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他所寫的捍衛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種多樣意義重大的作品。” -------- 獲獎理由

全文共2083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1872年 ~ 1970年)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三個哲學家,創立了分析哲學。同時,羅素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等,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另外還在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文學等許多領域頗有建樹,不禁讓我想起那句“優秀的人,其優秀表現在各個領域”。 羅素不僅僅有淵博的學識和睿智的頭腦,還擁有著一個讓人望塵莫及的家庭。他出生于英國威爾士的一個貴族家庭,其祖父約翰·羅素勛爵在19世紀40年代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父親是安伯雷子爵,母親也出身于貴族家庭。然而命運往往是公平的,羅素2歲時母親便逝世了,而兩年后,也就是羅素4歲時父親也去世了。羅素11歲開始跟隨哥哥弗蘭克學習歐幾里德數學,并開始接觸哲學。羅素對宗教問題就有哲學思辨,并默默的將自己的想法發表在一家雜志上。 18歲時(1890年),羅素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并在數學榮譽學位考試時獲得第七名。1903年,羅素發表《數學原理》,并以《幾何學基礎》取得三一學院研究員職位。1913年,羅素在高等社會研究學院講授“數理邏輯的哲理重要性”,并在三一學院講演柏格森(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哲學。羅素一生在劍橋大學兩度任教,并于全球很多高等學府進行講授與講演,并涉獵廣泛,例如“德國的社會民主制”、 “數理邏輯的哲理重要性”、 “哲學的科學方法”、 “物質的基本要素”、 “邏輯原子論”、 “心之分析”、 “宿命論與物理學”、 “語言與事實”、 “哲學史”、 “原子能與歐洲問題”、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等。 羅素一生的哲學思想從早期的新黑格爾主義和絕對唯心主義逐漸向新實在論轉變,過程中建立了邏輯原子論和新實在論,并創立了現代分析哲學。盡管他的哲學思想一直在變化,或者說是更新,但是他一直傾向于人道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自由主義,堅持個人的基本自由不應受到侵犯。羅素在哲學和數學這種基礎學科上貢獻巨大的同時,還在應用層面的學科上具有先進的觀點。比如:他曾指出“只要一個人把他的收入用于消費,那么他也就是把面包送到別人嘴里。”在當時受到了很大的反對,因為當時的人們對此的理解為“節儉的人是惡的”,但是直到凱恩斯的《利息、就業和貨幣通論》發表,這才成為公認的經濟學原理。1948年末,羅素從圣誕節的第二天,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總共六次進行演講,次年,這六篇演講稿整理出書《權威與個人》。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是因為瑞典文學院認為羅素的哲學思想與諾貝爾先生創立這一獎項的初衷是一致的,他們都共同擔憂著人類的發展,也為人類的理想努力著。可見諾貝爾文學獎在注重文學的同時,更加關注著一個文學家思想的偉大。 確實我在整理諾貝爾文學獎的過程中,被文學性的手法、技巧、天賦等驚艷到的同時,更多的是被這些獲獎者們偉大的思想所震撼。1955年,羅素在冷戰中于倫敦發表了一個宣言,也就是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該宣言對核武器帶來的危險深表憂慮,并呼吁世界各國領導人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沖突,簽字者共有11位著名的科學家,其中10位為諾貝爾獎得主。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全人類角度都是偉人的人,在其感情上卻是略顯混亂。羅素一生愛過7個女人,并與其中4位結婚,而每段感情的結束或多或少都看得到羅素始亂終棄的影子,單就文學界來說,這不禁讓我想起胡蘭成和蕭紅。
羅素發表的《數學原理》被公認為是現代數理邏輯的基礎,而他所提出的“羅素悖論”則推動了20世紀邏輯學的發展。 “羅素悖論”是對集合論的一個悖論,其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理發師悖論”(內容為:一個理發師聲稱只為本城所有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那他是否給自己刮臉呢?),但是這并不在文學討論的領域,在這里就不做更多的討論了,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留言討論呀!  1. 乞丐并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3. 如果一聽到一種與你相左的意見就發怒,這表明,你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如果某個人硬要說二加二等于五,你只會感到憐憫而不是憤怒。4. 人的一生就應該像一條河,開始是涓涓細流,被狹窄的河岸所束縛,然后,它激烈地奔過巨石,沖越瀑布。漸漸地,河流變寬了,兩邊的堤岸也遠去,河水流動得更加平靜。最后,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無痛苦地消失了自我。5. 這個世界的問題在于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6. 人的情緒起落是與他對事實的感知成反比的,你對事實了解得越少,就越容易動感情。7. 放棄自己想要的某些東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 精神崩潰的一個最初征兆就是堅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非常重要。9. 許多人寧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10. 人的真實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飯,而在藝術、思想和愛,在于美的創造和瞑想以及對于世界的合乎科學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