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軍區守備第11師工兵連官兵們奉命駐守巴林右旗23載。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奉獻了青春年華。作者簡介:江濱松巖:原81573部隊退伍兵,軍旅情結非常深厚,特地為戰友們制作。神圣莊嚴的八一軍徽 神圣莊嚴的紅五角星(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使用了20年) 師工兵連戰友通訊錄封皮(姜濱設計) 入伍通知書。 威武雄壯的三軍儀仗隊(八十年代期間)。 師工兵連官兵參加所在部隊舉行的閱兵式,迎送八一軍旗(1981年八一建軍節大板廣場)。 師工兵連和工兵科干部在一起合影(大約79年左右) 77年黑龍江省呼蘭縣兵和79年黑龍江省綏化市兵合影。 78年瓦房店市和大連市戰友在一起合影留念。前排左一譚軍、左二關紹慶、中孫德勝、右一邵高潮、右二李延會、。第二排左一耿義、中孫清濤、右一付先玉、第三排左一朱漢德、左二王國華、左一孫兆林、左二李萬明。缺少王友軍、王秀玉、趙德臣。 79年入伍新兵合影,缺黑龍江省和部分遼寧省的兵(班長許士武、曹志生) 80年吉林德惠、延吉、遼寧撫順兵合影(班長趙保安)。 82年沈陽、鞍山和山東兵合影(班長賀德剛)。 82年遼寧、吉林、山東兵合影(班長韓雪松)。 82年遼寧、吉林、山東兵合影(班長王怡)。81年入伍的新兵沒有拍攝合影照片。 83四川、遼寧兵合影(班長于洪斌)。 83年四川、黑龍江兵合影(班長楊志增)。 84年湖北武漢、浠水、安陸新兵合影(班長楊金財、李國范等)。 工兵連一排官兵合影(排長崔景芳)。 工兵連一排部分官兵合影(排長張超卿)。 工兵連四排部分官兵合影(排長張超卿)。 師工兵科科長王洪河帶機關參謀來工兵連蹲點合影,連長蕭永金、指導員田文明陪同。 工兵連官兵合影(連長蕭永金、指導員田文明)。 工兵連官兵合影(連長蕭永金、指導員田文明)。 工兵連官兵合影,背后機械庫房是工兵連唯一留下來的文物了。 工兵連戰士王偉(84年湖北浠水兵,第二排右三)參加沈陽軍區精神文明建設標兵會議,這是他受到劉精松司令員、宋克達政委的親切接見。(1989年)。 沈陽軍區守備第11師司政后機關和直屬隊軍官授軍銜合影留念(1988.9.26) 沈陽軍區守備第11師司令部機關軍官授軍銜合影留念(1988.9.26) 沈陽軍區守備第11師司令部精簡整編工作合影留念(前排右二王洪河科長,右二單忠聯科長1991.4) 沈陽軍區守備第11師司令部黨委會委員合影(前排左二王洪河科長,右一炮兵科長單忠聯,1990秋) 工兵連老連長李廣柱同志,1965年8月入伍,1981年春轉業去蓋州市檢察院工作。 師工兵連老指導員吳洪才同志,1965年8月入伍,遼寧省瓦房店人,1986 年轉業到瓦房店市司法局工作。 工兵連老指導員郭富有同志,1967年12月入伍,1981年春轉業去大連市中山區法院工作。 工兵連副連長、連長張云同志,1972年12月入伍,1986年轉業去朝陽市商業局工作。 一排長、副連長、連長趙聯義同志,1975年12月入伍,遼寧省朝陽市人,1986年8月轉業到朝陽市勞改隊工作。 工兵連司務長、副指導員、指導員許士武同志,1975年12月入伍,1986年8月轉業去朝陽市保險公司工作。 工兵連三排長王德學同志,1975年12月入伍,82年調任守備第31團司令部作訓股工兵參謀,轉業后去赤峰市發改委工作。 四排長趙子權同志,1974年12月入伍,遼寧凌源縣人,1985年轉業去巴林右旗保險公司工作,2012年秋因病逝世。 司務長陳樹桐同志,1976年12月入伍,遼寧省沈陽市人,1982年12月調入師教導隊隊部任書記員,1985年5月轉業去沈陽市沈河區地方稅務局工作。 司務長、副指導員張振東同志,1975年12月入伍,內蒙古巴林左旗人,1986年轉業去巴林右旗人武部工作,后調入旗民政局工作,2011年夏因病逝世。 三排長、指導員田文明同志,1978年12月入伍,遼寧建昌縣人。后調第40集團軍191師任機械師(正團職退休)。 三排長白飛彪同志,1980年9月考入總參工程兵學院,1983年8月任排長,85年夏調任守備第33團特務連連長,1989年調入國防科工委駐河南某部汽車連任連長,1995年轉業去河南省氣象局工作。 工兵連文書、班長、排長、工兵科參謀、科長成恩輝同志,76年兵,敖漢旗人,現居住赤峰市。 一班長李廣治,77年兵,沈陽市人,1980年12月退伍,現在遼寧美術印刷廠工作。 三班長邵高潮,78年兵,遼寧瓦房店人,81年12月退伍還鄉。 文書、班長關兆慶,78年兵,遼寧瓦房店人,1980年退伍,現在市委機關工委工作。 通信員、三班司機王友軍,78年兵,瓦房店人,1982年12月退伍還鄉。 一班長耿義,78年兵,遼寧瓦房店人,1980年12月退伍還鄉。 文書、八班長韓雪松,79年兵,內蒙古赤峰市平莊鎮人1982年12月退伍,現在赤峰市富龍熱力公司工作。 一班長史寶華,79年兵,遼寧黑山縣人,1982年12月退伍,現在黑山縣黑山鎮政府司法所工作。 五班長季才,79年兵,遼寧省錦州市人,1982年12月退伍,現在沈陽鐵路局錦州分局土地辦工作。 五班長、志愿兵楊金財,79年兵,黑龍江省望奎縣人,1992年復員去望奎縣通江鎮糧庫工作。 通信員、司機婁延寶,79年兵,黑龍江省綏化市人,1982年12月退伍還鄉,現居住遼寧省鐵嶺市新臺子鎮。 四排戰士趙一丹,79年綏化市兵,1980年12月退伍還鄉。 四排班長、志愿兵許金柱,80年吉林省延吉市兵,1992年復員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中級法院工作至今。 四排10班戰士楊慶茹,81年黑龍江省黑河市兵,82年去守備33團特務連服兵役,年底退伍還鄉,現居住大連市甘井子區。 文書姜濱,81年黑龍江省黑河兵,84年12月退伍還鄉,至今在愛輝區委政法委工作(1984.08) 五班副班長于長友,82年遼寧省遼中縣兵,1984年12月退伍還鄉。 通信員、機械手劉錫群,82年兵,遼寧省沈陽人,長期在赤峰守備區營建辦和沈陽軍區后勤部金城公司工作,1989月12月復員,現經營汽車修理廠。 二排三班副班長羅興強,83年四川省石棉縣兵,1985年12月退伍還鄉。 一排一班長賀積權,84年遼寧省本溪兵,1987年12月退伍還鄉。 志愿兵李春友同志,74年兵,黑山縣人,1987年12月復員后去沈陽市建委工作。 一班長李廣志,77年沈陽兵,1980年12月退伍,現在遼寧省美術印刷廠工作。 班長孫德勝,78年瓦房店兵,1980年退伍還鄉。 司務長陳樹桐(77年沈陽兵)與文書韓雪松(79年赤峰兵)、司機曹志生(75年凌源兵)合影 志愿兵曹志生與許金柱在北京動物園留影。 77年兵蘇煥友(內蒙古天山人,前排左)、高儒(天山人,前排右)、祁成凱(綏化市人、二排左)與78年兵王國華(遼寧省西豐縣人)合影 炊事班戰士合影,前排右為班長崔世春、左宋新富、后排左那國棟、右陳亞東(3個炊事員均是81年兵)。 12班班長趙保安(右),77年兵,呼蘭縣人,1980年12月退伍還鄉。與80年新兵許金柱合影。 二班長孫清濤(左,78年瓦房店人)與文書韓雪松(右,79年赤峰平莊人)合影。 一班副班長梁文東(右)與十班戰士馬景民(80年兵)合影。 80年延吉兵劉景奇、許金柱合影。 三班長王秀玉帶領全班戰士王友軍、劉景奇、劉文興、車海亮、謝立明、高連勇合影(1982年夏)。 高久軍(右、81年阜新兵)與趙玉起(82年朝陽兵)合影 趙玉起與李亞林(右,82年遼源兵)合影。 三個朝陽兵趙玉起、趙青松、白雨民(82年兵)合影。 二班長楊志增、趙玉起(82年兵)送朱國軍(81年阜新兵)退伍還鄉合影。 三個湖北兵魏志展(站立者)與兩個老鄉(叫不準姓名)合影 83年兵陳方敏(前左)、張明(前右),郭志宇(后左)、趙德利(后右)合影。 連長趙聯義與司務長葉忠凱趙玉起(均為82年兵)合影。 許金柱與劉錫群在赤峰守備區營建辦施工時合影(1985年夏) 通信員于偉(前)、文書王華在布設防坦克地雷(此照片刊登在《前進報》上)。 許士武、白飛彪與李春友、李政治、汪慶民、李文彥等合影。 蕭永金、田文明與王洪河科長合影。 許金柱與赤峰守備區營建辦干部在赤峰紅山公園合影。 84年兵李文艷、沈清平、馮望明、叢海龍等炊事班戰士合影 工兵連戰士于偉等在大板南山訓練中休息(1987年期間)。 田文明與楊金財在李玉祥家過端午節。 指導員田文明在工兵連大門口留影。 戰士高利剛,87年山東平度市兵,現失聯。 蕭永金、魏麗欣夫婦(290醫院女兵)在風城市鳳凰山留影(2016.08) 趙聯義、姜艷婓夫婦在朝陽市排練節目中合影。 政治指導員許士武與愛人于敏麗、女兒許瑜在巴林右旗留影(1984年春) 74式火箭布雷車,裝備給工兵一、二排使用。 柳州市產挖掘機,裝備給三排五、六班使用。 貴陽市產裝載機,裝備給三排八班使用。 蕭永金、田文明與他們帶過的兵在丹東聚會合影(2016.03)。 師工兵連官兵相會在第二個故鄉(2016.08.01)。 四野第47軍老英雄張慶福向八一軍旗敬禮 共和國女兵向師工兵連官兵致敬(1984.10.01) 裝飾豪華的赤峰市火車站。 ![]() ![]() 發揚原創 鼓勵原創 傳播原創 本公眾號值得您關注的理由: 我們是一家不以商業盈利、廣告噱頭為目的,不以轉載抄襲、惡搞低俗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眾平臺。 而是一家立足家鄉,面向全國,以發表旗內外有“愛心”人士的原創影視、文學等藝術作品為主的公眾平臺。 記錄我們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運,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為您提供一個有格調、有內容、有思考的人文藝術傳播平臺,是我們不斷努力的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