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大鵬新片《保你平安》的上映,人們對“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的討論越來越多,而電影的主角魏平安為破解謠言,幾乎跑斷提的故事,更是讓他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俠”。 小編就看到有網友甚至直呼,“現實中要是有更多的魏平安就好了!”因為稀有所以珍貴,那么為什么現實中很少有魏平安呢? 小編思考良久,最終認為在現實社會中不適合“魏平安”這類人的生存,但是新的“魏平安”卻也有很多。矛盾嗎?且往下看。 一、民間“俠”的隱退 有網友看完《保你平安》后評價說,這是一部現代武俠片,而“魏平安”就是那個俠。小編認為很有道理。 何謂俠?通常解釋是抑強扶弱、見義勇為的人,而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中解釋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抑強扶弱、見義勇為是好事,為國為民更是大善,非常值得提倡,但是我們都是業余的,而現實中有專業的警察局、檢察院、法院、甚至軍隊。 所以俠的隱退是一種必然,因為有人專門做這件事。如果你有當“俠”的理想,可以考慮進入以上有關部門。 二、唐吉坷德 可能有人想說,我不想進政府部門,我就想做一個特立獨行俠。可以,但是你要做好成為“唐·吉坷德”的準備。 唐·吉訶德是一部西方小說的主角,他生長在騎士早已絕跡的時代,但他卻時常幻想自己是個騎士,是地區的守護者。 于是他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俠仗義”、游走天下,做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 但最終唐·吉坷德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后死去。 現實是殘酷的,尤其是當個人力量很渺小的時候,對抗謠言。或者犯罪人員、甚至犯罪組織,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這時候只有專業人員才能很好處理這些事。 電影中魏平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辟謠成功,但是這畢竟只是電影。 三、新“俠”的誕生 有人說,難道就看著“俠”在社會上消失嗎?難道“魏平安”真的不能多一點嗎? 其實,現實社會中“魏平安”也有很多,只不過被你忽略罷了,他們是新時代的“俠”。 當網絡謠言日益猖獗的時候,很多人、很多團體都有狹義舉動。 比如,在去年,就有學者提出“構建制度體系加強網絡謠言治理”。 他指出,治理網絡謠言應當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組成部分,理當從治理的行政機關、參與治理的市場主體、治理措施、治理程序等制度建設入手。 比如,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了首屆“網絡謠言共治”論壇。 在會上,很多社交媒體大佬,在全面治理網絡謠言、防范阻斷虛假信息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和坦誠分享。 再比如,此時此刻,只要你在網絡上不造謠不傳謠,那么你也是新時代“俠”中的一員。 所以,當今社會,從來不缺少俠,也不缺少“魏平安”。 總的來說,電影《保你平安》引發了觀眾的共鳴,它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比如讓人們重視網絡謠言、網絡暴力,更提倡人們不造謠、不傳謠。 但是,它也存在一個錯誤引導的風險:因為一個“魏平安”差點跑斷腿,讓觀眾不敢當“魏平安”,更造成一種假象,現實社會缺少“魏平安”,從而忽略了更多的“魏平安”。 這一點值得反思。對此,你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