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可是,很多人的新冠后遺癥依然沒有消除。 最近很多病號,就是來看出汗的。 新冠后出汗的原因很多,比如有高燒后傷陰的,陰傷就會陰虛,陰虛不能制陽,陽氣偏多就會內熱,內熱就會出汗,尤其是夜間盜汗。 怎么治療新冠后的這種出汗不止的情況呢? 我今天教給大家一個小方子,一共才2味藥,非常奇妙,止汗功能非常強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斂汗丹”。 斂汗丹,顧名思義,就是收斂汗液,止汗的一個方子。 這個方子,最早由《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提出,后來經過很多近代名醫應用,發現確有效果,這才流傳開來。 斂汗丹的組成及使用方法: 五倍子、朱砂。用溫水調成糊狀,臨睡時敷填在肚臍處(神闕穴),上蓋紗布,膠布固定,第二天早晨拿掉。 這個方子,可謂是非常簡單,最關鍵的是它非常好使。 ![]() 有人會問,啥是五倍子啊? 五倍子,是一味中藥,是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或紅麩楊葉上的蟲癭,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也就是說,五倍子其實是一種蚜蟲的卵殼。 這種藥物,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非常酸澀,你嘗一下它的味道,就會覺得酸澀無比,比不成熟的青蘋果還要酸澀。 ![]() 那么,酸澀的這個特點,有什么樣的醫療作用呢? 中醫認為,酸澀能夠收斂,可以起到收斂的作用。 啥叫收斂呢?比如說,一個人的汗毛孔經常出汗,通過收斂作用,就可以讓汗毛孔合上,這樣一來,汗毛孔就不會老是出汗了。這就是收斂的含義。 通過收斂、關閉汗毛孔,不就可以減少出汗了嗎? 所以,這就是五倍子的作用機理,一句話:酸能收斂。 《本草綱目》就說:“治汗出,用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一夜即止。” 就是說,治療汗出不止,就用五倍子打粉,用水調成均勻的糊狀,填在肚臍里,一晚上就會好了。 現代藥理研究也能證實,五倍子里面含有鞣酸,對皮膚粘膜有收斂作用。 那么,為什么要把五倍子放在肚臍眼里呢? 肚臍眼,是一個大穴,中醫稱之為“神闕”。 ![]() 這個穴位,屬于任脈,任脈位于腹部,屬陰,有調理一身之陰氣的作用。一般來說,出汗問題,都與陰有關,因為陰屬水,而汗就是水。 所以,用調整任脈的作用,可以調理汗液的問題。這是為何選取神闕的原因。 當然了,神闕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容易放藥,用膠布一封,就可以固定住,發揮藥效,別的穴位沒有這么好的條件。 最后,這個方子里還有一味朱砂。 朱砂,又叫辰砂,它是一味礦物質藥,大寒,可以清火。 汗出,一般必然伴隨有火,因為體內有火,火太熱了,才會把汗液蒸發出來,所以用寒涼清火的朱砂,可以清理體內多余的邪火,這樣火氣沒了,汗液就會安穩。 以上就是斂汗丹的組成。 我治了3個新冠后出汗的病人,都是用這個小方法治愈的,非常快,貼個兩三次就能起到明顯的作用。 不光是新冠后出汗,還有一些平時就出汗的病人,用這個方法也管用。 溫馨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