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號/天啟元貞 文 芬蘭的歷史其實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是相繼從屬于瑞典和俄國,直到一戰后才獲得獨立。 芬蘭的歷史起始時間比較晚,大約在12世紀左右。芬蘭人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來自東方或者可能來自愛沙尼亞的芬蘭族人。 ![]()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芬蘭語和愛沙尼亞語、匈牙利語同屬于芬蘭-烏戈爾語族,完全不同于其他北歐國家的斯堪的納維亞語族。所以,芬蘭人也與什么維京海盜沒有任何關系。 ![]() 12世紀中期,新興的瑞典王國對芬蘭西南地區發動了“十字軍征伐”,隨之而來的是天主教傳教士,目的之一就是傳教。恰在此時,諾夫哥羅德公國的羅斯人東正教徒也來到這里。于是,雙方為了爭奪領地和傳教權爆發了沖突。 最后的結果是,1323年,瑞典與諾夫哥羅德公國達成妥協,簽訂《什利斯謝爾堡條約》。這樣以來,瑞典征服了芬蘭大部,同時與諾夫哥羅德公國瓜分了卡累利阿地峽,瑞典人得到了維堡地區,羅斯人得到了涅瓦河兩岸及拉多加湖沿岸地區。 不過,瑞典王國下的芬蘭與同期條頓騎士團下的愛沙尼亞不同,芬蘭人沒有受到奴役。芬蘭是瑞典王國下的一個公國,并于1581年升格為大公國。當瑞典進行路德宗教改革時,芬蘭也同樣進行了這樣的改革。當然,芬蘭大公國的官方語言是瑞典語,直到1739年才換作芬蘭語。 ![]() 16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伊凡四世發動了利沃尼亞戰爭,目的是為了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瑞典王國不能忍,于是奮起反擊,奪取了愛沙尼亞和因格利亞。1617年,瑞、俄雙方簽訂和約,不但以書面方式確認了以上地區的歸屬,還增加了卡累利阿地區。瑞典達到了發展的頂峰,而芬蘭也獲得了相對的繁榮,城建得以完善,郵政系統和大學相繼建立。 ![]() 可是好景不長,1700年,第二次北方戰爭很快爆發,瑞典的黃金時代結束。在這場戰爭中,瑞典的查理十二世與俄國的彼得大帝展開了激戰,給芬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最終,瑞典敗北,1721年雙方簽訂《尼什塔特條約》,俄國獲得了整個卡累利阿地峽,芬蘭與俄國的邊界基本上與今天相差無幾。1743年《圖爾庫條約》又把芬蘭一塊領土劃歸俄國。 1808年,沙俄的亞歷山大一世與拿破侖締結《提爾西特條約》,對英國實行大陸封鎖政策。而瑞典卻站在英國一方,這給了俄國以借口。俄國因此借機侵入芬蘭,并于1809年將其吞并。1815年,維也納會議予以確認。 ![]() 芬蘭并入俄國后,被亞歷山大一世加上1721年、1743年奪取的領土,合并成一個芬蘭大公國,由沙皇本人兼任大公國的大公。自此,芬蘭的邊界離圣彼得堡越來越近。 說實話,芬蘭人對于脫離瑞典而加入俄國一點也不感到惋惜。因為這個芬蘭大公國一直到19世紀末都是擁有自治權的,議會、軍隊、貨幣、郵政等等應有盡有,只是瑞典語依然是官方語言。不過,俄國為了抵制瑞典文化的影響,也大力鼓勵芬蘭語使用。從而,芬蘭語成為了第二官方語言。 ![]()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芬蘭語的使用,國民意識越來越覺醒,這與沙皇俄國的獨裁初衷是矛盾的。于是,沙俄取消了芬蘭的軍隊,并強制把俄語作為其官方語言。芬蘭人越來越不滿,脫離俄國獨立成為他們的愿望。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后,芬蘭分成了兩派,一個是支持留在蘇俄的激進派,一個是主張脫離俄國的保守派。12月6日,保守派迫不及待地在赫爾辛基宣布芬蘭獨立,卻被激進派的“紅衛隊”推翻。緊接著,芬蘭流亡政府外逃,在曼納海姆將軍組建的“白衛軍”領導下又打回了赫爾辛基和維堡,掌握了全局。 ![]() 1919年,芬蘭共和國成立,但是與蘇俄的邊界問題還沒劃定。經過一番談判,蘇芬簽訂《塔爾圖協定》,蘇俄答應將佩察莫地區即今佩琴加讓給芬蘭,使其有了北冰洋出海口。只是,芬蘭原本想將卡累利阿人所居住的土地即今俄羅斯卡累利阿共和國并入版圖的想法并未實現。 ![]() 另外,以瑞典人為主體的奧蘭群島,在國聯操作下于1920年留在了芬蘭,但獲得了自治權。1921年后,奧蘭群島又成為中立地區。1947年,重回芬蘭,同時繼續保持高度自治。 ![]() 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雙方劃分了勢力范圍,芬蘭與波羅的海三國被劃到了蘇聯一方。在嘗到了控制波羅的海三國的甜頭后,蘇聯又把目光轉向了芬蘭,要求其從卡累利阿地峽的國界線后退25公里,并租讓漢科作為海軍基地。 芬蘭開始同意協商解決,后來又拒絕了蘇聯的條件。于是1939年11月30日,蘇聯出動45萬人,2000輛戰車,1000架飛機,挑起了蘇芬戰爭。 芬蘭雖然是個弱小的國家,但卻拼足老命和蘇聯對抗。所以,開始的時候,蘇軍進展緩慢,損失慘重。于是,1940年2月,蘇聯集中優勢兵力突破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并從維堡后面實施迂回包圍。芬蘭戰敗,被迫向蘇聯求和。 ![]() 蘇芬戰爭結束后,芬蘭不得不出讓大片國土,包括維堡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芬蘭灣中若干島嶼、漢科、拉多加湖西部、北方的薩拉、庫薩摩交界地區及雷巴奇半島的一部分。 于是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后,芬蘭懷著收復國土的刻骨之恨,加入德國一方對蘇作戰,一度收復了維堡,還參與了封鎖列寧格勒,攻占了卡累利阿共和國。 但是,隨著蘇軍反攻,芬蘭所占地區很快得而復失。1944年,蘇聯又占領了佩察莫地區,使其失去了北冰洋出海口。于是芬蘭的邊界就后退到今天的范圍。 ![]() 可是,芬蘭的噩夢才剛剛開始。1947年《巴黎條約》中規定,漢科還給芬蘭,但離赫爾辛基只有30公里的波卡拉半島要給蘇聯作軍事基地。這無疑在芬蘭人頭上懸掛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 戰后,卡累利阿地峽所有的芬蘭人都被驅逐出境,以俄羅斯人取而代之,芬蘭被迫接納了40多萬難民。此外,芬蘭還必須向蘇方支付巨額戰爭賠款。而且,芬蘭的外交政策都處在蘇聯監控之下,莫斯科甚至擁有否決權。 斯大林逝世后,芬蘭的壓力才有所緩解。1956年,蘇軍撤出波卡拉半島,芬蘭人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1962年,芬蘭還被允許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芬蘭從此嚴守中立政策,一方面盡可能慎重地滿足蘇聯要求,一方面加強與歐洲的聯系,成為溝通東西方兩個集團的橋梁。 1991年,蘇聯解體后,芬蘭終于如釋重負,加入歐盟,成為一個經濟發達國家。 ![]() 頭條號/天啟元貞 文 |
|
來自: 我是孤獨的星星 > 《國家地理及地區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