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后遺癥為腦血管疾病急性發(fā)作后仍存在的一系列癥狀,包括口眼歪斜、言語謇澀、吞咽困難、精神及智力的異常、一側(cè)肢體麻木萎軟(動則乏力、久臥在床)或痙攣(常見的上臂“挎筐”、下足“內(nèi)翻”)等。中醫(yī)稱本病為“痿病”“偏枯”,概因其“氣血不足,腦髓失養(yǎng),痰瘀阻絡,半身不遂”,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癥。 方組:生地黃,黃芪,赤芍,山茱萸、石斛、麥冬、肉蓯蓉、石菖蒲、茯苓、地龍、當歸,水蛭,遠志。 用法:先取水蛭研末吞服;余藥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方運用: 患者痰濁明顯時,宜加天麻、全蝎、僵蠶; 高血壓增高時,可加龜甲、石決明、鉤藤; 伴有高脂血癥時,宜加入瓜蔞仁、山楂; 若合并冠心病時,須加丹參、全瓜萎等。 上肢癱瘓者,宜加桑枝、姜黃; 下肢癱瘓者,宜加蜈蚣、川牛膝; 患者偏于陽虛時,應當加入桂心、炮附子同煎。 【功能與主治】滋陰益氣,化痰祛瘀;主治腦卒中后遺癥,證屬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者。 方解:方中生地黃、山茱萸、石斛、麥冬能滋陰壯水;肉蓯蓉能補腎益精、使腎氣攝納有權;石菖蒲、茯苓、遠志可除痰開竅,宣通心氣以交腎。重用黃芪即能大補元氣,配入當歸、赤芍、地龍、水蛭則可產(chǎn)生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