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腫瘤醫(yī)生修俊青在中醫(yī)臨床上用虎七散合旋覆代赭湯為基本方,以旋覆代赭湯扶正祛邪,降逆化痰、化瘀散結(jié),配服虎七散解毒抗癌辨證治療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癥,每每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方組】壁虎70條焙干研面,加三七粉50g拌勻。空腹每次服3 -4g,日2次,黃酒或開水送下。 治療胃酸過多(俗稱火燒心)的處方是旋覆花代赭石湯:旋覆花25g,人參10g(黨參15),生姜3片,代赭石25g,炙甘草15g,姜半夏10g,大棗12枚。 ![]() 【功效】理氣化痰,破瘀軟堅,和胃降逆止呃,治食道癌手術(shù)后呃逆不止者。 【主治】食道癌、胃癌。 【化裁】瘀毒阻滯明顯者,以蜈蚣30g,全蝎30g,土鱉蟲30g,白花蛇30g,廣木香30g,雞內(nèi)金30g,三七15g,共為細末,每服3g,日2次,配合使用;食道梗阻、咽食不下者,配服開道散,以硼砂60g,火硝30g,硇砂6g,沉香、冰片各9g,礞石15g,共研粉,每次1g,含服,徐徐咽下,每小時1次,待黏沫吐盡,能進流質(zhì)飲食后,改為3小時1次,連用2天后停用。 中醫(yī)治療食管癌等疾病,除一些補劑之外,常使用宣通之品。脾胃病專家徐景藩,宣通食管藥物愛用鵝管石、娑羅子、橘絡、通草、急性子〔鳳仙花子)、威靈仙、王不留行等。湖北已故名醫(yī)洪子云,治療食道疾病用藥經(jīng)驗獨到,“食管有病理上改變者,在辨證用藥的同時應注意辨病用藥,如清熱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活血之藤梨根、山慈菇,活血散血之鵝管石,軟堅散結(jié)之威靈仙,擴管開道之壁虎,行水化瘀之王不留行等,均可酌選。上藥對食管疾病之熱、痰、瘀結(jié)滯較甚者,宣通之力尤佳。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上藥均有抑癌抗癌作用,可減輕癥狀,緩解病情,爭取手術(shù)機會,延續(xù)患者生命。 中醫(yī)認為噎嗝(主含食管癌等)的病機是:癌毒膠固,陰衰陽結(jié),寒熱錯雜,痰氣血瘀,上下不通,本虛標實。而擬定了治療食管癌的主方——全通湯:石見穿12g,冬凌草30g,威靈仙12g,人參6g,肉從蓉15g,當歸12g,梔子10g,生姜6g,枇杷葉12g,降香12g,赭石20g,瓜萎12g,竹茹12g。中醫(yī)喜用壁虎治療食道癌:壁虎味咸寒,能消痰軟堅,活血散瘀。是治療有形腫塊的效藥。 ![]() 【治驗】《蟲類藥的應用》講壁虎治療食道癌: 溫州市抗癌小組用天龍粉治食道癌4例(均經(jīng)鋇劑造影確診)。治后吞咽困難消失,食量及體重增加,造影復查。病灶縮小或消失。制用法:將天龍與米炒至焦黃研成粉,每日服1~2條,分2~3次,以少量黃酒調(diào)服。(天龍即壁虎)周建斌等“守宮硼砂粉治療食管癌48例”一文報道:以守宮硼砂粉為主治療。藥物組成:守宮粉400g,硼砂200g,大麥粉500g。制作方法是將守宮粉和大麥粉放置鍋中,用文火炒至焦黃色為度,出鍋冷卻后和硼砂拌勻即成。上藥每次10g,每日3次,用梨汁或牛奶送服,1個月為1療程,觀察1~3個療程。治療效果:23例顯效,24例有效,1例無效。 【筆按】壁虎在中醫(yī)上也稱作天龍,守宮,這里的“宮”字指的就是房舍,類似于留守宮內(nèi),看家護院的意思。壁虎治療腫瘤早已不拘泥在食管癌,其實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癌等使用壁虎的報道也有一些。近些年在中藥研究領(lǐng)域時興鮮藥的研究,有單位研制了含有壁虎等成分的鮮藥制劑,報道說治療癌癥有一定效果。也有“復方守宮散治療腫瘤惡病質(zhì)的臨床研究”等報道,藥物由人參、何首烏、三七、守宮、蜈蚣組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獲。但對其抗腫瘤的作用機制,目前尚停留在多種推斷層面,還有好多盲點需要進一步探索、闡明。 ![]() 筆者認為壁虎雖有小毒,但特點是通透性好,取效快。筆者將壁虎用于食道癌、腦膠質(zhì)瘤、脊髓瘤等熱象明顯的病例。對于寒熱膠結(jié)的食道癌來說,往往是壁虎、蟾皮寒熱并用,相反相成。多入湯劑,劑量在3~8g。 中醫(yī)學認為,守宮性寒、味咸,有小毒。歸心、肝、腎經(jīng)。具有散結(jié)解毒、祛風定驚等功效,又能通經(jīng)活絡而止痛。其藥用價值,《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中記載:“去內(nèi)臟的干制品入中藥,有補肺腎、益精血、止咳定喘、鎮(zhèn)痙祛風和發(fā)散消腫的功效,可治淋巴結(jié)核、神經(jīng)痛、慢性關(guān)節(jié)炎、乳房腫塊。”《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記載:“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劇痛.中風手足不遂,破傷風,驚癇。瘰疬,惡瘡,食道癌。”《本草綱目》記載:守宮主治“中風癱瘓。手足不舉,或歷節(jié)風痛,及風痰驚癇,小兒疳痢,血積成痞。病風瘰疬。治蝎蟄。”《本草求原》稱:守宮有“滋陰降痰”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