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毛主席專門為雷鋒同志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后來'向雷鋒同志學習’就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集體記憶,雷鋒精神也成了我們文化教育或者思想引領的一面旗幟,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中濃墨重彩的一頁屬于雷鋒。”在中國政法大學思政研究所副教授郭繼承看來,雷鋒以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通的戰士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他認為,雷鋒是真正扎根人民的英雄。而雷鋒精神,人人可學,人人可成,每一個人都可以像雷鋒一樣,成為人生的典范、社會的路標。 郭繼承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采訪 雷鋒把他的“金子”提純做到了極致 怎樣才能成為了不起的人?在大部分人眼中,那似乎意味著要波瀾壯闊、出人頭地,要有地位、財富、權力等等。但郭繼承認為,真正看一個人,并不是從這些角度去看。“王陽明先生曾經在《傳習錄》里講,人和人之間有兩種比較,其中一種,就像金子一樣比塊大塊小,這可能表現為一個人的級別、地位、權力等外在的光環。但是一個人彪炳史冊,真正成為世世代代被人仰慕的真英雄,并不是比金子的塊大塊小,而是比金子的純度,叫人生的提純。” “雷鋒就是一個最普通的戰士,可是這個戰士卻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碑,成了世世代代被人仰慕、尊重的文化符號。雷鋒為什么能成為這樣的人?”郭繼承表示,其原因正是雷鋒在平凡的崗位上,把他的“金子”提純做到了極致。 “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石油戰線上有多少位置比較高、權力比較大的人,人們恐怕不記得,但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我們永遠記得,他叫王進喜;在干部隊伍里面有好多位高權重的人,我們也未必記得,但是焦裕祿同志我們永遠記得……”郭繼承認為,這些人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讓自己的生命提純做到了極致,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符號,世世代代被中華民族所緬懷,成為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的典范。 |
|
來自: 掃地僧一一 > 《434、極 、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