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思政課丨人機之間的工作競爭: 挑戰與出路——從風靡全球的ChatGPT談起

     skysun000001 2023-03-06 發布于北京

    人機之間的工作競爭:挑戰與出路——從風靡全球的ChatGPT談起

    孫偉平

    (上海大學?智能哲學與文化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0444)

    摘   要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不僅正在重塑整個社會,而且正在重塑各個行業、職業和工作崗位。由于ChatGPT之類智能系統與普通勞動者相比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工作優勢,這不僅對原本由人承擔的工作構成嚴峻挑戰,造成洶涌的“技術性失業潮”,而且對普通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技能要求。只有做好社會頂層設計,通過教育、培訓使每個人不斷提升,通過重塑社會分工體系保障每個人的工作權利,在普遍減少每個人的必要勞動時間的基礎上增加自由時間,才可能“化挑戰為機遇”,讓勞動成為每個人“生活的第一需要”,促進每個人的自由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  ChatGPT  勞動


    近一段時間,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推出的ChatGPT及其應用正在風靡全球。ChatGPT是一種基于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的大型語言模型,俗稱“聊天機器人”。在大數據、大模型和大算力的工程性結合下,它不僅能夠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與人類進行對話,而且能夠生成各種“創造性”內容,承擔原本由人承擔的大量工作。面對ChatGPT之類智能系統對人類工作的嚴峻挑戰,我們有必要進行比較系統的理論分析,探索切實可行的出路。

    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工智能在眾多領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并在近些年來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像國際象棋領域的“深藍”1997年5月擊敗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圍棋領域的AlphaGo2016年3月戰勝世界冠軍李世石;清華大學自然語言處理與社會人文計算實驗室研發的人工智能詩歌寫作系統“九歌”2017年12月在中央電視臺“機智過人”節目中所“創作”的詩歌與三位大學生詩人的創作難分伯仲;以及知名度頗高的蘋果私人手機助手Siri、特斯拉的智能無人駕駛汽車、音樂分析和推薦軟件Pandora、旅游“個性化平臺”Boxever等,都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威力。不過,以上這些都是專用人工智能系統,它們只是在某個特定的領域或行業表現出色,而在其他領域、行業則往往乏善可陳。而ChatGPT則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表現出比較明顯的綜合性的“類人智能”,展現出無限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前,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如同許多批評者所指出的,它不僅有許多事情做不了,即使目前可以做的,也存在十分明顯的缺陷和局限性,綜合水平不及人類中的杰出人士,專業水平也不及各行各業的杰出專家。例如,它缺乏基本的常識,會一本正經地回答“林黛玉倒拔垂楊柳”之類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它沒有人類的背景知識和經驗,無法理解生成單詞的上下文語境或含義;它的部分訓練基于互聯網上搜集的大數據,信息來源的不可靠難免影響答案的完整與準確性;它缺乏人類的直覺判斷力,無法明晰自己答案中內容的真實性;它對前沿性的專業知識的掌握比較有限,難以作出獨立的專業判斷和實質性的發明創新;它沒有明確的對象意識和自我意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的意義;它缺乏同情心、同理心和愛的感覺,難以真正理解人類復雜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創造;它沒有恥感和是非善惡美丑觀念,可能“不動聲色”地干壞事(例如傳播虛假信息,侵犯版權或知識產權,侵害他人隱私,沒有來由地冒犯他人);它無法分辨好人和壞人,可能興致勃勃地幫壞人出主意、鉆空子,甚至助力壞人違法亂紀;等等。

    然而,ChatGPT之類大型語言模型的誕生及應用仍然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進步,它令人欣喜地證明“大規模通用模型”是可行的。作為一款聊天機器人,ChatGPT表現出出人意料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在聊天、回答問題方面據稱可以超過90%的人。它的“類人智能”已經逼近普通人,有些人甚至斷言它能通過“圖靈測試”。千百年來,人類是這個世界上孤獨的思考者,通過語言文字完成了無數杰出的創造,完全稱得上是“萬物之靈”般的存在,但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現昭示著另類的競爭者的降臨,人類的主宰地位和優越感正在被動搖。

    ChatGPT是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智能技術長期積累、創新整合的產物。雖然它今天還沒有對人類構成真正的威脅,但假以時日,其快速、無止境進化的前景卻令人浮想聯翩。從人們最為關注,也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職業、工作的角度考察,ChatGPT所形成的沖擊波可謂前所未有。目前,它正應用到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等領域,正在對相關行業、職業、工種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并深刻地影響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第一,各種智能系統不僅能夠輔助人工作,而且可能獨自承擔某些工作崗位的職責,甚至可以“包攬”比較完整的工作流程。人類自從開始制造生產工具以來,就一直在使用生產工具輔助人工作。工業革命所開啟的機械化運動,令人類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的能力突飛猛進,出現了大規模的機器輔助人甚至代替人工作的現象。在工業革命中,有些行業、職業、工種消失了,有些得到了改造,同時又新生了不少行業、職業和工種。而目前蓬勃發展的信息化、智能化運動,不僅實質性地提升了人類制造生產工具的能力,而且正在重新定義行業、職業和工種,各種智能工具在其中的作用正在實質性地提升。通過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結合,各種各樣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智能系統、智能機器人已經能夠自主地替代人類承擔大量繁重、重復、單調、枯燥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或者骯臟、有毒、有害、危險環境中的工作。這是一個廣受歡迎的大趨勢,而且這一趨勢正在不斷拓展廣度和深度。今天,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不僅能夠承擔一些輔助性工作,例如輔助教師教學、醫生診療、法官斷案、科研人員研究,而且能夠生成各種“創造性內容”,可以獨自承擔某些工種、崗位的職責,甚至“包攬”某些完整的工作流程。它對人類工作的侵蝕,隨著智能系統功能的開發而不斷增強,甚至可能令人類的工作體系發生革命性、顛覆性變化。

    第二,以往的工業自動化系統或智能機械解放的主要是人的體力,取代的是體力勞動者,但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正在顛覆人的腦力勞動,取代“腦力勞動者”承擔的各種工作。肇始于工業革命特別是信息和智能技術的發展,人類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比例一直在穩步提升。“我們必須承認、接受并堅信這樣一個事實:隨時隨地,機器都在不斷改善,可以勝任越來越多的工作。”[1]ChatGPT之類的智能系統既可以輔助人工作,也可以獨立承擔某些工作職責。例如,它可以作為臨床醫生的助手,提供豐富的醫學知識,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可以給患者進行身體檢查,分析疾病的癥狀和病理,幫助醫生更好地診斷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它可以作為醫學研究人員的工具,快速地檢索醫學文獻,提供有關疾病、診斷和藥物的信息,協助研究人員分析數據,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它可以面向社會,自動處理大量的信息請求,幫助患者快速獲得咨詢服務;可以協助患者預約醫生,幫助尋找合適的醫療資源;可以幫助醫療機構改善數據管理和分析,不斷提高運營效率和客戶滿意度。這一切不僅導致一些傳統的工作崗位快速流失,而且剩下的一些崗位也正在被重新“定義”。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優勢一方面在于所占有的大數據,另一方面在于其不斷優化的算法、不斷增長的算力。它不僅對人的思維、意識本質構成了挑戰,而且直接向一批批曾經“專屬于人類的崗位”挺進。與信息、數據的收集、整理、簡單加工、傳輸相關的一些“白領”工作,如電話和電信接線、政策和法律咨詢、書刊和報紙管理、信息檢索、前臺接待、產品質檢、商品營銷、收銀記賬、會計統計、客戶服務等工作,一直在不斷地被侵蝕。一些文化素質、業務水平要求比較高的職業,例如程序員、翻譯、記者、編輯、作家、編劇、教師、法官、律師、醫生、保險理賠員、會計、專業投資人等,也正在被取代、被改造。以前的“金飯碗”在社會分工史上第一次受到系統性挑戰。

    第三,在人類引以為驕傲的勞動領域,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正表現出超越普通勞動者的態勢。英國學者杰米·薩斯坎德指出:“我們眼中的'工作’實際上只是一系列經濟上有用的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機器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將逐漸與人類持平并最終超過人類。”[2]ChatGPT是一種生成式人工智能,它已經在某些領域表現出超越普通勞動者的勢頭。它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能夠從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地綜述、提煉出切合主題的答案。顯然,它所閱讀、“消化”的文獻量是人類望塵莫及的;它回答問題、提供方案的速度和效率也是人類無法媲美的。隨著ChatGPT的不斷迭代升級,普通勞動者與它的差距還可能與日俱增。這就如同人類大力士不可能與載重卡車比負重、心算能力強的學生不可能與計算器比復雜計算一樣,普通勞動者今后也不可能在ChatGPT擅長的領域與它一較高下。ChatGPT雖然引爆了社會輿論,但它遠遠不是人工智能的全部。近些年來,人們開發了、并且正在開發各種各樣的專用人工智能系統,大家耳熟能詳的“深藍”、AlphaGo、“九歌”等的表現都給人以驚艷的感覺。一旦這些專用智能系統集成為一個通用的系統,或者ChatGPT之類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可以與之聯網、協同,那么它們就有可能實現能力倍增,將創造它的人類遠遠地拋在后面。

    第四,“另類”的智能系統不僅可能超越人類,而且可能在人類意想不到的工作領域取得突破。人工智能不僅是對人類智能的模擬,而且是對人類智能的延伸甚至超越。智能系統與人類屬于不同的“物種”,不僅結構不同,而且工作原理也不盡相同。它不預設立場,也沒有欲望和自己的私利;它具有強大的采集、存儲、分析大數據的能力;它的“知識結構”比人類更加多元;它的“思維方式”與人類不盡相同。這其中的差異和不同孕育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它可能另辟蹊徑,在某些領域、某些方向帶給人類以意料之外的驚喜。例如,在人類認知的一些盲區,或許智能系統能夠有所發現;人類面臨的一些困難的工作(例如經年累月不間斷地觀察宏觀或微觀現象),對智能系統或許根本就不是難事;而一些長期困擾人類的難題,智能系統運用不同的視角、模式、策略和方法,或許也能找到解決的路徑。正如尤瓦爾·赫拉利所說的:“隨著機器學習和人工神經網絡興起,有越來越多算法會獨立進化、自我改進、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這些算法分析的數據量是天文數字,絕非人力可及,而且它們也能找出人類找不出的模式,采用人類想不到的策略。”[3]當然,智能系統與人類之間的這種差異可能導致與人類在理解、溝通方面的障礙,從而可能隱藏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有學者憂心忡忡地說:“隨著它們獲得宇宙間最不可預測、我們自己都無法達到的高級力量,它們會做出意想不到的行為,而且這些行為很可能無法與我們的生存兼容。”[4]一旦智能系統變得既重要又強大,并且不認同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和倫理底線,那么就可能如同闖進瓷器店的公牛,產生驚人的但不確定的破壞力,甚至對人類的尊嚴、價值、生死也漠然視之。

    總之,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不僅正在重塑整個社會,而且正在重塑各行各業,重塑每一種職業、每一個工作崗位。“數字化數據的指數級增長和突破性的計算能力(摩爾定律)使人工智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和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認知機器的出現有力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雖然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某些行業的生產力,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以接管人類的工作并在某種程度上徹底改變職業。”[5]其中,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對工作和職業的改造、對就業與失業的影響,對相關機構、個人的沖擊,尤其令人憂心忡忡。我們必須直面這種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潮流,從理論上開展深入研究,并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各種經濟、社會、倫理和文化問題。

    二、智能系統的相對優勢與“技術性失業潮”

    直面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的挑戰,我們應該理性地對人與智能系統的工作能力進行剖析。引人關注的是,智能系統與普通勞動者相比正表現出明顯的工作優勢,至少是表現出了這樣的趨勢。

    首先,智能系統與自然人相比存在一定的“物種優勢”。智能系統是基于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的人類創造物,是一種可塑性比較強、尚未最終定型的高新科技產物。如果已經“出生”的智能系統不夠好,工作不太令人滿意,其硬件和軟件都可以“回爐”,重新進行設計或者替換,可以不斷地重組、升級。而人一旦孕育、出生,則無論是基因、外形還是“功能”就都基本確定了,難以進行替換、重組,特別是重新“編輯”、架構。智能系統不必擁有物質的身體,可以生存于虛擬時空之中,不必占據物理空間,其活動消耗的能源、資源也可能比人類少。智能系統的壽命理論上可以無限延長,人類難以避免的疾病、衰老、死亡等,往往不會成為智能系統的困擾。

    其次,智能系統相比普通勞動者呈現出日益強大的功能優勢。智能系統采集、存儲、傳輸、共享大數據的技能越來越強大,使其可以用來加工和訓練的“原料”越來越豐富;它的運行速度(特別是采集、加工、傳輸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與機械化相結合可以快速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務;它可以兼職、兼事,而相互之間的干擾可以非常小,往往不存在“一心不可二用”的局限;它可以有多個輸入、輸出端,可以與大量的人、機聯網,數據傳輸和共享更及時、更充分,相互之間的協作、互動更靈敏、更高效。而且這樣的智能系統的研發根本就沒有止境,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質量不斷提升的“產業后備軍”。在智能系統已經應用的領域,普通勞動者即使從不放松學習和培訓,今后也可能難以與性價比越來越高的智能系統競爭。

    再次,智能系統的工作狀態相比普通勞動者更加穩定、出色。智能系統具有“鋼鐵般”的身體和意志,它們對工作環境、條件的適應性比較強,一般不介意在高溫、高濕、有毒、有害、危險環境中工作;它們不像血肉之軀的自然人那樣易于疲勞,需要勞逸結合,需要休息休假;它們可以長時間地維持比較恒定且出色的勞動狀態,特別擅長從事那些人們厭惡的又苦又累、單調重復、枯燥乏味的工作。智能系統生存的需要和工作的動機比較“單純”,它們沒有自己的欲望和利益考量,沒有需要照顧的社會關系,不像社會化的人那樣神經緊張和心理脆弱,經常出現思想和情緒波動,犯各種低級錯誤;不像有些人喜歡偷懶耍滑,甚至染上惡習,讓一些負面因素干擾工作。它們在工作中“忘我”投入,心無旁騖,可以一絲不茍地遵守勞動規程,不講條件地恪守勞動紀律。

    最后,智能系統具有與人類勞動者不同的遺傳和進化優勢。智能系統的遺傳和進化并不一定遵循人類的路徑和規律。人作為生物體遵循生物進化規律,一個自然人成長為合格的勞動者至少需要經過十多年的養育、教育和培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智能系統的發展依托相關科技的發展,遵循“摩爾定律”之類規律,工作技能的提升比人快得多。“人類技能的增速越來越緩慢,而計算機功能的增速卻越來越快。”[6]人的知識、經驗和勞動技能無法遺傳,每個人都需要“從零開始”學習、積累。而智能系統不僅可以源源不斷地創造,而且可以迭代,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提升。智能系統一旦“掌握”某種工作技能,便可以不知疲倦地高速復制它,并向不受限制的智能系統快速擴散。智能系統的這種傳承、迭代能力令人類欽羨有加。近些年來,智能系統的功能升級與制造成本之比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人機之間的勞動成本可能持續拉大。[7]

    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揭露和批判過的那樣,在工業時代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資本家曾經通過大規模采用機器,“造成人的勞動的過剩”[8]或者工人的失業,造就了大量的“過剩人口”[9]或產業后備軍。邁入智能時代,“機器取代人”造成失業的狀況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規模和形式涌現。由于生產和服務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浪潮洶涌澎湃,由于ChatGPT之類智能系統可以承擔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多,必須由人來承擔的工作越來越少,“技術性失業潮”已經成為普通勞動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當機器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達到一定水平后,雇用人力來完成經濟任務在經濟上就毫無意義了。因此,需要人類來完成的工作機會就不夠供應了。”[10]

    在智能科技所推動和塑造的產業革命和社會治理方式調整過程中,毫無疑問將會有許多新興的行業、職業和崗位橫空出世,典型的像AI創意師、AI調校師、AI對接技術員等,但同時,這些行業、職業、崗位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也將逐步提升,必須由人來承擔的新工作可能遠少于人們的預期。因為這場智能革命太特殊了,“覬覦”人們工作崗位的是具有“類人智能”、工作技能和工作狀態更加出色、而且迭代速度非常快的智能系統,它們不僅可以代替人從事許多舊工作,也可以承擔不少新出現的工作任務,“技術性失業者”之類的普通勞動者在競爭中沒有什么優勢。此外,經過這場革命的洗禮,各種新舊職業、各種新舊崗位都將進一步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如果沒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素養和能力,勢必難以勝任。因此,一旦淪為“技術性失業者”,恐怕不可能重溫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時的舊夢,即勞動者只要稍加培訓就可以獲得新的工作機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當今世界在相當程度上被資本的邏輯所控制,智能社會的建構又勢必內嵌“智能技術范式”的邏輯。全球競爭格局中的資本的邏輯往往以效率和利潤最大化為導向,越來越熱衷于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越來越青睞研發、購買和使用性價比更高的智能機器。“智能技術范式”的邏輯則以全面、徹底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為目標,各行各業的無人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邁入智能時代,那些純粹由人制作的產品、提供的服務,就如同工業時代的純手工造物一樣,只有在“稀罕”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空間。而且,資本的邏輯與技術的邏輯在重塑社會分工體系的過程中,往往還相互勾結,熱衷于讓“智能系統替代人”,并盡可能“消滅”那些曾經“專屬于人類”的工作崗位,加重本就來勢洶洶的“技術性失業潮”。無人問津的“技術性失業者”作為智能時代的弱勢群體,甚至被貼上了“無用階層”的尷尬標簽,面臨著無人雇用、被全球化的經濟和社會體系排斥在外的可悲境地。

    三、智能化進程中的可能出路

    隨著智能技術以指數級速度發展,包括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人類正在邁入一個新穎別致、激動人心的智能時代。面對這場革命性、顛覆性的時代洪流,社會應該盤算如何做好頂層設計,重塑治理體系,維護每個人的工作權利、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我們每個人則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打造”自己,在新的社會分工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首先,信息化、智能化潮流不可逆轉,ChatGPT之類的智能系統將會占據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承擔越來越多的工作職責,人們的就業觀念和職業規劃必須以此為基礎進行調整。一方面,我們必須學會利用ChatGPT之類的智能技術和設備,善于與各種各樣的智能系統協同工作。邁入高科技的智能時代,社會基礎設施、工作環境和條件正在快速信息化、智能化,ChatGPT之類的智能工具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人們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各樣的智能系統一道協同工作。不妨以ChatGPT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例,ChatGPT之類智能系統正在沖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各種智能技術與設備正在促進教育行業、教師職業、教學工作發生實質性變革。ChatGPT可以作為一種課程教學工具,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利用ChatGPT快速生成講義、PPT課件、作業和考試試題,可以自動評判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作業和試卷,幫助教師即時、具體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ChatGPT可以作為一種自主學習工具,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可以與學生即時交互,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我們能夠對自己和ChatGPT之類的智能系統進行批判性反思,認清自己和智能系統的優劣勢之所在,就可以嘗試建立人與智能系統協同、互補工作的新機制,在減少工作量的同時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不要逆歷史潮流,與ChatGPT之類的智能系統“搶工作”。如果一個人學習的專業、擅長的工作,恰好ChatGPT之類的智能系統也能夠勝任,甚至比人做得更加出色,那顯然是不幸的。這樣的人很容易被性價比越來越高的智能系統所替代,淪為“技術性失業者”和“無用階層”,甚至被全球化的經濟和社會體系排斥在外。因此,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抓緊調整教育的專業方向,讓人們將時間投注到一些智能系統難以取代的工作領域;充分發掘人們的興趣和愛好,更加專注于進行獨立思考、綜合判斷、創新發明等工作;將自己喜歡、但智能系統卻難以勝任的工作做得更好,實現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機互補”,不斷提高生產和服務品質,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開展大規模、深層次的教育改革,建立終身學習制度,培養具有智能社會特質的“時代新人”和合格勞動者。美國教育委員會前主席約瑟夫·E.奧恩指出:“在過去,被自動化取代的最可靠的解決辦法一直是教育。”[11]在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下,智能系統幫助甚至替代人承擔各種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對人才培養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當然也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和發展機遇。例如,“人工智能軟件可以設計為實時收集和處理學生在不同學科領域,尤其是在接受不同風格教學時的特定反應、困難和成功的相關數據,然后提出改進個性化教學的建議”。[12]學校必須審時度勢,根據智能技術的發展、圍繞新的社會需求推動教育變革:重新設計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減少死記硬背的知識性教學所占的比重,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廣大教師也應該抓緊行動,借助ChatGPT調整和變革教學方式,為每個學生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采取啟發式、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注重學生人格的養成和個性的培養,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知識和心理問題,培養學生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的品格和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智能社會特質的“時代新人”和合格勞動者。當然,僅僅改革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尤瓦爾·赫拉利強調,將個人生命分割為前后相繼的學習期和工作期這種傳統的模式很快就會徹底過時,“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條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13]整個社會必須建立終身學習制度,鼓勵形成各種層次的學習型組織,要求全體社會成員隨時“充電”,不斷通過自我提升“增智賦能”。每個人必須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通過專業、系統的學習,培養適應智能化環境和人機協同工作的素質和才能,從而基于人機交互技術等智能科技的發展,在全新的人機分工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再次,通過系統的政治解放和社會革命,扼制“資本的邏輯”和“技術的邏輯”的聯姻,重塑社會分工體系,保障全體人民擁有平等的工作機會和工作權利。一方面,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智能技術發展原則,推動ChatGPT之類智能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破除異化廣大勞動者的舊式分工,幫助人們盡可能遠離各種超時長的、折磨人的“苦役”,讓勞動真正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由于生產和服務日益自動化、智能化,智能系統可以大量替代人從事各種工作,因此,凡是智能系統可以勝任的工作,特別是那些人們不太情愿從事的繁重、重復、單調的工作,有毒、有害、危險環境中的工作,都可以逐步交付給智能系統,將人們從強制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基于智能化趨勢和人機工作技能的演化,重建人機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分工體系。政府部門可以收集智能系統難以承擔的工作大數據,不斷發掘新興職業和新的工作機會,面向全體勞動者“按需分配”,保障所有人(特別是弱勢群體)享有平等的工作機會和勞動權利。值得注意的是,難免有一些人(如殘疾人、“數字窮人”等)因為各種原因,可能會被殘酷的就業市場排斥在外。因此,對確實喪失勞動能力、無法承擔工作任務的弱勢群體,可以基于社會信息化、智能化所帶來的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設立“全民基本收入”,建立健全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保證每個人都能有尊嚴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最后,在普遍減少每個人的必要勞動時間的基礎上增加自由時間,幫助全體人民共享社會信息化、智能化的“紅利”,為實現“一切人的自由發展”創造條件。一方面,對于人來說,享受生活與工作同樣重要。作為改善民生、保障民權的重要舉措,立法機構可以修改《勞動法》,政府部門可以調整工作時間、休假安排和退休制度,普遍減少每個人的必要勞動時間,增加每個人的自由時間,讓人們更多地休閑娛樂,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在自由時間里,每個人除了享受生活,還可以投身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領域,挖掘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有關部門可以利用先進的智能技術所創造的環境、條件和手段,基于工作崗位需求和勞動力市場大數據,建立動態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時間管理模型,幫助每個人合理利用自由時間,做興趣與工作相統一的“自由的勞動者”。

    總之,ChatGPT之類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并不是災難。如果我們能夠做好社會頂層設計,通過教育、培訓使每個人不斷提升,通過重塑社會分工體系保障每個人的工作權利,在普遍減少每個人的必要勞動時間的基礎上增加自由時間,那么就可以“化挑戰為機遇”,讓勞動成為每個人“生活的第一需要”,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和自由人“聯合體”的實現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美]馬爾科姆·弗蘭克,保羅·羅里格,本·普林.AI 人:新機器時代我們如何生存[M].譯者:張瀚文.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前言3.

    [2][10][英]杰米·薩斯坎德.算法的力量:人類如何共同生存?[M].譯者:李大白.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2022:247,247.

    [3][13][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M].譯者:林俊宏.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55,294.

    [4][美]詹姆斯·巴拉特.我們最后的發明:人工智能與人類時代的終結[M].譯者:閭佳.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XII.

    [5]Nguyen QuocPhu,VoDucHo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Unemployment: An International Evidence[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22,63.

    [6][美]杰夫·科爾文.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智能時代的生存策略[M].譯者:俞婷.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9.

    [7]孫偉平.智能系統的“勞動”及其社會后果[J].哲學研究,2021(8).

    [8][9]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8,74.

    [11][美]約瑟夫·E.奧恩.教育的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M].譯者:李海燕,王秦輝.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22.

    [12]AcemogluDaron,RestrepoPascual. The Wrong Kind of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of Labour Demand[J].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2020,13(1).

    (《思想理論教育》2023年第03期)


    編輯丨任樹平
    審核丨蕭睥、周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不卡无线在线一二三区观| 亚洲成人av免费一区| 日产一二三四乱码| 亚洲国内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做真爱|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啪啪| 亚洲成人av在线资源|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潘金链|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忘忧草在线社区www中国中文|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深夜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大喷水 | 中国少妇初尝黑人巨高清|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婷婷丁香五月六月综合激情啪|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国产农村妇女高潮大叫| 桃子视频在线播放WWW|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欧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男人扒开女人内裤强吻桶进去|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男人猛进出女人下面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成人精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偷拍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