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是我們大腦的一扇門 人體的每一個動作 每一個信號都要經過這個部位 同時,大腦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氧氣還有身體所反饋的信息 也都需要經過頸部 所以大家都會特別關注我們的頸部健康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結束一段工作后 一抬頭脖子就“咔咔”響 很多朋友都覺得沒啥事 覺得就是頸椎緊張過后的放松 但是網上很多人都是脖子“咔咔”響是頸椎病的表現 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脖子“咔咔”響=頸椎病? 頸椎健康小測試①目視前方,先盡力低頭,再慢慢向后仰,仰到最大程度時,慢慢恢復姿勢,目視前方。 步驟1 ②視前方,脖子先盡力向左側彎曲,再緩慢向右側彎曲,最后慢慢恢復姿勢,目視前方。 步驟2 測試結果: ①沒有響聲,沒有疼痛感:恭喜,你的頸椎還很健康,請繼續保護好。 ②有響聲,沒有疼痛感:你的頸椎情況還好,雖有一點退變,但未出現臨床癥狀。請及時改變不良習慣,并適當鍛煉頸部,將退變控制在輕微狀態。 ③響聲較多,且伴隨疼痛感:你的頸椎出現了問題,可能是退變較為嚴重,需醫生詳細診斷,并采取治療措施,緩解不適癥狀,促進頸椎恢復。 測試采用的是頸椎的4個基本動作,通過響聲和疼痛感可簡單判斷頸椎的健康程度。疼痛感通常認為是炎癥反應導致的,那響聲是怎么回事呢? 脖子為什么會響 1、生理性彈響 在我們久坐、久站或者長時間處于一個動作時,我們的關節腔處于穩定的狀態。而當我們改變這個狀態時(例如伸懶腰、掰手指),打破了這個平衡,空氣迅速進入關節腔,產生響聲。類似于我們打開雙唇,發出"mua"聲音的原理。 生理性彈響并不會給身體帶來不適,甚至在伸懶腰之后渾身彈響時還會有輕松的感覺。通常生理性彈響需要較長的靜止期,隨著時間變長,彈響越清脆。 美國大爺唐納德·昂格爾通過連續60年只掰一只手的手指,但兩只手并沒有什么差別,證明掰手指并不會增加關節炎的患病幾率成為了諾貝爾最搞笑獎得主。頒獎典禮上他激動地喊到:"媽媽,你錯了!"
韌帶肌腱運動 我們的韌帶與骨骼相互連接,長時間低頭姿勢,會讓肌肉變得不平衡,關節發生微小錯位,當關節回位時,摩擦出現彈響聲。 【膝關節彈響示例】 當肌腱韌帶退化、彈性下降或者出現韌帶鈣化時,肌腱韌帶在骨骼表面滑動、摩擦,也會聽到咔咔響。 滑液減少 & 關節磨損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關節與關節之間的空腔內充盈著滑液,它能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 當關節腔內滑液不足時,關節之間的摩擦增大,平滑的表面出現磨損而變得粗糙,也更容易產生關節彈響。 頸椎小關節紊亂 頸椎小關節由上椎骨的下關節突與下椎骨的上關節突組成,由于頸椎的關節突較低,關節囊較松弛,頸椎橫突之間缺乏橫突韌帶,因此頸椎的穩定性較差。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關節突并不會產生碰撞,且小關節面上存在滑膜,兩關節突在輕微碰撞時也不會產生彈響。而由于結構問題,頸椎小關節在運動、快速轉頭時更容易超出活動范圍,使小關節面錯位,即小關節紊亂。 小關節紊亂時,我們扭動頸部會有彈響。除了彈響之外,我們可以看到頸椎出現側彎的現象,頸部活動受限,有酸痛不適感;按壓頸后,會有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旁棘突的一側隆起或偏歪。 X光可以明顯看見頸椎側彎 頸椎小關節紊亂癥常可經常復發,從而影響頸椎的穩定性,長期反復發作者可促使頸椎的退行性改變,加速頸椎病的發展。 如何保護我們的頸椎 MHS頸椎操 ①四周伸展 四周伸展 ②頸部旋轉 頸部旋轉 ③頸前后靜止對抗 頸前后靜止對抗 ④ 頸左右靜止對抗 頸左右靜止對抗 ⑤ 托下頜靜止對抗 托下頜靜止對抗 2.動作要求:緩慢而平穩地完成每一個動作,有規律地深呼吸。 3.運動頻率: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每天至少做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