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薟草(xi xian cao)屬抗風濕藥。 豨薟草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豨薟毛梗豨薟或腺梗豨薟的地上部分。我國多數地區均產,以湖北、湖南、廣西、江蘇、四川等地產量較大。夏秋二季開花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雜質,洗凈曬干。切段生用或加黃酒蒸制用。 【處方用名】 豨薟草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肝、腎經。 【功效主治】 本品苦能燥,寒能清,兼能祛風。故有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清熱解毒之功。 1、祛風除濕,舒筋通絡:用于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腰膝無力,中風手足不遂等。可單用研末,煉蜜為丸,溫酒送服。或配臭梧桐同用,研末蜜丸服,若配威靈仙、羌活等同用,效果更好。 2、清熱解毒:用于癰腫瘡毒,濕疹瘙癢。多生用,內服、外用均可。治癰腫瘡毒常配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同用。治濕疹瘙癢,多配白蒺藜、白癬皮、地膚子、海桐皮、蒼耳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治風濕痹證宜制用,治癰腫濕疹宜生用。 【使用注意】 虛寒無風濕者不宜服。 【參考資料】 《新修本草》:“主熱慝(te)煩滿,不能食,生搗汁,服三、四合,多則令人吐。” 《本草綱目》:“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風濕諸瘡。” 藥物成分:含生物堿、酚性成分、豨薟甙、豨薟甙元、氨基酸、有機酸糖類,苦味質等。 藥理:本品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內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教材) ![]() ![]() |
|
來自: 我愛看金匱傷寒 > 《★我常用中藥、食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