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的“越鞠丸” 文/杰哥講壇 一個人如果情緒不舒,經(jīng)常抑郁寡歡、難過、焦慮、憤怒,長時間情緒得不到舒展,就會被郁出病來,甚至大病、重病。金元名醫(yī)“朱丹溪”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 所謂,一郁則百病起,“百病皆由郁而生”,就是這個道理。“郁病”在中醫(yī)一共有六,分別為“氣郁、血郁、痰郁、火郁、濕郁、食郁”。在六郁之中,以“氣郁”為首。其中憤怒、焦慮、郁悶,是造成“氣郁”的主要元兇。一般表現(xiàn)為,脹、滿、悶、痛,比如胸悶、頭暈、胃脹、胃痛等等。 氣是人體的將帥,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水液代謝、食物的運化,都有賴于氣的推動。氣行則血行,氣郁則血瘀。氣血瘀滯,水濕不暢,郁而成火、食谷不化飲食積滯。所以,很多人一生氣就會沒有胃口,吃不下飯。有的完谷不化,吃進去什么,拉出來還是什么。也有人,老是胃脹、打嗝、反酸。 “氣為血之帥”,氣郁日久會造成“血郁”。“氣滯血郁”,郁而化火,造成火郁。現(xiàn)代人動不動上火、發(fā)脾氣,火冒三丈,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爛舌根,整天愁眉苦臉的,都和這有關(guān)。 金元時期有位名醫(yī)叫“朱丹溪”,發(fā)明了一個方子,叫越鞠丸,也叫六郁丸。全方由,香附10g、蒼術(shù)10g、川芎10g、梔子10g、神曲10g等五味藥組成。是治所有“郁病”的基礎(chǔ)方、萬能方。很多治郁病的方子,也都是在此基礎(chǔ)上加減而成的。 香附,乃“氣之總司令”,能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你看有些人,一生氣,捶胸頓足的,因為那氣還沒宣泄出去,善留一絲在胸中,不錘不舒服呀。也有人一生氣,這氣堵在腹部,胃脹呀,沒胃口吃不下飯,氣飽了。還有人一氣之下,頭暈,這氣一上來下不氣了,甚至還有人被氣到暈厥。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入肝,脾、胃,三焦經(jīng)。辛能散氣,苦能降氣,這氣堵在腦袋,堵住胸口,堵在腹部。香附一吃,馬上煙消云散。香附這味藥,它非常香,有一股芳香之氣。芳香能醒腦,芳香能開竅,人一開竅腦袋就變得聰明,就不會陷入苦思而氣結(jié)。 蒼術(shù),燥濕健脾,蒼術(shù)和白術(shù)算是表親。如果把白術(shù)形容為春天的陽關(guān),能運化水濕。蒼術(shù)就是夏天里的炎炎烈日,祛濕是白術(shù)的百倍。我們看夏天,突然一陣暴雨,下的天黑地暗,大雨過后,路馬上就干了。蒼術(shù)能治濕郁,還能從源頭上治療痰郁,因為痰是由濕轉(zhuǎn)化來的,“濕郁,郁久而不能化慢慢的形成痰郁”,像那些身體里的包塊,腫塊,都是都是由痰形成的。 梔子,除火郁,上能清心肺之火,中可瀉胃火,下瀉腎火,通瀉三焦,滅一身之火,無所不能。 神曲,開胃消食,能消食郁,著名的那個XX健胃消食片知道嗎?其主要的一味藥就是神曲。食物停留在胃中,消化不掉,就會打嗝,反酸,胃脹,吃不下飯,還會口臭。 凡事都要講究,因人、因病、因時、因地而宜才對。拿一個100斤的瘦子和一個200斤的胖子,用藥能一樣嗎?用量能一樣嗎?就算一樣,病因病機也不一樣。中醫(yī)治病不是治病名,是治病因,病癥。為什么中醫(yī)要辨證論治,為什么要因證用藥。 如果碰見氣郁重的,老是郁悶的加木香。老是心情不舒郁郁寡歡的,加加四逆散。如果碰到吃飽撐著的,就給他加焦三仙,焦麥芽、焦山楂。 火郁重的,脾氣暴躁、也容易上火,加黃連黃芩。如果以出現(xiàn)痰郁的,痰郁很重的就加二陳湯。如果是血郁,郁得厲害的,加桃仁、紅花,還可以加赤芍。 經(jīng)常熬夜的,耗氣又傷血,傷肝傷腎,加知柏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 “越鞠丸”這個藥雖然能解六郁,治百郁,但也容易傷陰耗血。陰虛血虧,不建議使用。如果要用可搭配知柏地黃丸或四物湯等滋陰養(yǎng)血藥來破解越鞠丸的辛燥之性。 溫馨提示:本文所涉及之處方用藥,僅供臨床醫(yī)生參考,非中醫(yī)專業(yè)人士請勿擅自試方。 |
|
來自: 0004xiaolin > 《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