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檢測 1 方法概述: 本測試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過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氣中的生物粒子于培養基平皿,經若干時間,在適宜的條件下讓其繁殖到可見的菌落進行計數,以平板培養皿中的菌落數來判定潔凈環境內的活微生物數,并以此來評定潔凈室(區)的潔凈度。 2 所用的儀器和設備 2.1 高壓消毒鍋使用時應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操作。 2.2 恒溫培養箱必須定期對培養箱的溫度進行校驗。 2.3 培養皿一般采用Ф90mm×15mm 的硼硅酸玻璃培養皿。 2.4 普通肉湯瓊脂培養基的準備及滅菌見附件A 3 測試步驟 3.1 采樣方法 將已制備好的培養皿,按潔凈室沉降菌采樣點布置圖的要求放置,打開培養皿蓋,使培養基面暴露30分鐘(靜態),再將培養皿蓋蓋上后倒置。 3.2 培養 3.2.1 全部采樣結束后,將培養皿倒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培養。 3.2.2 在30℃-35℃培養箱中培養,時間不少于48h。 3.2.3 每批培養基應有對照試驗,檢驗培養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選定3只培養皿作對照培養。 3.3 菌落計數 3.3.1 用肉眼直接計數,標記或在菌落計數器上點計,然后用5-10倍放大鏡檢查,看是否有遺漏。 3.3.2 若培養皿上有2個或2個以上的菌落重疊,可分辨時仍以2個或2個以上菌落計數。 4 注意事項 4.1 測試用具要作滅菌處理,以確保測試的可靠性,準確性。 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為對樣本的污染。 4.3 對培養基、培養條件及其他參數做詳細的記錄。 4.4 由于細菌種類繁多,差別甚大,計數時一般用透射光于培養皿背面或正面仔細觀察,不要漏計培養皿邊緣生長的菌落,并須注意細菌菌落與培養基沉淀物的區別,必要時用顯微鏡鑒別。 4.5 采樣前仔細檢查每個培養皿的質量,如發現變質,破損或污染的應剔除。 5 測試規則 5.1 沉降菌檢測前,被檢測潔凈室(區)的溫濕度須達到規定的要求,靜壓差、換氣次數、空氣流速控制在規定值內。 5.1.2 沉降菌檢測前,被檢測潔凈室(區)已經過消毒。 5.1.3 測試狀態有靜態和動態兩種,測試狀態的選擇必須符合生產的要求,并在報告中注明測試狀態。 5.2 測試人員 5.2.1 測試人員必須穿戴符合環境潔凈度級別的工作服。 5.2.2 靜態測試時,室內測試人員不得多于二人。 5.3 測試時間 5.3.1 對單向流,測試應在凈化空調系統運行不少于15min 后開始。 5.3.2 對非單向流,測試應在凈化空調系統正常運行不少于30min后開始。 5.4 沉降菌計數 5.4.1 采樣點數目及其布置 最少采樣點數目如下表
在滿足最少測點數的同時,還宜滿足最少培養皿數見下表
采樣點的布置 工作區采樣點的位置離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可在關鍵設備或關鍵工作活動范圍處增加采樣點。采樣點位置的詳細規則見附件B。 房間采樣點超過10個點,每7天對所有采樣點輪流監測一次。 5.5 記錄 監測記錄中應記錄房間溫度、相對濕度、測試狀態。 5.6 結果計算 5.6.1 用計數方法得出各個培養皿的菌落數。 5.6.2 平均菌落數的計算,見式(1)。
式(1) 式中:m 平均菌落數; m1 1號培養皿菌落數; m2 2號培養皿菌落數; mn n號培養皿菌落數; N 培養皿總數。 5.7 結果評定標準: 靜態:
注:表中各數值均為平均值。 5.7.1 潔凈室(區)內的平均菌落數必須低于所選定的評定標準。 5.7.2 若某潔凈室(區)內的平均菌落數超過評定標準,則必須對此區域先進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樣兩次,測試結果均須合格。 6 附件 6.1 附件A:培養基的準備及滅菌 6.1.1 培養基的準備 培養基應購買國家認可的培養基。 6.1.2 培養基平皿的制備 6.1.2.1 將Ф90mm 的培養皿置于121℃濕熱滅菌20min或160℃干熱滅菌2h。 6.1.2.2 將培養基加熱熔化,冷至55℃時,在無菌操作要求下將培養基注入培養皿,每皿約15mL。 6.1.2.3 待瓊脂凝固后,將培養基平皿倒置于30℃-35℃恒溫培養箱中培養48h,若培養基平皿上確無菌落生長,即可供采樣用。 6.1.2.4 注:制備好的培養基平皿宜在2℃-8℃的環境中存放。 6.2 附件B:采樣點布置 潔凈區采樣點的布置力求均勻,避免采樣點在某局部區域過于集中,某局部區域過于稀疏。 來源:網絡轉載,封面圖來源創客貼會員,食品微生物檢測小編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