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于1982年確立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但從2009年開始連續五屆公布的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這座著名的文化古城,卻只有遠離城區的郊縣高淳老街榜上有名。偌大的南京市區,一條老街也沒上榜,丟人啊!原因是:全拆沒啦。 ![]() 至2007年末,南京人均GDP是6157美元,如今已經超過2.5萬美元了。據研究,在有歷史街區的地區,如果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之前,將是破壞文物最嚴重的時期。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人們又開始后悔,重新尋找城市記憶。 ![]() 這是歷史上很多國家經歷的教訓,我們卻重蹈覆轍,叫人痛心! 著名的歷史名城,不僅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更應蘊含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延續。 ![]() ![]() 爭議中改造 ![]() 全國的文化名城都面臨著一場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南京作為六朝古都,轄內有著大量的歷史風貌、地段等文化資源。可以說,每走一步,每塊磚瓦都有故事。如何保護與協調歷史的延伸,留住老南京的“魂”,是考驗主城區建設開發者智慧的巨大難題。 ![]() 破壞性的舊城改造有“推平式”和"鑲牙式"兩種形式。“推平式”就是成片地推倒重建;"鑲牙式",即只保留個別古建筑,,拆除周圍大量房屋興建仿古建筑用于商業開發。比如長江路、南捕廳等區塊。 ![]() 南京從94年開始,以拓寬道路為名,幾個三年大變樣,將城市最具性格的一些民俗建筑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毀壞嚴重。夫子廟的大小石壩街等歷史街道面貌全毀。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檔案庫皇冊庫,以及剪子巷、承恩里等多片老城區被拆光。十幾年間,已有180多個老地名從地圖上消失,許多文化習俗與民風也隨著那些古老建筑和群落的消失而不存了。短短十幾年間就被蕩平了幾百年形成的城市風骨與肌理。 ![]()
![]()
![]() 南京老城南舊城改造,前后爭議了4次。有的市政府官員完全站在開發商的立場,說“沒有強拆,就沒有安住在寬敞舒適的房子里,行走在寬闊明亮的大街上”。 ![]()
![]()
![]() 國務院溫總理為這事曾做過2次批示,于是2009年6月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組成聯合調查組,前往南京調查。18名“上書”代表受邀參加評議,對南京市政府的破壞性舊城改造方案予以指責。 ![]() 直至2010年12月15日,國務院法制辦出臺了取消行政強制拆遷的政策。南京市政府意識到了問題,吸取教訓出面保護城南,才有了老門東等半真半假的“保護性開發”。 ![]() ![]() 保護性改造 ![]() 一座城市的老街小巷,可以體現出它的歷史肌理。老城南位于秦淮河兩岸,多為江南穿堂式民居,以“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為特色。南京的方言、云錦、絨花、白局、燈會、鹽水鴨等傳統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發源于此。老門東、熙南里……這些都是南京老城南的文化地標,也是許多市民游客常去的“打卡地”。 ![]() 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 保護性改造要尊重古建筑原有空間架構和整體風貌,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以微改造為主,二是慢節奏。 ![]() 2020年,南京才真正完全轉變以往“大拆大建”模式。認識到,一味地高樓大廈體現的不是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只是背叛。僅靠開發商自覺是不可能的,歷史再深厚也抵擋不住資本的逐利,必須由政府出面協調。政府下了決心,于是才有了秦淮區石榴新村、小西湖片區,鼓樓區頤和路片區,雨花臺區鐵心橋-西善橋地區等代表項目。 ![]() 城區還有不少是解放初期建造的房子,現在已成了老舊危房小區。雖然不是古建筑,但也是一個時期的見證。這類房屋的改造,正在遵循“原址、原高度、原面積”原則。也給后世留下這個時期的印象。 ![]() ![]() 為主人改造 ![]() 誰是城市的主人? 中國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拉大,出現了規模龐大的底層群體階層。舊城區改造中的強制性拆遷,使這類原住戶失去了原有的家園。新政出臺前,城拆遷安置中產生了大量異常突出的矛盾,甚至激化釀成惡性事件。 ![]() 很多地區行政權力與開發商結盟,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要導向,不惜采取暴力等非法手段強行拆遷,獲取高額的利潤回報。 原住民為什么不愿配合? 在“為社會公共利益”的名義下,給一個很低的補償就讓搬走。既然舊城改造是為改善民生,為何補償那么少?為何不能住回原地? ![]() 舊城區改造有不少以所謂“宜居城市、以人為本“的名義,冠冕堂皇的擠占了底層群體生活的公共空間,將城市逐漸只適合富人的“紳士化”。比如出于“景觀與環境”的需要,農貿市場被大型超市所替代,小商品市場、街邊排檔被清理,底層群體原有的低成本消費生活被壓縮。 ![]() 住了多年的老房子地段好,集中了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生活、工作和交通都方便,生活成本低。底層群體因經濟原因,被遷分散到了郊區,大大降低了公共服務水平。尤其是看病難和子女脫離了好學區。 城市改造中,市區的老南京人走了,高校的郊遷大學生也走了。入住市區的外地人比例增多,尤其是高檔住宅,主要是外地人中的富豪。 ![]() 舊城區改造不僅關乎城市品質的提升和文脈延續,還事關城市困難群體的住房改善。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建設的理念應以市民為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