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譚。 最近一直在業務部門待著,小譚我對行業的認知,對測試的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 以后會偶爾跟大家分享一些不同的視角和觀點,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首先,爺爺奶奶測試法,不是小譚“發明”的什么新名詞,我只想通過它來簡單、平鋪的表達文意,方便大家理解。 咱先從一個場景出發:過年回家給長輩帶禮品,你購買的禮品一定是他們喜歡的嗎? 他們會喜歡,但是他們喜歡的是你這個人和你帶來的情。就禮品本身,你買的不一定是他們喜歡的,這就好比,打開長輩們的抖音,你會發驚訝道:他們怎么會看這些內容! 很多時候,我們判斷一件事的標準,是基于現有認知。好比工作測試,我們判斷一個產品的好壞,是站在測試的角度,準確的說,是站在個人測試思維的角度。 這個角度是否準確?身處產研測的最末端,很多測試人都無法把握。 舉個例子,有這樣一個尋常的新增頁面:點擊新增按鈕,會在頁面新增一行,依次輸入內容、下拉選擇、日期選擇后,點擊右側保存按鈕,即可新增成功。 如此簡單的功能,對測試人來說,寫用例分分鐘的事情。 但是,小譚問一句,你在寫用例的時候,向產品一線延伸了沒,考慮到產品的使用對象沒? 如果你測試的產品面向的高校大學生,你告訴用戶,點擊新增、輸入或選擇內容、再點擊保存,這對他們來說小case。 但如果你測試的產品面向中老年人,或者面向的更下沉市場的用戶,你告訴他們如上操作,他們指定一大堆反饋:操作咱這么復雜,為什么要一直點點點,不用鼠標能行嗎。 乍一聽,還能不用鼠標操作?這時你才發現,他們平時在電腦上的工作,是完全不用鼠標的,鍵盤方向鍵、Enter鍵才是他們的爽點。 所以,這一個例子,能說明很多事情。 我們剛學習軟件測試的時候,都知道易用性測試,但很多人都覺得易用性是紙上談兵,不管是學習還是后續的工作,皆草草了事。 這很正常,還是前文那句話,測試處于最末端,很難,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一線業務,大多數測試人的“產品觀”是由產品經理引導產生的,而產品經理有做得好的,有做得差的,會間接影響測試人的主觀思考。 所以,如果你是小譚的老粉,就知道我不止一次的告訴大家要往前拱,要深入業務。 經濟下行,今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一千多萬,還有那么多存量的技術人,你可以去拼技術,但極少人有死磕的勇氣和能力,如果沒有,那何嘗不在業務上多線發展呢。 這是現實的因素。 回到個人來說,你就真不想好好的闖一闖,走出技術的浪浪山,接受些不同的新鮮事物嗎。 知識,你可永遠別嫌多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