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格認為 【人格】同時由 【我們希望成為什么樣子】和 【我們曾經是什么樣子】來決定的。 → 他批判弗洛伊德 只強調【過去的經歷】是【人格塑造】的關鍵, 卻忽視了【未來】的作用。 → 他還認為 我們的【發展和成長】不受年齡的限制, 并一直朝著【更加完善的自我實現】前進。 → 人格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個性化】, 其中要經過一系列的階段。 | 一、人格發展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童年期,從出生到青春期。 → 最初是無序階段, 兒童只有零散混亂的意識; → 然后是君主階段, 兒童產生了【自我】, 出現了抽象思維的萌芽,但缺乏內省思維; → 隨后是二元論階段, 兒童出現【內心自我】, 【自我】被分為【主體】和【客體】, 兒童逐漸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 第二階段是青年期,從青春期到中年。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 年輕人需要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但此時心理發展還不成熟。 → 榮格認為, 這一階段是【心靈的誕生階段】, 要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必須克服童年期的【意識狹窄】,努力培養意志力, 使自己的心理和外部現實保持一致, 以便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 | 第三階段是中年期, 女性從35歲,男性從40歲開始,直到老年。 → 這是榮格最為關注的時期。 中年人往往是社會上和家庭生活中 都已經扎下根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但面臨著【體力的衰退】【青春的消逝】【理想的暗淡】 從而出現心理危機。 → 榮格認為, 要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關鍵【要把心理能量從外部轉向內部】, 【體驗自己的內心】從而懂得個體生命和生活的意義。 | 第四階段是老年期 老年人易沉浸在【潛意識中】, 喜歡【回憶過去】【懼怕死亡】并考慮來世的問題。 → 榮格認為, 老年人必須通過【發現死亡的意義】, 才能建立新的生活目標。 → 他強調【心靈的個性化】 實際上要到死后的生命中才能實現, 意味著【個人的生命匯入到集體的生命中】 【個人的意識匯入到集體潛意識中】。 → 二、中年期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