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學是人生的新起點,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也是一場新奇的體驗,這場體驗不僅豐富多彩,還充斥著一些“冒險色彩”,對于有的學生來說,大學生活是新奇而有趣的,可對于另一些學生而言,大學生活也充滿了酸澀與煩悶。 站在家長們的立場,孩子可以考上大學,當然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可是一想到進入大學后的學費和生活費,很多家長便會感到頭疼,尤其是生活費方面,原本以為大學學費已經很高了,不曾想和生活費相比,學費卻也只是“毛毛雨”。 在大學生生活費的問題上,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固定額度,具體給多少?該怎么給?還是應該家長們自己做主,不過在做主之前,還是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多多溝通,根據孩子的消費習慣、以及家庭經濟情況取一個值。 大學生生活費排行榜出爐,不同學生間差距很大,“小康”“普通”占多數 大學生們雖然已經成年,但畢竟屬于脫產學習,大學四年里沒有工作,自然也就沒有收入來源,所以大學四年需要的學費和生活費,主要都得來自各位家長們。 這個時候,矛盾就容易出現了,有的學生嫌家長給的生活費太少,有的家長也嫌孩子花錢太大手大腳,根據額度的不同,大學生生活費也能分為多個檔次,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看。 第一等級是“赤貧”,生活費在500元以下,在21世紀20年代的消費水平下,每個月不足500元的生活費真有些類似于“荒野求生”,連最起碼的吃飯都不夠,如果不做兼職的話,生活大概率是無法維持的,所以,除非家庭經濟條件實在不允許,否則不建議家長們這樣給生活費。 第二等級是“溫飽”,生活費介于500至1千之間,雖然已經比第一等級強多了,但還是屬于比較少的,基本上只夠在學校食堂吃飯,而且還得精打細算,不過對于一些在小城市上大學的學生來說,1000元也還是比較夠用的。 第三等級是“普通”,生活費額度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這應該是大部分家長給孩子的生活費標準了,除了在食堂吃飯之外,還能留一些購買水果、生活用品,交納水費、電費、以及網費,會花錢的大學生,可能還會省出一部分用于社交。 第四等級是“小康”,生活費額度在1500元至2000元之間,對于大部分城市的大學生來說,每個月這么多生活費就基本夠用了,除了最基本的吃喝之外,還能偶爾和同學舍友出去聚個餐、看場電影,大部分大學生都處在第三等級和第四等級。 第五等級就比較厲害了“中產”,生活費額度在2000元至2500元之間,雖然這一等級的生活更加讓人羨慕,但在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下,每個月都能拿到這么多生活費的大學生畢竟只是少數。 第六等級和第七等級分別是“富?!焙汀胺e極自由”,月生活費額度在2500元至3000元以及3000元以上,這兩個等級基本上只適用于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 大學生生活費的多少,主要是這幾點原因影響 大學生生活費的多與少,主要是由這幾個原因決定的,除了家庭經濟條件之外,還有大學所在城市,以及大學等級,學生的消費習慣等等。 首先來看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生活費額度較高的,都是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生活費額度也相對較少,畢竟每個家庭具體情況不同,提供給孩子的生活標準也自然不同。 其次是大學生的消費習慣,除了家庭經濟條件外,大學生消費習慣也非常重要,有的學生生性比較節儉,有的學生向往比較小資的生活,還有的學生憧憬經濟自由,不同的消費習慣,也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活費標準來支撐。 接著是大學所在城市,和小城市相比,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上大學的大學生,需要的生活費額度更高,畢竟這些城市經濟發達,物價成本也更高。 最后就是大學等級了,一般來說,考上我國公辦一本和二本院校的大學生,對生活費的需求不會太高,因為公辦本科大學食堂可享有國家補貼,收費標準較低,民辦本科院校可就不同了,畢竟以盈利為目的,食堂花費也會更高。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原因也影響了大學生生活費的多與少,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今日話題: 你上大學時,生活費居于七檔中的哪檔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