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父親 英雄的兒子
——紀念毛岸英犧牲71周年
作者 孫秀德
(原國防大學后勤教研室主任,少將軍銜,寫于2021年11月26日)
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五日,是美國人的“感恩節”,不知道什么時候連同那個圣誕節一同流入中國。不少國人在這一天懷著感恩的心情表示對烈士的紀念,表達對自己的長輩報恩的愿望,這是無可非議的,而這一天也正是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美帝國主義飛機轟炸光榮犧牲的紀念日。在今天發表這篇文章,我總感覺太不協調。我們的國家又沒有這樣一個紀念日。我只有在26日把我寫這篇紀念文章發表出來以對毛岸英的紀念。
毛主席對抗美援朝作出艱難出兵決策以后,又被一個問題所困擾。他想把自己的兒子送上戰場,參加抗美援朝。事情定不下來,睡不著,坐在沙發上吸煙。 毛澤東說:“小李子呀,你看在出兵朝鮮這個問題上,彭老總是百分之百的支持我,作為中共主席毛澤東的兒子,是不是也應該帶個頭啊!我積極主張抗美援朝,我的兒子不去,誰還能去?我想把岸英交給彭德懷,一起去朝鮮打仗,你看好嗎?” 毛澤東又說:“這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啊,再沒有什么能比戰爭更體現人生的價值了。跟著彭德懷同志在一起,學習軍事知識,對他的將來會很有用的,我看就這么決定了吧!” 與父親心心相連、息息相通的毛岸英知道,抗美援朝是黨中央、毛主席的決策,自己對父親的支持,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帶頭上前線。于是,他抱定一個決心,去朝鮮參戰,抗擊美帝,保衛祖國。他曾幾次向彭老總提出報名參軍,抗美援朝,彭老總一直沒有表態。 毛澤東在宴請彭德懷的時候說:“我這個兒子,不想在工廠干了,他想跟你到朝鮮去打仗。” “抗美援朝是政治局同志集體討論決定,兒子報名想當志愿軍,是他自己選擇的,他要我批準,我可沒得這個權力喲!你是司令員,你看要不要收他這個兵呢?”毛岸英又反復幾次說,您就批準吧! 彭德懷見事已至此,只好依從:“那好吧!我就收下你這位第一個報名入朝參戰的志愿軍戰士。” 此時的彭德懷,猛然想起一首唐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自古征戰幾人回?”他的心不禁緊縮了一下,于是婉言勸阻道:“主席,這件事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毛澤東說:“老彭啊,我看你就收下他吧,我替岸英求個情,打仗總是有人上戰場的,也一定會有人犧牲。既然我是軍委主席,就應該首先把自己的兒子送上前線。岸英會講俄語和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要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有他在你身邊,同各方面聯絡都方便些。” 聽了毛澤東這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彭德懷不再做聲,只是兩眼盯著天花板,任憑淚水往下流。毛澤東為了中朝友誼、為了世界和平,把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自己的政治生命,甚至家庭都押上去了,足見他為打贏這場戰爭的勇氣和信心,想到此,彭德懷猛然一拍桌子:“好,我收下了!岸英,我帶你去朝鮮!” 毛澤東舉起酒杯,朗聲說道:“那么這杯酒,是為你們兩個人壯行的啰!還是那句老話,祝你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說完,很少喝酒的毛澤東,破例一下子把酒倒到嘴里。(摘自《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第46---51頁) 當我從書中看到毛澤東送子參軍的情景,不由感動的悄悄流下眼淚,這就是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以后又看到有的人對毛主席不懷好意地說三道四,實在令人氣憤。我把這一段摘錄下來,讓朋友們看一看。1950年10月16日,毛岸英(后排左二)在赴朝作戰跨過鴨綠江前與戰友在遼寧省安東(今丹東)錦江山公園遼東解放紀念塔前合影。 毛澤東曾就出兵朝鮮問題與王季范及早年同窗周世釗多次交談。1950年10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了二老。 周世釗問:“主席,今天為什么有這樣閑情,來談宗教與哲學的問題,朝鮮局勢不是很緊張嗎?” 毛澤東說:“朝鮮局勢日趨緊張,這段時間我們一直討論這個問題,有很多天是睡不著覺的。但是,今天我們可以高枕而臥了,因為我們的志愿軍已經出國了”。 他說:“我們急切需要和平建設,如果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然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它要把“三把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志愿軍出國,我們中央一些同志經過周詳考慮研究,制定了持久戰的戰略,勝利是有把握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一卷,第230頁)。 我在讀武立金同志撰寫的《毛岸英在朝鮮戰場》有一段毛岸英與梁興初的一段佳話。 梁興初和劉西元第一次戰役沒有打好,被彭老總狠狠批了一頓后,早晨起來二人就收拾行裝,準備打道回營。 丁甘如推門進來,見二位正在忙著收拾東西便問:“怎么這就要走啊?” “走!”梁興初應了一聲,語氣里含有內疚,委屈和煩惱的成分。“哎,吃頓早飯再走也不遲嘛!“丁甘如笑著勸道,“志司還是管得起飯的!” 梁興初悻悻地“說,肚子早就氣飽啦,沒胃口,吃什么都不香!” “告訴你梁軍長,”丁甘如望著梁軍長愁眉不展的臉,笑著說,剛才我碰見彭總啦!” “彭總問我去哪兒?我說去看看梁軍長。彭總對我說,你告訴他會上我可能批評得重了一些,不要有什么思想壓力,更不要因為挨了批就泄氣,下一仗一定要打好。” “氣都漲滿肚子了,卸不了!”梁興初放下手里的東西,抬起頭來說“罵我梁興初可以,小瞧咱38軍,說實話,老丁,我不服!” “算了算了。!”劉西元勸道,“彭總不是表揚咱們飛虎山打的不錯嘛!咱們接受教訓,下一仗打好就是。” “行啊,騎毛驢看唱本,咱們走著瞧!”渾身充滿著銳氣朝氣和傲氣的梁興初一屁股坐在床沿上猛拍一下大腿,“下一仗打不出38軍的威風來,我梁興初就解甲歸田!” 劉西元說:“丁處長,你轉告彭老總,請他消消氣,我們回去就開黨委會總結經驗教訓,拼出老命也要打好下一仗!”…… 說話間一個年輕參謀如風而至口里喊:“丁處長,丁處長” “哦,是毛秘書啊,有事嗎?”毛岸英站在門口對丁甘如說“解參謀長叫你過去,說有事找你” “來毛秘書,我來給你介紹一下”丁甘如指著梁興初和劉西元說:“這位是38軍軍長梁興初,這位是劉西元政委。” “這是……”梁興初覺得面前這個年輕人似曾相識,卻一時想不起在哪兒見過面過。 “嘿,真是貴人多忘事,這是毛主席大公子毛岸英呀!”丁甘如說:“你們再聊聊,我先走一步。” “毛岸英……”梁興初握著毛岸英的手重重地搖了一下,“我的天老爺,你怎么也來了?這可是血肉橫飛的戰場啊!” 原來平津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在香山接見四野全體軍以上干部時,毛岸英在會上服務,得以相識梁興初。當時毛岸英還向梁興初提出到黑山阻擊戰的英雄部隊去當兵,被梁興初婉言勸阻。而今在朝鮮戰場再度相逢,兩人都很高興。 西元一邊和毛岸英握手,一邊問:“你在機關做什么工作?” “我是學俄語的,彭老總讓我當翻譯,可是又見不到蘇聯人來。也沒什么事兒,在作戰時搞文件。其實我是想來打仗的。梁軍長你那里要人不?我到你們軍行不行?” 梁興初接著問,“你想干什么?把你安排到作戰科行不行?” 毛岸英不以為然的說:“要是還在機關工作,我還到你那兒干什么?在志司作戰處不一樣嗎?” 毛岸英像他父親那樣把手一揮“我想下基層!從營長干起,你給我一個營怎么樣?” 好家伙!梁興初為之一驚,他被毛岸英這股子氣勢給鎮住了,到底是毛澤東的兒子,帥門出虎子,染坊里不出白布!但是這畢竟是共和國主席的兒子,梁興初豈敢輕易許諾?誰知彭老是怎么打算的?只好支支吾吾的說:“那好那好…”毛岸英認真起,“你答應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什么時候去報到!” 梁興初笑著說:“我是求之不得,只怕彭總不放你走,下面危險的很喲。” 毛岸英說:“你去和彭總講一講嘛!就說我有打仗的經驗,我在蘇聯打過仗,參加過衛國戰爭。” 梁興初“把手一擺說:“和彭總講,那我可不敢。我剛剛挨了彭總的一頓臭罵,再把你要走,彭總不朝我瞪眼珠子才怪呢?說你梁興初怎么把手伸到我司令部來了,挖我的墻角,那我可吃罪不起。” 毛岸英說,“你們怎么都怕彭老頭兒?”一捋袖子,“好吧,我去找他談,不過要是答應了,你可得要我!” 梁興初說:“毛秘書,你看這樣好不好,等打完這一仗,我們38軍翻過身來了,我們一定跟彭總說,把你要過來。到時候給你一個團,而不是一個營。” “梁軍長,劉政委,我還有事就不送你們了,祝你們一路順風,多打勝仗!”毛岸英敬了一個軍禮,就匆匆離開了。 梁興初看著毛岸英的背影,感慨萬分,同時也覺得毛岸英的確是一個人才。毛岸英曾兩次要求到38軍來,老不答應,恐怕說不過去了,梁興初和劉西元商量,決定打完這一仗就把他要過來。和毛岸英曾一起入朝并合影的徐畝元回憶說,當時他在作戰室不遠,敵人的汽油彈投下后,產生了強大的氣浪,他看到眼前一片火海,自己也被強大的氣浪沖倒。 第二次戰役之前,敵人飛機在大榆洞志愿軍指揮部的上空偵查盤旋活動頻繁。在志司駐地的山坡上,白天、黑夜有時出現偽裝朝鮮老百姓的敵特,敵機來了則用發報機或信號彈指示目標。幾天來,不論敵機在彭總作戰辦公室上空飛得多么近,多么低,不時投彈掃射,但彭總仍安然自若坐在他的辦公室桌旁,忘我工作專心致意的閱電文、察看地圖,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敵機來了,參謀人員叫彭總到山溝里隱蔽防空,彭總不理,好似沒有聽到似的。當辦公室執行人員焦急多次督促他外出防空時,彭總說你們走吧。 洪副司令說:“看來敵人是盯上我們了”,話落拉著彭總出了辦公室。(楊鳳安,王天成著《駕馭朝鮮戰爭的人》第158頁。)這一次躲過去了。 10月25日正是志愿軍發起第二次戰役的時候,噩耗傳來。十月二十五日敵人又一次投彈,同時投凝固燃燒彈,毛岸英和高瑞欣兩位同志光榮犧牲。 毛岸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長子,第一個報名參加志愿軍的人,就這樣帶著他那28歲火紅的青春年華犧牲了。犧牲在異國他鄉的戰場上。 司令員的情緒感染著大家,整個志司機關彌漫著一種異常壓抑的氣氛,這是悲痛的沉默,憤怒的寂靜,人人面帶悲情,流著眼淚,一句話也不說。 彭總伏下身子在一張小木桌上,手中拿的筆,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拿了幾十年槍的手,卻怎么也拿不穩這支筆,紙短情長,落筆千斤。他寫了一遍,撕掉了,又寫,又撕,短短幾行字的電文就寫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今日七時已進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十一時,敵機四架經過時他們四人已出來。敵機過后他們四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兩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和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消息傳到38軍。第二次戰役結束后,梁興初乘坐新繳獲的美式吉普車,神采飛揚的再次去開會,蒙羞而去,雪恥而來,受到彭總的嘉獎打出一個萬歲軍的稱號。 他一路高興的合不攏嘴。到了大榆洞,梁興初舒了一口氣,大有遠道而歸的輕松感。他忽然想起一個月前毛岸英曾提出要到38軍來的事,現在是時候了,開完會就把他帶走。當他見到丁甘如時,順便問了一句:“喂,老丁,毛岸英―,就是毛主席那個兒子,怎么樣了?我曾答應打了勝仗后就接他過來,他還來不來咱38軍?”梁興初一愣“怎么,下部隊啦?”不由得想起毛岸英對他說過的話,覺得有點對不住毛岸英,“怎么他不到我們38軍來了,看不起我們38軍?”“啊?”梁興初半天合不攏嘴,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問一句,“犧牲了?”丁甘如把詳細情況告訴了梁興初,梁興初說:“太可惜了!”“彭總可作難了。”梁興初問彭總向毛主席報告了沒有?“豈敢不報,彭總當天就給毛主席發去了電報,短短幾行電文,他就寫了一個多小時,這個消息難報呀!”聽到這些,梁興初后悔當初沒有痛痛快快的答應毛岸英的要求,讓他到38軍來。他的眼圈兒流著淚花,心中隱隱生起一種愧疚之情,毛岸英要是不犧牲他會帶兵打仗的,會當一個好團長,好師長的……然而作為一個軍人,他的這個最起碼的愿望和要求都不能實現了! 新的一年來了,中南海里張燈結彩,到處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 周恩來看完彭德懷發來的關于準備打過三八線,解放漢城的好消息,認為現在是向毛澤東主席通報岸英犧牲的一個最好時機,于是同劉少奇商量:“岸英犧牲的事不要再瞞了,總瞞著也不是辦法,等老彭回國了再通報就被動了。” “那就報告主席吧!” 于是周恩來心情沉重的給毛澤東和江青寫了一封信,說明毛岸英已經犧牲和當時未將電報呈送給他的原因。 1月2日下午,葉子龍拿著彭德懷的電報和周恩來的信來到新六所,他沒敢直接去見江青,而是先找衛士長李銀橋,銀橋聽說毛岸英犧牲了,一時驚怔得目瞪口呆,兩腿一軟,癱坐在水泥地上,過了好一會兒,葉子龍才把李銀橋扶起來,擦干眼淚,一起走進毛澤東居住的1號樓。 江青在樓道里碰到了葉子龍和李銀橋,問葉子龍,“你們怎么到這邊來了?” 江青看完信眼圈潮紅,嘆息了一聲,然后振作精神說:“我看這樣吧,你們先別去見主席,等一會兒李敏和李娜回來了,咱們再找機會。“她們回來和爸爸說這說那。江青對李敏說,“嬌嬌你帶妹妹先到花園去玩兒,過一會兒回來一起吃晚飯。”江青送走了兩個寶貝女兒,順便叫來了葉子龍和李銀橋。 正在看文件的毛澤東,聽說葉子龍來了,頭不抬眼不動的說:“子龍,我正在要找你呢,把岸英調回來吧,你看他把材料寫成這個樣子,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 沒有聽到回音,毛澤東抬頭一看只見葉子龍滿臉悲情,淚涌眼眶。于是敏感的問:“子龍,出什么事了?” 葉子龍雙手遞上文件夾放到最前面的一頁是周恩來的信:主席、江青同志:
毛岸英同志犧牲是光榮的,當時我因為你們都在感冒中,未將此電送閱,但已送少奇同志閱過,在此事發生前后,我曾連電志司黨委及彭,請他們嚴重注意指揮機關的安全問題,前方回來人亦常提及此事,高瑞欣亦是一個很好的機要參謀,勝利之后當在大榆洞,及其它許多戰場多立些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墓碑。
周恩來
1月2日
江青看到毛澤東臉色蠟黃,目光遲鈍,僵硬著一句話也不說,就勸慰:“岸英是為朝鮮人民犧牲的,是為了祖國安全犧牲的,犧牲的光榮。主席你不要太悲傷,我們得到消息有一段時間了,是今天才告訴你,是怕你難過。”毛澤東的嘴唇抖動著,但是沒有哭,沒有眼淚。嘶啞地發出一聲催人淚下的嘆息:“唉,戰爭嘛,總要有傷亡,沒得關系,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岸英是個苦孩子,從小沒的娘,后來參加戰爭,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在吃晚飯的時候,電話鈴響了,電話里傳來周恩來的聲音,“主席,志司來電說前天發起了第3次戰役,如果進展順利的話,預計這兩天就可以越過三八線占領漢城。”毛澤東頃刻之間又變成另外一個人,他激動地說:“這就是新年最好的獻禮,讓《人民日報》總編鄧拓同志準備社論,到時候要慶祝一下漢城解放,我們有這好的指揮員,凱旋之日,當舉杯相慶!” 他十分內疚地說:“感謝主席寬宏大量,可我對你和總理幾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視,致使岸英和高參謀不幸犧牲,我應該承擔責任,我和志司的同志們至今都很悲痛。主席,我沒有保護好岸英,使他在敵機轟炸中犧牲,這是我有責任,我請求處分!” 毛澤東強壓住悲痛,嘆息道:“老彭啊,你也不要過分自責自怨,你和鄧華、洪學智不是也有好幾次差點出事嗎?岸英是打仗去的,成千上萬的戰士在朝鮮犧牲了,岸英只是其中的一個嘛!我為有這樣的好兒子備感驕傲,別人的兒子能血灑疆場,我這兒子也照樣能夠血灑疆場,不要因為岸英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毛澤東的兒子就不應該為中朝兩國人民共同的事業而犧牲,哪有這個道理呀!” 毛澤東一次和他的老友周士釗談話,周士釗遺憾的說:“岸英死的太早了,如果你不派他到朝鮮去,我看他不會犧牲的。” 毛澤東說:“不能這樣說,岸英的犧牲,責任完全在美帝國主義身上。岸英是保衛中朝兩國人民的利益,為保衛我們祖國安全而出國作戰的,他是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為保衛世界和平事業而犧牲的。” 毛澤東停頓一會兒,語調變得低沉,“我聽到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消息,內心是很難過的,我很喜歡岸英這個孩子,岸英犧牲以后有人要把他的尸體運回國內安葬,我沒有同意,我說岸英是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保家衛國而死的,就把它安葬在朝鮮的國土上,更加顯示中朝人民的友誼,讓中朝人民友誼萬古長青。” 在毛澤東逝世14年后,1990年,工作人員在清理毛澤東的遺物時,意外發現了毛澤東單獨整理收藏的一個箱子,箱底里有兩件襯衫,一雙襪子,一頂軍帽和一條毛巾,毛澤東瞞著所有人,將這些物品整理珍藏了26年,這是他兒子毛岸英留下的最后遺物。看到讓人十分感動!毛岸英的個人遺產只有這一個皮包和幾件衣服。他犧牲后,毛澤東將他的遺物一直保存在自己的身邊,直到去世。后由劉思齊將毛岸英的遺物送到韶山毛澤東同志的紀念館。
讓我進一步認識到:毛澤東既是我們中國各民族偉大的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只有這樣偉大的父親才能教育出像毛岸英這樣的英雄兒子。 在毛澤東時代,我們有千千萬萬的英雄模范人物,他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勇敢殺敵,保衛國家和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忘我勞動,不計報酬,為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重大貢獻。我們一定不要忘記那些英雄模范。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毛岸英在朝鮮28歲犧牲的,到今年已經99歲了。但是人民永遠沒有忘掉他,每當他的忌日都有人默默的紀念他,向他學習。學習他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學習他忠于黨、忠于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學習他艱苦奮斗、不怕流血犧牲、大公無私的優秀品質等。毛澤東的第一個妻子楊開慧與他們的兒子岸英、岸青于1924年在長沙的合影。1937年,毛岸英、毛岸青在蘇聯合影。
1940年,周恩來夫婦到國際兒童院看望毛岸英(右一)、毛岸青(右三)1943年1月毛岸英進入列寧軍政學校深造,被授予蘇軍中尉軍銜,參加蘇聯共產黨,成為預備黨員。1944年,毛岸英參加蘇聯紅軍,任坦克連指導員。圖為參加蘇聯紅軍的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