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骨 主治:追風定痛,強壯筋骨。 治筋骨疼痛,風寒濕痹,四肢拘攣、麻木,腰膝酸楚。 ①孟詵:豹頭骨,燒灰淋汁,去頭風白屑。 ②《醫林纂要》:功用略同虎骨。 ③《藥材學》:定痛鎮驚,健骨強筋。 ④《四川中藥志》:追風定痛,強筋壯骨。 治筋骨疼痛,風寒濕痹,四肢痙攣屈伸不得。 豹子骨具有定痛鎮驚,祛風通絡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腰膝酸痛、肌肉骨痛、四肢攣縮、麻木、風寒關節痛等疾病。目前,對兒童驚厥、驚厥和白色碎屑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飲用豹骨酒能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強身健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同時緩解疼痛和鎮靜 豹骨藥酒 [藥物組成] 豹骨80g 淫羊藿(羊油制)80g熟地黃80g玉竹80g 薏苡仁80g 萆薜80g 陳皮80g 牛膝印e 當歸5e五加皮5g 白芍5g 制川烏5g 紅花5g 紫草5g 羌活5g 白芷5g 青皮5g 川芎5g 制草烏5g 木瓜5g 枸杞子5g 續斷5g 獨活5g 蒼術(炒)5g烏藥5g 補骨脂(鹽制)5g杜仲(炭)5g白花蛇(去頭)5g砂仁5g 肉桂(去粗皮)5g豆蔻(去殼)5g防風5g 佛手5g 牡丹皮5g 人參5g 檀香5g 木香5g 丁香5g 鹿茸(去毛)5g油松節40g 麝香0.2g 乳香(去油)20g沒藥(去油)20g紅曲200g 紅糖960g 蜂蜜1 600g白酒17600mL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用于風寒濕癉,手足麻木,筋骨疼痛,腰膝無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ml,一日二次。 [制備方法] 豹骨加水煎煮至膠盡,過濾,濃縮成膏。乳香、沒藥,麝香分別制成細粉,余藥除紅曲、紅糖、蜂蜜、白酒與—上述豹骨膏,紅曲、紅糖、蜂蜜及各種藥材的粗粉共置滲漉缸中,滲漉,藥渣壓榨至盡,過濾,與滲漉液合并,分裝即得。 [注意事項] 孕婦及陰虛火旺者忌用。 [藥物組成] 豹骨20g 羌活9g 杜仲60g 川芎(制)30g木瓜60g 加皮60g 當歸60g 威靈仙60g 茜草60g 茯苓30g 鹿角80g 獨活30g 補骨脂60g 草烏(制)30g蒼術30g 肉桂30g 川芎30g 秦艽30g 萆薜30g 甘草10g 紅花60g 續斷30g 首烏30g 桂枝20g 陳皮30g 白茄根30g 麻黃10g 川牛膝30g 白酒16L [功能主治] 祛風活血,壯骨強筋。用于風寒濕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膝無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5~50ml,一日二次。 豹骨木瓜酒(上海方) [藥物組成] 豹骨膠120g 川牛膝200g 獨活300g 桑寄生200g 香加皮300g 川芎200g 當歸3008 陳皮300g 千年健200g 木瓜4008 秦艽200g 紅花200g 羌活300g 玉竹1.6g 梔子3kg 砂糖32kg 白酒(50度)448L [功能主治] 祛風活血。用于風濕癉痛,筋脈拘攣,四肢麻木,關節不利。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30g,一日二次。 處方】 豹骨(制) 96g木瓜 96g當歸 96g白芷 96g威靈仙 96g青風藤 96g海風藤 96g川芎 96g牛膝 192g制川烏 48g制草烏 48g人參 12g 【制法】 以上十二味,共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 13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苦、辛。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骨組織碎片淡灰黃色,有細縱紋理,布有梭形或不孔隙,邊緣不平整。 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 螺紋導管直徑8~23μm ,加厚壁互相連接,似網狀螺紋導管。 草酸鈣砂晶細小,呈三角形、箭頭形或不規則形,散在薄壁細胞中。 石細胞呈長方形、類圓或三角形,壁厚,胞腔含橙紅色或棕紅色或棕色物。 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棱角銳尖。 淀粉復粒由 8~12粒組成。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功能與主治】 舒筋活絡,散風祛濕,止痛。 用于腰膝疼痛,筋骨無力,步行艱難,手足麻木。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1~ 2丸,一日 2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