩個簡單的事,那么難度就會增加許多,這樣失敗了,玩家才會覺得不甘心,因為分開來看,每個操作都是簡單的。 后來,《大力水手》的授權終于搞定了,宮本茂就將《大力水手》也制作了出來。順便一提的是,《大力水手》的街機版,在北美是由雅達利代理的。 《大力水手》的故事,其實也沒結束原本宮本茂所設想的,《大力水手》里本身角色就是有對立關系的,甚至十分明確,另外也有菠菜可以轉換攻防。 這些理念,其實已經被宮本茂移花接木到了《大金剛》當中,所以在某些方面,玩家們會覺得,《大力水手》和《大金剛》確實是有相似之處的。 上文中其實也提到了,在這款街機版本的《大力水手》之前,在1981年的8月,任天堂就發售過Game & Watch版本的《大力水手》,其游戲就相當于一個更為復雜一點的《Ball》,順便一提,《Ball》就是Game & Watch的第一款游戲,內容是接住下落的小球。 而在1983年的8月中旬,Game & Watch繼續推出《大力水手》游戲,隸屬于Color Screen Table Top系列,這個系列的外型更趨近于街機,相當于桌面小街機的感覺。 緊接著在月底,又推出了隸屬于Panorama Screen系列的版本。這兩款產品,其實是一款游戲,大概就是看時機對拳,再加上點其他小元素。 關于迷你街機外形的事相較于游戲本身,Color Screen Table Top系列的外形,似乎更討人歡心。當然了,這個樣子倒也并非憑空而來。 其中1982年,由Entex發售的Entex Adventure Vision,基本上就是一臺標準的桌面街機模樣,并且十分精美。這個或許還不是任天堂忽發奇想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個人覺得應該是Coleco在早年間推出的迷你街機系列,外型也基本像是縮小版的街機。 其代表作,便是1981年推出的《吃豆人》對應版本。說起來,Coleco拿到的這個授權,還并不是南夢宮直接給的,而是南夢宮的海外授權公司Midway的二次授權。 更有意思的是,Coleco和任天堂也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甚至在1982年還推出了任天堂授權的《大金剛》,也用了迷你街機的外形,感覺還趕超了任天堂一步。游戲內容盡管比較遵循我們熟知的紅白機版本,但要玩起來,還得主要靠想象力…… Coleco版本的《大金剛JR》接下來,Coleco在1983年更是直接把Color Screen Table Top版本的《大金剛JR》也弄了過來。當然,游戲內容和模式雖然有些許類似,但和紅白機的關卡設計還是不盡相同。 鑒于任天堂與Coleco的合作關系,會有Color Screen Table Top系列也就不那么奇怪了。當然,從現在看來,這種外形依舊迷人。 至于《大力水手》的Color Screen Table Top版,在海外市場銷量十分低迷,之所以任天堂當初選擇《大力水手》這個IP,也是想打通海外市場……所以最終,任天堂干脆就沒在日本發售這款產品。 結·美好的寶藏最后想聊幾句,其實在當時,掌機與玩具的界限也并不是那么明晰,便攜性也并不是首要考慮的元素,所以百花齊放并不奇怪。 當然隨著時代的前進,肯定會有留下的,也肯定會有離開的。即便說的殘酷點,可能就是被市場淘汰了,但對于玩家來說,卻依舊是一筆美好的寶藏,不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