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一提到蓮花,腦中便會出現“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潔高雅的形象,而除了蓮花高潔清雅的品質之外,蓮花的意象也時刻與佛教聯系在一起。佛教的身影里總是有蓮花的形象,比如釋迦牟尼的步步生蓮,比如僧侶手中的佛珠是由蓮子串成,再比如《西游記》里菩薩的蓮花寶座。那么為何那么多草木當中,佛教偏偏選了蓮花作為象征?而蓮花與荷花又有什么不同? 首先,蓮花與荷花的異同之處。蓮花與荷花外觀酷似,猛一看難以分辨,實際上兩種植物都屬于同一種植物科系,同屬于睡蓮科。有時候荷花也可以叫做蓮花,但蓮花卻不能叫做荷花。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荷花只是蓮屬。也就是說,蓮花是一個大類,類別里包含荷花。 ![]() 兩者的生長環境也不同,蓮花大多生活在溫帶或者熱帶地區。除了生長環境,其實兩者的外觀也不同,蓮花葉子比較大,而荷花要小很多,其次,荷花一般都出水而長,蓮花大多都落在水面上生長,也就是挺水為荷,浮水為蓮。 蓮花與佛教。自古以來,中國對于蓮花的形象大都是“廉潔”“清正”“高潔”“典雅”,中國自古以來對蓮花的評價都很高,而蓮花與佛教也產生了聯系,既然蓮花與荷花如此相似,而且荷花又屬于蓮花的一小類別,那么為何佛教卻鐘愛于蓮花,而非荷花呢? 這還得從佛教本身的文化傳說中說起。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完善的宗教體系,而佛教作為一個成熟且完善的宗教體系,對中國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而在佛教文化當中,他們認為婆羅門的創世神是從蓮花中所生,因此佛教中人對蓮花有著極高的評價,蓮花即代表著神圣、高潔。 ![]() 蓮花自身高潔的品質。我國北宋理學家寫過一篇《愛蓮說》,其中歌頌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以此表達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對于高潔品質的贊頌。蓮花正是因為其高潔的品質,成為佛教的代表。佛教因為覺得世間充滿“六塵”,所以世界才會有污染和干擾。 而佛教大多都“清凈無為”,提倡遠離世俗的欲望和凡塵的干擾,因此蓮花那種高潔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帶著一種即便身處凡塵,也能超然世外的高潔之感。這與佛教遠離世俗凡塵、戒斷世俗欲望的思想一拍即合,因此蓮花的形象也就成功與佛教聯系起來。 ![]() 再次,佛教來源于印度,佛教以蓮花作為佛門形象也與印度當地崇拜荷花的習俗有關。各地有各地的習俗文化,由于蓮花適合生長在溫熱帶地區,所以印度是一個適宜繁殖蓮花的國度。每當炎熱酷暑的日子,開了滿池塘的蓮花,會給處于酷暑天的人們帶去清爽之感。 而在印度本身的文化當中,蓮花常常被拿來比作美麗的姑娘,在印度的佛經當中,甚至把蓮花與釋迦牟尼聯系起來。眾所周知,釋迦牟尼是佛家始祖,據說釋迦牟尼出生之時,宮中曾出現過異象,而每種異象都象征著祥瑞。比如百鳥齊聚,相互爭鳴,四季鮮花爭相綻放,而且最奇幻的是,釋迦牟尼出生時,宮里的大池塘里突然開出了一朵白蓮花。 這樣的傳說總帶有神圣而又奇異的色彩,還有佛經說,釋迦牟尼出生之初,有金光從舌根放出,而且金光又化作一朵朵白蓮,與池塘里盛開的白蓮交相呼應。還有說釋迦牟尼出生后,下地走了七步,每一步腳下都誕生一個金蓮,由此“步步生蓮”便誕生了。 ![]() 這樣的奇異色彩都在佛經中記載,由此蓮花也被沾染上圣潔而又神圣的色彩,更加神圣不可侵犯,給佛教增添了奇異的色彩,因此得以被納入佛教,作為佛教的象征。而且,在佛教當中,還對不同顏色的蓮花進行了不同的劃分,分別代表著不同方位和不同的象征。 佛教中的蓮花有著五種顏色之分,分別是白、青、紅、紫、黃五種顏色,而這五種顏色也代表著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象征。比如白蓮,因為其顏色清潔高雅,通常代表著清凈和解脫,而白蓮花在五種蓮花中外形最大,佛教中記載白色蓮花生長于佛國,在人間難以見到,白蓮位于西方位。 ![]() 青色的蓮花,則代表慈悲,由于其外觀極像佛眼,因此在佛教里,把青蓮比作眼睛,大多是指菩薩的眼睛,位于東方位。紅蓮一般給人莊重的感覺,民間每逢喜事就喜歡用紅色沖喜,因此紅色也代表著吉祥和福氣,而紅蓮也因為其顏色,在佛教里代表著福慧,位于南方位。 紫色的蓮花則代表著無垢,位于北方位。而最重要的,就是中間的位置,是黃金蓮花坐落之位,黃色的蓮花代表著佛教中的道與義,及大智慧,因此居中坐落,昭示著尊貴與神圣。 此五種顏色的蓮花在佛教中都代表著不同含義,坐落在東南西北中,分別執掌不同的意義和事務,也是佛教中眾仙的蓮花形象。而除了佛經中關于蓮花的諸多傳說和解釋,蓮花還有自身的文化內涵。 ![]() 蓮花的“四德”與“十善”。隨著佛教思想的完善和發展,蓮花也被佛教賦予了很多種意義,而佛教人對于蓮花的贊美與歌頌也發展出很多種形式,而崇拜蓮花也逐漸形成一種獨有的文化形式和宗教活動。 在不斷發展的佛教文化當中,佛教給蓮花賦予了多種屬性,也不斷給蓮花增添文化意義,逐漸形成了蓮花的“四德”與“十善”。其中四德是指佛教中的,常樂我凈。所謂常,在民間總表示固定,比如一個人常去一個地方,常駐一個地方,而佛教中的“常”也代表固定,指的是佛性常住不理。 而樂德,則是指從世俗之苦當中脫離出來,遠離世俗的煩惱和痛苦,自然樂得自在,因此佛教樂于遠離人世,樂于寂滅于佛國。 ![]() 而“我”德,則是指“忘我”。都道佛教大多數講究“空”和“忘我”的境界,佛教中四德的“我”,就是指遁入空門后的忘我境界,忘記世俗中的“我”,從自在中尋求“真我”。 佛教四德中的“凈”,則是指遠離世俗凡塵的污染,這樣才能超凡脫俗、清凈高雅。而這些都能賦予給蓮花,作為蓮花的寓意。其次,除了四德,佛教還給蓮花賦予“十善”。十善具體指菩薩修行的十種善法,具體如何不做贅述,可以自行去了解,大體是指遠離世俗、清凈忘我、成熟超脫等內心的超然物外。 ![]() 蓮花在佛教的地位除了在佛經和佛教文化中得以體現,也可以體現在佛教的許多壁畫和石像中。佛寺中的石像,大多都是蓮花底座,又或者是手持蓮花,佛像坐在蓮花之上,俯瞰眾生,慈悲又圣潔。而這種形象也正應了那句“佛從蓮來”。 自古以來,每個宗教都有著各自的禁忌和規矩,佛教也不例外。通常我們去上香的時候,都會被人強調不要踏門檻,這樣這一年中就會跨過大大小小的坎坷。其實這樣的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只是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利用了“門檻”的“檻”字的諧音,跨過了“檻”,就是跨過了“坎”。此外,在佛寺中,我們經常可以在池塘里看到,大多都種有蓮花,還有蓮花石像等等。 ![]() 而蓮花在佛教中有有什么奧義呢?大致有三種奧義。首先,很多植物都會經歷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但蓮花與普通植物不一樣,蓮花的花果是一同生長,花開時,下面的蓮藕就在緩慢生長,等花敗后,就意味著蓮藕已經成熟。這個奧義是指佛教中的“因果同時”,佛教中強調有因必有果,因果必行,而蓮花這種花果并行的生長特點,恰恰對應了佛教中的“知行合一”。 其次,蓮花的果實在下面生長是默默無聞,向下沉穩扎根,靜靜等待成熟的時機,這與佛教中的“水到渠成”十分對應,代表著“一切自有天意”的奧義。最后,蓮花獨獨開在水面上,花瓣清純潔白,十分高雅清正,因此對應了佛教“遠離世俗”的深刻奧義。佛教總把塵世間的愁苦和煩惱歸為雜塵,佛教中還總結了人生的七大苦,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和求不得。這七大苦讓人們沉浸其中不得脫離,而佛教講究的就是脫離世俗的煩擾,擺脫世俗的欲望和痛苦,超凡脫俗,超然物外。 ![]() 那么蓮花除了在佛教中具有佛教的文化意義和傳說,在現實中又有怎樣的意義呢?其實除了在佛教中蓮花被崇拜和贊頌外,現實中蓮花也同樣被贊頌和贊美。古代由于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在水中,因此給人“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感覺,對于蓮花的形象,也多用來比喻品格高雅、不被污濁風氣影響的清高之人。 而除此之外,蓮花還象征多子多福。因為蓮花的果實是蓮子,一個蓮花中可以生出許多蓮子,因此古代便產生了“蓮生貴子”的說法,其次蓮花還有許多美好的寓意,象征著吉祥如意和順利連年。 總結,總而言之,古來對于蓮花的贊美有很多,隨著文化的發展,蓮花也由于她清雅的外表和高潔的品質,別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更是被佛教用于超然物外的神圣象征。不管如何,蓮花確實以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吸引了眾多文人的向往和贊美,也吸引了佛教對其的崇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