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山東省臨沂市高考一模 能夠看到第一縷陽光的地方就是版圖邊界與晨線最早相切的地方。對于“在哪里能看到中國2023年第一縷陽光”這個有趣的問題,某校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探究。圖1是小組搜集到的“中國最早日出縣級行政區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 1、圖1中撫遠、虎林、溫嶺﹑臺東四個縣級行政區對應的序號分別是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2、與溫嶺相比,撫遠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縷陽光的時段是 A.秋分到春分 B.春分到秋分 C.夏至到冬至 D.冬至到夏至 3、對能否最早看到“中國2023年第一縷陽光”影響最小的因素是 A.天氣狀況 B.緯度位置 C.經度位置 D.海拔高低 解題思路 ★ 本題以中國最早日出縣級行政區為背景材料,以圖1中撫遠、虎林、溫嶺﹑臺東四個縣級行政區對應的序號、與溫嶺相比而言撫遠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縷陽光的時段、對能否最早看到“中國2023年第一縷陽光”影響最小的因素為切入點,考查了地球運動、區域地理等相關知識及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及運用知識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 1、圖1中撫遠、虎林、溫嶺﹑臺東四個縣級行政區對應的序號分別是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左右滑動查看解析及答案 ![]() 答案: 1、C 【繼續滑動查看】 解析: 不同日期,晨昏線(晨線)與經線之間的關系(相切角度)是不同的(與黃赤交角有關)。這就是說,一年之中,晨昏線會在地球表面來回擺動。與圖中四地相對應的日出時間(表),我們需要找到突破口。一者,“東早西晚”(太陽東升西落,經度靠東,日出較早);二者,太陽直射某一半球時,該半球緯度越高,日出越早(如極地附近有極晝)。三者,春秋分日時,全球晝夜等分,日出時間為6時(地方時)。 【繼續滑動查看】 由此可知,6月份左右,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回歸線)時,撫遠、虎林緯度較高,日出時間早。再加上,相對而言,撫遠、虎林地處東北,經度更大(靠東),一般日出時間都早于溫嶺﹑臺東等縣。故①、②二地,應為撫遠、虎林。此外,溫嶺、臺東與北京經度大致相同(但更靠東),接近120°E經線,而該題圖表中所列時間均為“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120°E經線的地方時),③、④二地3月(或9月)日出時間在6時左右,證明二者或為溫嶺﹑臺東。最后,撫遠緯度高于虎林(二者經度幾無差異),夏日期間日出更早,故①是撫遠,②是虎林。同理,溫嶺緯度高于臺東(二者經度幾無差異),夏日期間日出更早,故③是溫嶺,②是臺東。 2、與溫嶺相比,撫遠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縷陽光的時段是 A.秋分到春分 B.春分到秋分 C.夏至到冬至 D.冬至到夏至 左右滑動查看解析及答案 ![]() 答案: 2、B 【繼續滑動查看】 解析: 與溫嶺相比,撫遠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縷陽光的時段,就是“按圖索驥”,看圖就行。在冬半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左右,溫嶺日出時間更早;而在2月—11月之間,“撫遠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縷陽光”。其中,春分在公歷3月21日左右,夏至在公歷6月22日左右,秋分在公歷9月23日左右,冬至在公歷12月22日左右。2月—11月,包括春分(3月)到秋分(9分)的時間段。故B項正確,A、C、D三項錯誤。 【繼續滑動查看】 注意,二十四節氣歌,即“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公轉過程而制定的,也就是說二十四節氣與“回歸年”掛鉤,節氣時間在公歷上是基本固定的,半個月(15天)左右一個節氣。因此,我們據此進行推演,如立春在2月4日左右,雨水在其后,相隔半個月,即在2月19日前后。 3、對能否最早看到“中國2023年第一縷陽光”影響最小的因素是 A.天氣狀況 B.緯度位置 C.經度位置 D.海拔高低 左右滑動查看解析及答案 ![]() 答案: 3、D 【繼續滑動查看】 解析: “中國2023年第一縷陽光”,就是2023年元旦(1月1日),中國境內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如果是晴天少云(無云),則可見陽光和太陽,自然有“第一縷陽光”。但是如果陰雨天氣,烏云密布(烏云低垂),則難見陽光和太陽,即天氣狀況對看到日出的影響較大。故A項錯誤。結合上題結論及所學知識,我們可知“太陽直射某一半球時,該半球緯度越高,日出越早”,而1月1日,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緯度越高,日出越晚,即緯度位置對看到日出早晚關系重大。故B項錯誤。 【繼續滑動查看】 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公轉,而以地球為參照物,太陽東升西落——類似開車或坐車時,相對我們的向前進,行道樹在向后退),經度靠東,日出越早(如一年中大部分時期,撫遠的日出時間均早于溫嶺等地),這就是說經度位置對能否最早看到日出的影響較大。故C項錯誤。 在我們印象中,海拔高的山地日出早——因為在平地的話,遮擋物(如山地、房屋、樹木等)眾多,即使已然日出也會被遮擋一段時間。但實際上相較地球經緯線長度(地球大小)來說,海拔高低并無區別(如珠峰海拔不到10千米,而1個經度的距離在111千米左右)。再者說,圖中四地,要么在東北平原一帶,要么地處沿海平原(臺東海拔或較高,但也相差無幾),海拔對觀看日出時間的影響微乎其微。故D項錯誤。 課外拓展 節選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驚蟄,二月節(意為驚蟄節氣是二月的開端。“節”是在月初的節氣,“氣”是月末的節氣。節,指氣的轉換,是月份的開始;氣,則是月份的延續)。《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啟,開啟。一說為避漢景帝劉啟名諱,改“啟蟄”為“驚蟄”),言發蟄(蟄,藏也。凡蟲之伏為蟄)也。萬物出乎震(震卦處于東方,北斗的斗柄指向東方在春日,春日萬物復蘇、生長),震為雷(震為雷卦),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意為蟄伏的生物因春雷受驚蘇醒而爬出)。 ![]() 一候:桃始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二候:倉庚鳴,庚亦作鹒,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同“更”,萬象更新);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意為黃鸝感受到春日溫暖清新之氣而初現鳴叫)。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猛禽)也,鷂鹯之屬(類似鷂鷹、鹯鳥)。鳩,即今之布谷,《章龜經》曰:仲春(農歷二月)之時,林木茂盛,【鷹】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故名曰鸤鳩(意為二月時,鷹行為較木訥,難以捕食,只得瞪著眼睛挨餓,就像癡傻了一般,由此而幻化為其他鳥類,故名布谷。注意,“鷹化為鳩”并非科學之事,不過是古人在觀察事物之外的一種附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