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盜汗之圣藥:當歸六黃湯,清虛熱,滋陰瀉火,固表止汗[good] 中醫所說之陰虛,是指精血津液虧虛。人體之陰如大地河流,陽如陽光。大地河流嘩嘩向東,滋潤灌溉土地;陽光助作物生根發芽與成長。兩者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 若河流水少,地氣難以上升為云,以至陽光熾烈,氣候燥熱難耐。對應于人體,則是陰氣虧虛,津液虛少,無力制約陽氣,造成陽氣的脫軌,到體表則為發熱,不能固攝皮毛則毛孔決堤流失汗液,心神為熱所擾則成失眠心悸。 陽熱耗津傷陰,發于皮膚,則為帶狀皰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 津液虧虛流動艱難,易轉變為病理產物:痰飲或水濕。濕與熱結合內蘊,上行可致口瘡,頭痛,下行可致小便短黃,大便干結,尿路感染,遺精等。 對于甲亢患者來說,陰虛陽亢更是不少甲亢患者的致病原因。 金元名醫李杲所載《蘭室秘藏》當歸六黃湯,具有清虛熱,滋陰瀉火,固表止汗之功。 汗是津液所化生,若汗出傷津,可導致體內多種病變。 而當歸六黃湯為治盜汗之圣方。且因補氣固表升陽之黃芪用量最大,自汗也可用其辨證而治。 組成:當歸9克、生地黃15克、熟地黃15克、黃芩、黃柏、黃連各6克,黃芪12克。水煎服。 方中當歸,為陰中之陽,能養血和血增體液,助液歡快流淌。 生地熟地不僅入肝腎而滋陰生津,與當歸共生體液,還因生地涼血清熱,熟地養血益精,具有一清一補的滋陰壯水之功。陰生則熱自退,可讓精血津液的化生正常進行。 三味清火的“黃”氏藥材,黃芩瀉上焦火,黃連瀉中焦火,黃柏瀉下焦火,令臟腑之邪火均得平熄。熱清,則火不內擾。且黃柏瀉腎火滋陰,陰氣強,汗不外泄,有以瀉為補之功。 六味相合,就像為河流蓄水,以滋潤灌溉土地,從根本上改變人體陰虛陽亢的內環境。 用量最大的黃芪,起四大效用: 其一、陰虛與盜汗,與人體保衛功能差有關,因此用大量黃芪益氣固表升陽。 其二、一陰一陽謂之道,黃芪甘溫純陽,與上藥之滋陰相合,可助推陰虛火旺之證緩解。 其三、上六味恰似為河流蓄水,黃芪恰似陽光,為河流蓄水為本,陽光照耀為標,里外守護人體正氣。 其四、與當歸、熟地益氣養血。氣血對人體的重要性何需多說。 多味合用,精血充足,津液充足,營衛功能提升,共同滋陰瀉火,固表止汗。故可用于多種病癥的治療。 現代名醫祝諶予先生曰:“此方為我在臨床治療甲亢之首選方劑,口干、自汗、肌肉痙攣時加生牡蠣、木瓜、五味子;手顫甚用白頭翁;甲狀腺腫大加橘核、荔枝核、夏枯草。”一些醫家用先生此法治療,獲良效。 而若用當歸六黃湯治失眠,可加味炒棗仁,夜交藤,火麻仁養血安神而治。 若是心悸,可加味蓮心,生龍齒,女貞子。蓮心與三黃清熱,助龍齒重鎮潛陽安神。女貞子與二地滋補肝腎陰精而涼血。共使氣血雙補,滋肝養腎,陰升陽潛而心神自安。 若是濕熱頭痛,可加菊花疏風清熱鎮痛,使陰復熱退,氣充表固,諸癥愈。 若是帶狀皰疹,可去當歸,加味板藍根、熟地黃、丹參、土茯苓。并以木賊、香附各30g煎水,趁熱洗擦患處。丹參換當歸,可活血涼血,土茯苓、板藍根可清熱解毒祛濕。配合外洗,標本兼治,從而使疹消、痛定、神安。 若是眩暈,煩躁易怒,可加味鱉甲、龜板、鉤藤、天麻。鱉甲龜板可滋陰平肝潛陽,天麻鉤藤可清肝熄風。標本兼顧使偏亢之陽氣復為平衡。 以上,只是當歸六黃湯之部分運用,中醫治病,但凡切中病機,便可如找到支點能撬動地球,異病同治。 一個問題:本方應用,如何辨證? 以發熱盜汗,面紅心煩,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為辨證要點。 微博中提到的所有藥方,請大家切勿隨意自行服用,務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