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華為的應屆生申請可以填寫2個志愿,一共有五道考核:機考(必做)、2輪技術面試、部門主管面試、HR 面試和性格測試。本文會對這幾個方面分別展開,做詳細介紹。最后,我會談一談自己對華為的思考與大致的選擇方向。 機考華為的機考使用牛客網平臺,大家可以提前去平臺上刷題練習。考試鏈接會提前發給申請人,在指定時間登陸進去即可。
就我個人的感覺來說,做牛客網的題目比做 leetcode 難受很多。因為有的時候,就莫名其妙地 AC 不過,而且我時常懷疑它的測試用例是否準確(因為在考試的時候確實碰到過明明我寫的算法是對的測試不通過,但稍微修改一點判斷條件——把它改錯,結果卻通過了)。 碰到這種情況,大家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爭取先把第一題解決,之后再考慮其他的題目。因為如果簡單題都AC不過,后面的其實也更不太可能通過。 我總結了一些華為機考常見的 debug 要點:
希望這些對大家的機考能夠有所幫助。 技術面試華為技術面分為兩個環節:背景考察和代碼考核。第一環節感覺不是很難。主要是以介紹自己的工作為主。面試官會結合我們的工作來問問題,即 概述篇 里所說的 1/2 類問題。所以關鍵是自己要對自己的工作有十足的把握,在介紹的時候(我是做了PPT)自信大氣一些。在介紹完一個技術后,可以問面試官“這里我是否講清楚了?您那邊有什么想問我的嗎?” 第二環節即“手撕代碼”。我經歷的兩輪都是面試官直接要求我打開 leetcode 的某某題,共享屏幕,要求半個小時之內做完。題目的難度是 middle(通過率我看了下,兩道題大概都是60%左右)。一道是考察二叉樹數據結構,一道是考察動態規劃算法。 遺憾的是,二面的時候,并未現場給出正確解答。但是面試官表示沒關系,讓我不要焦慮(事實上他也給了“通過”)。這里想說明的是,大家不要擔心題目做不出來怎么樣。華為面試官說代碼通過測試是一方面,寫代碼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邏輯思考、數據結構的熟悉程度、編程的手感也很重要。所以,面對華為面試過程中的代碼考核,我們只需盡力嘗試,而不必對自己過于苛求。 主管面試部門主管也是技術大牛,雖然不考察具體的編程,仍然是讓我介紹自己的工作為主,但是他問的問題十分尖銳,思考的層次也會更加高屋建瓴。他既關注技術角度的可行性和成熟性、也關注業務角度的實用性和成本代價。 雖然在部門主管問的某幾個問題上有點卡殼,但整體感覺還是獲益匪淺,上了寶貴的一課,包括主管對我的研究方向在業界實施的展望、收益分析、局限性等。所以,在主管面試環節,大家大可不必緊張,大大方方地介紹清楚自己的工作,即使被問住了,堂堂正正地承認“這一塊我暫時沒有調研,還不太清楚”即可。 HR面試HR面試的常見問題已在 概述篇 羅列,這里就不再贅述。不過我覺得,“為什么選擇華為”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主要有四個理由: 性格測試性格測試簡單來說是一場雙向選擇。即如果申請人通過答題表現出的素質不符合華為公司的需求,就會被淘汰。建議大家再做題時比平時自己的表現得陽光、自信30%左右。關于華為性格測試的更多詳情可以參考知乎上的分享。 思考與選擇雖然美帝無所不用其極,但是華為今年仍然在負隅頑抗,沒有亂了陣腳。對于這一點,我是非常欽佩的。這種居安思危的戰略思考,對一個民企來說,實在是難能可貴。這是從情懷的角度去考慮。可作為“內卷紀元”的新青年,只靠情懷是沒法前行的。我們也需要考慮婚假、買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的問題。 因此,該現實的地方也要現實。比如說,工資到底有多少?據華為 HR 透露,今年華為給博士的待遇是稅前 45w 一年起步,定級一般為 16 級(天才少年計劃是年薪 150w-200w,定級為 18 級)。這個薪酬應該說是行業頂級水平,大廠中等偏上水平(據說拼多多等互聯網新貴開的工資非常高,碩士就是 40w 的水準,但感覺博士去了沒什么用武之地吧)。 另外,我也了解到(眾所周知的)關于華為加班的一些消息: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六必須上班(算普通工作日)。平時周六“一般”要去公司加班(雙倍工資)。工作日大概是上午十點到晚上九點。所以,說成996大致不錯。這就相當于是“拿著青春/身體換金錢”。長此以往,除了以“拓土開疆”為己任的工作狂,一個身體資質一般般的年輕人恐怕是撐不住的。再加上35歲中年危機,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職業生命也許很短暫,拿幾年“快錢”后就不得不面對重新就業的問題了。但,這不是華為一家的問題,而是國內公司的普遍問題。雖說有點無奈,但我希望以后勞動法能夠得到其應有的尊重,至少讓現在的年輕人能夠看到:事情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最后,我希望在畢業前還是可以實地考察一下,比如說去華為實習一兩個月,再做何去何從的最終決定。 |
|
來自: Jason_YuHu > 《找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