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以為自己 對于這個溫暖的小城了如指掌 但其實 你真的了解嗎? 蒼梧、龍圩哪個面積最大or最小? 有多少人? 都有什么名氣? 有著哪些吃喝玩樂的好地方 朋友們應該不是很清楚吧? 我們這邊重新把蒼梧、龍圩 各個鄉鎮的主要情況收集齊了 請收下這份簡介吧~ ![]() 姓名:蒼梧 英文名:Cangwu County 方言:土白話 ![]() /這是我的證件照/ /這是我的家庭情況/ 住址:蒼梧縣位于梧州北部,東鄰肇慶市封開縣,洛湛鐵路、桂梧高速公路、信梧高速公路,207、321、355國道和潯江、桂江過境。從建縣至今有二千多年歷史,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魅力茶鄉、全國詩詞之縣、“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國家級“三無”縣、自治區級生態縣。 2013年2月,國務院批準梧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蒼梧縣城遷址石橋鎮,2017年底縣委、縣政府正式進駐新縣城辦公。2020年底如期實現縣城整體搬遷。調整后的蒼梧縣總面積2781.72平方公里,轄9個鎮146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41.4萬人。 面積:2781.72平方千米 人口:約41萬 家庭成員:9個鎮 石橋、嶺腳、京南、獅寨、六堡、梨埠、木雙、沙頭、旺甫9鎮 秦屬桂林郡地。漢初屬南越國。西漢元鼎六年(前111)置廣信縣(治今梧州市區),今縣境屬廣信縣。元封五年(前106),析廣信縣地置猛陵縣,治今嶺腳鎮孟陵村,屬蒼梧郡。王莽攝政時期(9-24),猛陵縣更名猛陸縣,并改屬新廣郡。王莽后,猛陸縣復名猛陵縣,復屬蒼梧郡。三國吳析廣信縣地置新寧縣,治今大坡鎮城村,屬蒼梧郡。西晉太康元年(280)析廣信縣置農城縣,縣治農城(今龍圩鎮),同年改新寧縣為寧新縣。東晉改農城縣為遂城縣,屬蒼梧郡。南北朝時期有廣信、猛陵、遂城、寧新4縣,同屬蒼梧郡。隋開皇三年(583),改廣信縣為蒼梧縣,以郡名縣。開皇十九年(599)改遂城縣為戎城縣,屬藤州。大業三年(607),省寧新縣入蒼梧縣,廢猛陵縣入豪靜縣。唐武德四年(621)復置猛陵縣并更名孟陵縣,屬藤州;貞觀八年(634)改屬梧州;天寶元年(742)改屬蒼梧郡;乾元元年(758)復屬梧州;光化四年(901)改屬桂州。宋開寶五年(972)廢孟陵縣入蒼梧縣。熙寧四年(1071)省戎城縣入。元屬梧州路,為路治。明、清屬梧州府,為府治。民國元年(1912)省蒼梧縣入梧州府,次年(1913)復置蒼梧縣,屬郁江道。民國三年(1914)屬蒼梧道。民國十六年(1927)析縣城區域及附近地域另置梧州市。民國十九年(1930)屬第七民團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省梧州市入蒼梧縣,屬梧州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屬梧州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49年屬梧州專區。1950年析出省轄梧州市。1951年屬容縣專區。1952年縣治遷至龍圩鎮。1958年屬梧州專區。1971年屬梧州地區。1984年屬梧州市。2013年析出龍圩區,駐地由龍圩鎮遷至石橋鎮。 ![]() 石橋鎮 ![]() 【地理位置及特點】石橋鎮位于蒼梧縣新縣城所在地,距梧州市63公里、賀州市100公里,東連廣東封開縣大玉口鎮,南鄰梨埠鎮,北與沙頭鎮接壤。207國道南北貫穿全鎮,水陸交通方便,東安江、梧信二級公路貫通全境,村村通汽車。石橋鎮街道19條,下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356個村民小組 ,總人口7.7多萬人;2020年全鎮2440戶11384人順利脫貧,6個貧困村全面摘帽,貧困發生率降為0。 ![]() 【歷史文化】:蒼梧聞名的龍巖名勝風景區和宋代古石拱橋座落于石橋集鎮內,中共石橋地下黨支部舊址一個(石橋中心小學校內),是蒼梧縣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石橋鎮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成立有十余個舞蹈表演劇團,多數以采茶劇為主,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鯉魚舞、鹿兒舞有三個劇團;深厚的詩詞文化底蘊,創作氛圍濃郁,1992年10月申辦成立了東安詩社,2008年獲得'全國詩詞之鄉'稱譽。 ![]() 石橋中心小學中共地下黨支部舊址 【資源產業特色】:石橋鎮總面積248平方公里,屬亞熱帶、半丘陵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優質稻谷,是蒼梧縣優質谷主產區。特色產業有砂糖桔、蔬菜;主要特產有山羊、三黃雞、地瓜榨、民俗特色菜“魚眼米”、寒水蜂蜜。 ![]() 特色地瓜榨 ![]() 六堡鎮 【地理位置及特點】六堡鎮位于蒼梧縣西部,東鄰梨埠鎮,南與夏郢鎮、旺甫鎮接壤,西連獅寨鎮,北與賀州市平桂區水口鎮交界。鎮區距離縣城石橋鎮43公里,距梧州市60公里,六堡鎮通過縣道189線、國道G355線連接國道207線與梧州市連通。六堡鎮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氣候溫和,東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21.2℃左右,雨量充沛,云霧彌漫,水源清潔、土地肥沃、日照充足。 ![]() 【行政區劃、人口】全鎮總面積291平方公里,轄16個村和1個社區,238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轄區有居民7414戶,26704人,其中漢族26214人,瑤族490人,有粵語、瑤語兩種方言。 【優勢資源】六堡鎮是歷史茗茶一六堡茶的發源地,是六堡茶的核心原產地。六堡茶產業是該鎮的主導產業,也是聞名全國的特色農業產業,六堡茶種植總面積達5.3萬畝,進駐茶企(合作社) 135家, 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六堡鎮有1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6個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有大中、七車、九城、理沖4座水力發電站、六堡變電站1座。發展有茶船古道景區、六堡鎮生態旅游區、大中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等。塘平察氹石刻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九城、不倚、公平3村有民間戲劇團體。 ![]() ![]() ![]() 獅寨鎮 【地理位置及特點】獅賽鎮位于蒼梧縣西部,東臨六堡鎮,南連京南鎮,西鄰昭平縣馬江鎮,北靠昭平縣富羅鎮、賀州市八步區大平鄉。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及國道G355過境。鎮政府駐地距離梧州市區約60公里,距離蒼梧縣城110公里。獅寨鎮的地理位置獨特,是三縣交界之地。屬于山區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72座,亞燕頂海拔1046米,為蒼梧縣最高山峰。獅寨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8度。大部分農戶依山傍水而居,村民勤勞質樸,村容村貌整潔。 ![]() 【行政區劃、人口】全鎮總面積280平方公里,轄12個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217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96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93萬人,少數民族人口993人。 【優勢資源】獅寨鎮森林資源豐富,以發展用材林和經濟林為主,全鎮有林面積39萬畝,木材蘊積量9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8.31%,居全縣第一。水利資源豐富,鎮內有古東河、龍江河和安樂河三條河流,已建有丹竹一、二級等水電站四座,年發電量2150萬KWH。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建成革命老區廉政教育基地(革命老區紀念館),打造獅寨村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示范點,成立獅寨村黨總支部黨校。 ![]() 獅寨鎮革命老區紀念館 ![]() 京南鎮 ![]() 【地理位置及特點】位于縣境西南部,東界梧州市夏郢鎮,西連藤縣古龍鎮,南鄰嶺腳鎮、梧州市倒水鎮,北接獅寨鎮及昭平縣木格鎮、馬江鎮。鎮政府駐地京南街,距縣城109 千米。水、陸交通方便,桂江、桂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1個行政村全部完成村道硬化。 ![]() 【行政區劃、人口】全鎮總面積383.57平方千米,23個村(社區),轄京南、旺安、古欖、思蓬、儒垌、城垌、太平、大岸、純沖、古參、高穩、旺灘、外旺、木播、長發、武嶺、寺垌、平田、合水、里深、富寧21個行政村,322個村民小組;京南、長發2個社區,7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7萬人。 【優勢資源】京南鎮森林資源豐富,所有山地已經全部綠化,主要特產有京南米粉、砂糖橘松脂、八角、香菇、蜂蜜、茶油、柚子、沙梨、竹筍桂江河魚等。 ![]() ![]() 沙頭鎮 【地理位置及特點】沙頭鎮位于蒼梧縣最北部,是蒼梧縣的北大門,南與新縣城坐在地石橋鎮接壤,全鎮總面積427平方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483個村民小組,18700戶,總人口6.2萬人。全鎮耕地面積30103畝,其中水田25814畝,旱地4289畝。 ![]()
![]() ![]() 木雙鎮 ![]() 【地理位置及特點】木雙鎮位于蒼梧縣東部,東、南毗鄰廣東封開縣大洲鎮,西接旺甫鎮,北連梨埠鎮,政府駐地位于木雙街,距蒼梧縣城30公里。交通向南取道廣東封開縣大洲鎮、江口鎮到達梧州路程60多公里,向北經梨埠鎮20公里接梧信二級公路,向西經旺甫鎮老義村22公里連梧信二級公路,梨埠-木雙公路穿鎮而過,東安江流經境內。梨埠經木雙至肇慶跨省二級公路已于2019年開工建設,屆時木雙到梧州市車程縮短至一小時、到肇慶市縮短至3小時以內,到蒼梧縣城約30分鐘,交通狀況將得到大大改善。 ![]() 【行政區域、人口】全鎮總面積149平方公里,轄雙賢村、天平村、黎璧村、木雙村、友誼村、西中村、萬安村等7個行政村及1個社區,128個村民小組,黨支部共有36個,總人口17046人,黨員709名。第十五批自治區文明村鎮。 ![]() 梨埠鎮 ![]() 【地理位置及特點】梨埠鎮位于蒼梧縣南部,距縣城15公里,距梧州市區42公里,東靠廣東省封開縣大玉口鎮和本縣的石橋鎮,西連本縣的六堡鎮,南與木雙鎮和旺甫鎮毗鄰,北與本縣的沙頭鎮和賀州市的水口鎮交界。207國道和洛湛鐵路穿鎮而過,流經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大平河、六堡河、東安河和梨江。 ![]() 【行政區劃、人口】全鎮面積251.5平方千米,人口39870人。轄蔞底、龍沖、旺灣、鳳儀、梨埠、田眾、清水、泗美、馬進、料口、沙地、華映12個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236個村民小組。 ![]() 【優勢資源】梨埠鎮物產資源豐富,有三大特色產業——竹木加工、寶石加工和無公害爽島生態魚。森林覆蓋率達74.6%,主要盛產篙竹、木材、松脂、玉桂、八角,是遠近聞名的竹子之鄉。 ![]() 旺甫鎮 ![]() 【地理位置及特點】旺甫鎮位于縣境南部,東接木雙鎮、梧州市萬秀區城東鎮、廣東省封開縣,西鄰萬秀區夏郢鎮,南連萬秀區城東鎮,北靠蒼梧縣梨埠鎮、六堡鎮。梧州環城高速公路、梧信一級公路、洛湛鐵路過境。交通便利,靠近梧州和廣東,有利于吸引梧州市的商貿下鄉和產業的轉移,有利于接受珠江三角洲經濟的輻射,采用其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蒼梧縣在行政區劃調整后,在旺甫鎮內打造的旺甫工業小鎮是蒼梧縣在行政區劃調整后促進產城融合、工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蒼梧縣重點打造的經濟發展新引擎,規劃建成集工業、服務、商業、居住為一體的特色縣域副中心城鎮。根據開發規劃,小鎮近期的工業布局以發展林產林化、機械制造等產業為主。 ![]() 【行政區劃、人口】全鎮總面積 255.266平方千米。轄建制村11個,村民小組255個;社區1個,居民小組8個,總人口5.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4.70萬人。 【優勢資源】旺甫鎮全鎮耕地面積2010.6公頃,糧食播種面積1900.63公頃,農作物以優質稻、甜玉米、馬鈴薯、甘蔗等為主。年內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栽培,其中,優質水稻1247公頃,砂糖橘393公頃,蔬菜2007公頃。2020年完成新造林2128.7畝,是任務的141.91%;義務植樹12萬株;全年發放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1206885.97元,面積77708.1畝,完成98.6%;受理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蓄積54353立方米。 ![]() 嶺腳鎮 ![]() 【地理位置及特點】嶺腳鎮地理位置優越,位于廣西梧州市蒼梧縣西北部,東鄰梧州市長洲區倒水鎮,南與藤縣塘步鎮隔江相望,西與藤縣縣城、古龍鎮接壤,北與京南鎮和昭平木格鎮交界。嶺腳鎮現轄22個行政村及2個社區,37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6.3萬人。 ![]() 【交通樞紐】嶺腳鎮交通便利。?S323線省道貫穿全鎮,人嶺公路連接嶺腳、人和兩片,鎮內各行政村已通水泥硬化路,均可通行汽車。梧柳高速公路嶺腳段全長約22公里,在嶺腳鎮設有出口。途徑嶺腳鎮轄區的S201京南至人和港二級公路、梧州至藤州鎮二級公路正在建設,柳梧鐵路、梧州至欽州高速公路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嶺腳鎮南面瀕臨潯江,人和片區建有客運碼頭,潯江對面,更有藤縣赤水深水碼頭。 【優勢資源】嶺腳鎮資源豐富。山上發展八角、肉桂及木材等特色種植產業,共種植60萬多畝;地下礦產資源主要以鎢鉬礦、稀土為主,社垌鎢鉬銅鉛鋅礦、玉坡銀鉛鋅礦項目正在有序推進。近年來,嶺腳鎮以打造“山城水鄉礦鎮”資源特色生態小城鎮為目標,努力寫好“山上、水上、地下”三篇文章,建好蒼梧“西大門”。 姓名:龍圩區 英文名:Longxu District 方言:白話 ![]() /這是我的證件照/ /這是我的家庭情況/ 住址:據相關地方志記載,今龍圩地域早在10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勞作聚居,繁衍生息,境內開始出現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在龍圩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上古為虞舜巡游之地,秦漢已建立郡縣之制。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派屠睢率秦軍“南征百越”,平定嶺南。公元前214年,在嶺南地區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龍圩隸屬桂林郡。秦末漢初,南海尉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封其宗人趙光為蒼梧王,治所駐廣信。漢元鼎五年(前112年),漢武帝任命路博德為伏波將軍平定南越,次年(前111年)置蒼梧郡,龍圩屬蒼梧郡。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國劃分設13刺史部,就近監察各郡縣。同年,漢武帝將交趾(東漢年間改為交州)刺史部治所由羸阝婁(原字為阝+婁)移駐蒼梧郡廣信縣。嶺南地區統屬交州部,轄蒼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7郡56縣。所轄范圍在今廣西東部、南部,廣東西部,海南及湖南南部的連接地帶,其時,龍圩(梧州)成為“嶺南要地”,是嶺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通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結點。 三國時期龍圩隸屬吳國。天紀四年(公元280年)廣信縣分置新寧縣(管轄今大坡鎮、廣平鎮),縣治大城(今大坡鎮),同年(亦稱太康元年),廣信縣分置農城縣(管轄今龍圩鎮、新地鎮),縣治農城(今龍圩鎮),這是龍圩成為一級政區之始。隨后,新寧縣改名寧新縣,東晉時農城縣改名遂城縣。南北朝時期,今龍圩區境內有遂城、寧新兩縣,隸屬蒼梧郡。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廣信縣更名蒼梧縣,撤寧新縣并入蒼梧縣。隋開皇十七年(公元 597 年),隋文帝派宰相虞慶則南征,屯兵于遂城(今龍圩),故名戎城。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宋熙寧四年(1071年),撤戎城縣并入蒼梧縣,戎城更名為戎圩鎮,蒼梧縣隸屬梧州。元朝,廢州郡,設行中書省,省下設路,蒼梧縣隸屬梧州路。明朝改路為府,蒼梧縣隸屬梧州府。清朝大體承襲明朝制度,蒼梧縣隸屬梧州府。咸豐五年(1855年),太平天國攻克潯州府,建立大成國。期間,蒼梧天地會骨干羅華觀、陳開率義軍攻占梧州府,改蒼梧縣為秀平縣,后失敗復為清制。 民國元年(1912年),廢縣置府,蒼梧縣并入梧州府,民國二年,廢府復縣置道,龍圩隸郁江道。民國三年(1914年)6月,郁江道更名蒼梧道。民國十九年(1930年)隸梧州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隸梧州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隸梧州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隸屬第三區。 1949年11月25日,龍圩解放。1950年1月10日,成立蒼梧縣人民政府,龍圩隸屬蒼梧縣,此時,蒼梧縣與梧州市分治,隸屬梧州專區,1951年隸屬容縣專區,1958年復歸梧州專區,1971年隸屬梧州地區,1984年1月隸屬梧州市。 1951年7月戎圩鎮改稱龍圩鎮。1952年5月,蒼梧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梧州市區(三角嘴)遷至龍圩鎮。1959年至1971年間,龍圩鎮先后改稱城關公社、東升鎮, 1971年12月復稱龍圩鎮。1996年4月,龍圩鎮、林水鄉合并稱龍圩鎮。 2013年2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龍圩區,以原蒼梧縣的龍圩、大坡、廣平、新地4鎮為龍圩區轄區,為梧州市轄城區。2013年6月,正式成立龍圩區。由此,龍圩區以新的姿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掀開新的歷史篇章。 面積:982.9平方千米 人口:約29萬 家庭成員:4個鎮 龍圩、新地、大坡、廣平 4鎮 /這是我的成長經歷/ ![]() ![]() 龍圩鎮 ![]() 據清同治《蒼梧縣志》記載,龍圩秦屬桂林郡廣信縣(公元前221--207年),漢屬蒼梧郡(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三國(吳)屬蒼梧郡新寧縣(公元221--280年),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設置農城縣,南北朝(齊)攺農城縣為遂城縣,隋開皇17年(公元597年),隋文帝派宰相虞慶則南征,屯兵于此,故得名戎城。隋開皇19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宋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廢縣為戎圩鎮,隸屬梧州府。宋熙寧4年(公元1071年)改名戎圩,元、明、清因之。民國屬蒼梧縣。1950年屬蒼梧縣第一區,1951年7月改稱龍圩鎮,因“龍”與戎近音,同時龍象征吉祥,故取此名。 龍圩鎮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龍圩區,位于龍圩區北部,潯江南岸,中心位置位于北緯23°24′ 東經111°14′。東鄰廣東省的封開、郁南兩縣,西與藤縣交界,南與大坡、新地兩鎮毗鄰,北與梧州市長洲區隔江相望。龍圩鎮是龍圩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全鎮總面積182.11平方千米(高速公路、鐵路、公路或國道207線)過境。龍圩鎮屬城鄉結合鎮,轄龍城、城東、城南、城西、廣信、蒼海、鳳嶺、宜居、龍興、工業、龍騰和福達12個社區,恩義、林水、都坎、四合、大恩、古鳳、中村、念村、寨中、思念、社學、新利12個行政村,19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77萬,以漢族為主,粵語方言,其中農業人口4.67萬人。 潯江、上小河、下小河為境內主要河流,境內交通便捷,蒼郁高速公路、南梧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327國道、南廣高速鐵路、洛湛鐵路從鎮境內穿過。設有蒼梧縣汽車站和運通汽車客運站。各行政村已開通農村四級公路。 有蒼海高中、蒼梧中學、龍圩中學、林水中學、龍圩中心小學、龍圩鎮中心校、龍圩實驗小學、蒼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龍圩實驗中學等中小學校20所,中小學生共21149人。有蒼梧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龍圩鎮衛生院等公立醫療機構4家,公歷逢1、4、7日為龍圩圩期。 ![]() 新地鎮 ![]() 新地鎮位于龍圩區南端。是已故國民黨軍隊上將李品仙的故里。東鄰大坡鎮、廣平鎮,南依岑溪市安平鎮,西南接藤縣埌南鎮、南安鎮,北連龍圩鎮。是“三縣(市)”的交界地。經國家環保部批準建設的“圈區管理”的試點園區——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坐落本鎮。鎮政府駐地新地圩。全鎮總面積238.57平方公里。207國道、梧玉二級公路、岑梧高速公路及貴(港)梧(州)高速公路穿鎮而過。轄20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7.7萬人,為漢族聚居地,有客家、粵語兩種方言。此外,鎮內礦產資源豐富,以金銀礦、鈦鐵礦、高嶺土儲量為最,鈦鐵礦業已成為新地鎮的支柱產業。農產品豐富,優質谷、無公害砂糖桔、百香果、西瓜、木材、松脂、三黃雞、瘦肉型豬是本鎮主要的農業經濟支柱。 ![]() 新地鎮開發區 ![]() 新地鎮都梅村風貌 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是經國家環保部批準建設的“圈區管理”示范試點園區,是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園區成立于2007年10月,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人民幣,總規劃面積 10000畝。園區實行“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經營管理模式,規劃園區以進口有色金屬再生資源拆解、加工為主導,將成為廣西承接東部產業整體轉移、利用進口再生資源進行深加工的國家級“圈區管理”示范園區。 ![]() 梧州市再生資源園區 醒獅和詩詞文化新地鎮的文化特色。富回村新安武術醒獅團是全國A級獅隊,多次應邀到各地演出和比賽并屢創佳績,先后于2007年11月在梧州國際寶石節上勇奪全國南北獅王爭霸賽金獎,2008年7月代表中國到馬來西亞參加兩年一屆的“云頂杯”世界獅王爭霸戰。在15個國家,28支世界舞獅頂級強隊中榮獲第十名的好成績。鎮內詩詞愛好者自發組建的新地詩社每年均舉辦一次詩歌吟唱會。 ![]() 新安醒獅 ![]() 農副產品—砂糖橘、三黃雞 ![]() 大坡鎮 ![]() 大坡鎮位于龍圩區東南部,是中央人民政府原副主席李濟深、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李沛瑤先生的故鄉。東與廣東郁南縣相鄰,南與廣平鎮相接,西與新地鎮相連,北與龍圩鎮交界。鎮政府駐地大坡圩。距城區18公里,距梧州市28公里。南寧—廣州高速公路、蒼梧--廣東郁南公路、龍圩--廣平公路以及南寧--廣州高速鐵路過境。大坡鎮硬化村級道路18公里,圩鎮過境公路已建成。“三改二”蒼梧經大坡至新地公路正在按計劃推進。南方電網梧州超高壓局河步開關站50萬伏大容量輸送電開關站設在河步村。水、電資源充裕。金融、郵電、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服務網點一應俱全。文化活動場所2494平方米,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11個。同時,大坡鎮是粵桂合作的前沿陣地,成功引進了一批項目,如溫氏農牧養殖項目就落戶在勝洲村。全鎮總面積267.18平方公里,2016年,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176個自然村,280個村民小組,戶數14864戶,戶籍人口60377人。 ![]() 2016年大坡鎮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特色產業發展迅速。交村玉蘭花葉脈加工產業產值達到1800多萬元,培育了1500畝砂糖橘果園,種植了蜜絲棗1500畝、火龍果500畝、香蕉510畝、百香果285畝, 蔬菜基地發展到1500畝。此外,坡頭寨村的油茶、古元的桂花梨、交村的松樹盆景、夜村的靈芝等特色種養初具規模。 特色農業: ![]() 粵桂合作溫氏現代農牧集團養殖項目落戶在大坡鎮勝洲村,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億元,分三期五年建設,計劃建設包括大型蛋雞場、羊場及青貯、生態循環式環保處理等配套設施。完成建設滿負荷后將實現年上市肉羊10萬頭、年產3000萬斤雞蛋的經營規模。 粵桂合作溫氏現代農牧業養殖項目: ![]() 大坡鎮獲評廣西鹿兒戲之鄉,大坡鹿兒戲順利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鎮鹿兒戲劇團和戲隊已達7個,群眾性文化體育事業得到蓬勃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鹿兒戲: ![]() ![]() 廣平鎮 ![]() 廣平鎮位于龍圩區最南端,面積295.6平方公里,東鄰廣東省郁南縣桂圩鎮,南連岑溪市誠諫鎮,西接岑溪市安平鎮,北與龍圩區大坡、新地兩鎮交界,轄平地、城坦、榃金、淑里、調村、河口、甘村、思化、廣平、上合、平山、武隴、大堯、金釵、端村、平樂、華新、扶達、西羅、夏村20個村民委員會,廣平社區1個社區,總人口78573人,其中思化村是全鎮唯一的壯族聚居地。全鎮以丘陵地為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點大金初山頂,海拔為757.5米,最低點平地羅禮,海拔58.3米,主要礦產資源有鉛鋅、稀土、花崗巖等。主要河流有下小河,境內河流長36.5公里,發源于扶達村,由南而北流經大坡、龍圩兩鎮,匯入西江,全鎮糧食以水稻種植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砂糖桔、花生、木薯,林副產品有松脂,肉桂、八角。全鎮21個村社區已實現村村通鄉村公路,廣平至龍圩、廣平至岑溪通三級水泥公路。廣平至扶達、武隴、平樂、思化、大堯、淑里各條線都已經有村級班車到達,交通便利。廣平至龍圩每隔20分鐘發班車一次,已實現班車公交化。廣平小城鎮建設勢頭迅猛,有大垌心開發區和沙街開發區,圩鎮市場十分繁榮,集市貿易非常活躍,岑溪誠諫、郁南桂圩鎮的很多村民都到廣平趕圩。 ![]() 新農村建設 ![]() 村村通水泥道路 廣平鎮積極實施“科技興鎮,農業強鎮”的戰略,全鎮經濟以農業為主,2016年全鎮有耕地面積38102畝,其中水田3222.17畝,旱地7358.68畝,種植優質谷26590畝,稻谷總產量20715噸,農業總產值18229萬元,是自治區和龍圩區的商品糧基地之一 ![]() 優質水稻 我們生活在這個小縣城里 以不同的角色和視角去感受TA 感受TA的人文風情 感受TA不落俗套的風雅 感受TA的呼吸 感受TA的溫度 來源:微蒼梧 編輯整理:柯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