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醉晚年在家中 ![]() 徐遠舉 沈醉、徐遠舉和周養浩是國民黨軍統局內赫赫有名的干將,他們職務相近、年齡相仿,又都深受戴笠的器重,被稱為軍統“三劍客”,但他們卻走過了各自不同的風雨人生路。 “軍統老人”沈醉擔任了政協委員 沈醉是湖南湘潭人,他18歲就參加了軍統的前身復興社特務處,28歲便晉升為少將軍銜,深得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在軍統局內素以年紀小、資格老而著稱。 1960年11月28日,沈醉被人民政府特赦,后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沈醉等人被特赦后,周恩來總理曾設宴相請。宴會中,周總理對沈醉說:“共產黨從不計較個人恩仇,特赦你們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希望以后你們一定要做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 可以說,沈醉的后半生沒有辜負周總理的期望,他格外珍惜新的生活,發奮讀書創作,以冷峻、犀利的筆鋒剖析自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后人。 1980年底,沈醉偕同他在大陸唯一的女兒沈美娟到香港探親,成為海峽兩岸關注的一件大事。沈醉在美國、加拿大、港臺等地有許多親朋故舊和學生,他們都勸他留下來享享清福,沈醉對他們說:“大陸的物質生活是差一點,但我不是為錢而來的。我母親生前對我說過:一個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陸,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并勸親友們回大陸看看大陸的變化,他說:“國家的分裂是在我們這一代身上造成的,應該在我們這一代身上結束。這樣,生對得起后代,死對得起祖宗。盡管我們過去走的路各不一樣,但從今天起,一個人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就看他為統一祖國是出了力,還是相反。” 沈醉晚年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由于國民黨宣傳沈醉早已“殺身成仁”,他在臺灣的前妻粟燕萍女士迫于生計,已改嫁他人。 1965年初春,經人介紹,沈醉與小他10歲的杜雪潔正式結婚,婚后二人相敬如賓,幸福美滿。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西南紅人”徐遠舉病死獄中 徐遠舉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縣,黃埔軍校第7期畢業,國民黨軍政界都稱徐遠舉是“半壁江山,西南紅人”。 1949年9月至11月,徐遠舉在重慶主持策劃一系列大屠殺、大破壞計劃。12月,在昆明被云南盧漢起義部隊捕獲,后作為戰犯被押回重慶白公館關押,1956年,轉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經過改造,徐遠舉認識到自己罪行的嚴重,他向公安部門表示,對自己的問題“決不保留,決不擴大縮小,老老實實交代。”后來,監獄組織關押人員撰寫國民黨的歷史資料,徐遠舉最賣力氣,也毫無顧慮,知道什么便寫什么,從不回避寫自己的問題。在慶祝建國10周年時,杜聿明、宋希濂等33名戰犯被特赦,徐遠舉便也盼望著有朝一日能被釋放,但一直沒有輪到他。 “文革”爆發后,停止了對在押戰犯的特赦,已特赦的還有的被重新關進監獄,徐遠舉感到絕望了。“四人幫”為整倒一批老干部,到處逼人寫黑材料,但徐遠舉寧肯挨罵甚至挨打,也不亂咬人。 據沈醉回憶:“'四人幫’為了把秦城監獄那幢樓騰出來囚禁忠于黨和人民的革命老干部,把黃維和許多軍長級戰犯都送到撫順原日本戰俘管理所,讓軍統和中統等10多名搞特務工作的留下來,逼他們提供材料,誣蔑好人。徐遠舉對此氣憤異常,認為這不是共產黨的傳統和光明磊落的作風。” 1973年冬,徐遠舉勞動期間因工作不合格而受到批評,脾氣暴躁的徐遠舉情緒激動大吵大鬧。當晚,他又用冷水沖澡,本來徐遠舉就患有高血壓,結果剛走出衛生間就暈倒,后經送醫院搶救,終因腦血管破裂不治而亡。 “書生殺手”周養浩客死異國 周養浩是浙江江山縣人,與戴笠和毛人鳳都是同鄉。1949年冬,國民黨在西南大撤退時,周養浩秉承特務頭子毛人鳳的命令,在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參與布置大破壞與大屠殺,后在昆明被逮捕。 解放后,周養浩在白公館關押期間與沈醉、徐遠舉等人同處一室,因沈醉交代問題時曾涉及到周養浩,周養浩懷疑沈醉有意出賣自己。于是,他怒火沖天頓起殺意,拿起身邊的小板凳就往沈醉頭上砸去,多虧旁邊的宋希濂伸臂一擋,才沒砸著沈醉,周養浩正要打第二次時,凳子已被宋希濂奪走。此后,周養浩和沈醉一直是橫眉冷對,老死不相往來,兩人不管是誰,涉及到對方時總是有意回避,就像沒有這個人似的。 197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統戰部和公安部聯合下達了《關于安置特赦釋放人員的意見》,其中第六條規定:“凡愿意回臺灣的,報中央統戰部、公安部辦理。”時任公安部部長的華國鋒也向世人公開宣布:“愿意回臺灣的,可以回臺灣,給足路費,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來的,我們歡迎。” 根據這個精神,周養浩與其他幾個特赦人員一道申請去臺。但由于臺灣方面拒絕他們入境,周養浩等人滯留香港。幾個月后,周養浩輾轉赴美定居,1990年在美國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