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國家體育總局、中央編辦、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四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文件),部署學校教練員崗位設置工作,為學生提供專業運動指導。 文件表示,設置學校教練員是為“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厚植國家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基礎”。涉及的學校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通高中、職業院校、普通高校。 在學校教練員的崗位聘用上,一是來源于退役運動員,二是由體育教師轉任,再就是體育專業畢業生來源,以此計算,文件影響至少百萬人! 一、學校教練員來了! 文件規定,各學校可根據工作實際,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學校提供體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體育師資不足問題。確有必要設立專職教練員崗位的學校,在核定的編制和專業技術崗位總量及結構比例內設置,專崗專用,納入專業技術崗位進行管理。 學校教練員職稱層級、崗位等級和評價標準按照體育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有關規定執行。各地可積極探索,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學校教練員職稱評價標準,鼓勵學校教練員扎根基層,干出實績。“學校教練員和體育教師取得相應職稱后可按規定相互轉任”。 同時,文件“鼓勵退役運動員在學校教練員崗位繼續發揮專長”,明確“各地可拿出一定數量的學校教練員崗位面向取得一級及以上運動員技術等級的退役運動員公開招聘”,以充分利用具有體育專長的寶貴人才。體育部門負責做好退役運動員轉型學校教練員培訓工作,教育部門負責入職后的培訓。 二、將有百萬人受益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師隊伍總數突破70萬人,比2015年增加14.8萬人,增幅為26.2%;若算上高中、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體育老師,則人數還將擴大。 此外,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每年也在36000-38000人之間,這部分畢業生也有相當人數會以學校教練員為職業目標。 在退役運動員方面,國家體育總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共有500萬運動員,相當于一個二級城市的人口數量,而目前在冊的現役運動員統計數量為2萬人,平均每年的淘汰率為15%。自1949年以來,我國退役運動員總數累計已超過30萬,目前每年至少有4000名以上的運動員退役。 粗略估計,體育教師、退役運動員、體育專業畢業生三者至少有百萬人以上,對于這些群體的人員來說,文件的出臺無疑是大利好: 退役運動員進校園擔任學校教練員,不僅緩解了體育老師數量上的缺口,彌補了“雙減”政策后體育老師的嚴重不足,也極大發揮了退役運動員的專業性,增加了學校體育教育專項人才,讓學生接受到更加專業的訓練,提高了學校體育課程、體育教育的質量。運動員、學生、學校是“三贏”的局面。 對于體育老師、體育專業畢業生來說,他們增加了一種新的職業選擇,人生道路拓寬。與此同時,教練員的專業性也對他們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學校教練員需要什么能力和素質? 文件規定,學校教練員的崗位職責是按照學校體育工作計劃,發揮專業特長,參與體育教學和訓練工作。主要承擔學生體育運動專項技能、體能訓練和體育后備人才選育工作,承擔學校體育賽事活動組織、學校運動隊訓練競賽管理、運動損傷防護康復等知識技能傳授,以及學校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的建設管理等工作。 任職條件為熱愛體育事業,了解相應運動項目的競賽規程及裁判規則,熟悉相應年齡段學生的運動生理、心理特點。 ![]() 據此分析,數字酷認為,學校教練員應具備以下四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1 體育專業教學技能 學習有關體育學知識并能熟練實踐,理解學生需求,善于運用各類教學工具,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把關運動安全,確保教學質量,組織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參加體育運動,指導學生以較高的水平學習體育項目。 學校教練員不僅要具有本領域內豐富的專業知識,如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理論;運動解剖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力學和體育社會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等,而且還要具有多種新興學科知識,如體育社會學等交叉性學科的基本知識,做到專而精,博而廣。 2 數據分析能力 隨著體育運動科學化訓練水平的提高,運動訓練對訓練手段和方法的科學化提出更高要求,對從事運動訓練的教練員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學校教練員要提高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做好“體能訓練和體育后備人才選育”工作,就不得不具備、提高數據分析能力。 教練員要具有對學生(學生運動員)的訓練過程進行監督、記錄和分析的能力。主要是對體育教學、運動訓練與比賽的生理負荷量、負荷強度、學生的身心情況和運動技術情況進行監督和記錄,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適時調整教學計劃或訓練方案。 因為個體機體和心理素質不同,對訓練量和負荷強度的承受水平不一樣,因此教練員要結合學生(學生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對其參加運動訓練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并采用運動訓練學的、物理學的、營養學的手段,使學生獲得最好的運動效果,并盡快恢復到適宜水平。 3 裁判、管理能力 學校教練員在組織學校體育賽事活動、學校運動隊訓練競賽、學校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的建設管理時,需要具備較強的裁判、管理能力和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體育教學管理工作實際上就是組織實施體育教學計劃的過程,它貫穿著日常體育教學、體育賽事組織、訓練競賽、體育俱樂部和社團活動的全過程。教練員不僅需要做好直面學生的工作,也需要具備與學校管理部門、醫務人員、數據分析部門和科研人員協調工作的能力。 4 運動康復和運動心理學素養 學校體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對運動損傷防護康復等知識技能的傳授,運動心理問題疏導等都是學校教練員需要具備的素養。 學校體育水平的高低與學校教練員有著密切關系,教練員既是學校體育的組織者,運動競賽的指揮者,同時也是學生的教育者。隨著全社會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學校教練員未來發展可期。 |
|
來自: 昵稱GKCwlMik > 《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