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18日)是北京嘉德的「古董之夜」,三場瓷器及古董珍玩晚拍接連舉槌,合共斬獲RMB 1.54億。 打頭陣的「供御 - 宮廷瓷器、吉金及古董珍玩」專場,成交總額達RMB 5,350萬。 55件拍品中,43件成功售出,成交率78.2%。 緊接是「墨香居藏盛世御窯精粹」專場,共12件拍品,售出8件,成交率66.7%,帶來RMB 2,515萬成交總額。拍品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晚成交之冠就在此場誕生 - 一件康熙青花搖鈴尊以RMB 1,000萬成交。 「堂皇 - 明清單色釉暨宮廷御瓷珍玩」專場壓軸,斬獲RMB 7,514萬。全場共76件拍品,售出49件,成交率64.5%。 以下為大家介紹成交三甲: ![]() 成交冠軍:Lot 2705|清康熙 青花團花鋸齒紋搖鈴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高度:23.5 cm
估價:RMB 8,000,000 - 10,000,000 此搖鈴尊的設計相當清雅簡約,上以青花繪團花鋸齒紋。這種輪狀團花紋飾過往常被視為藏傳佛教「喜旋」符號。 「喜旋」常見于藏佛法輪的正中心,形象與陰陽符號相近,可作「三旋」或「四旋」:前者代表戰勝「貪、嗔、癡」三毒的三善根,后者則象征「苦、集、滅、道」四圣諦。 ![]() 尊身上的輪狀團花紋飾,以往被視為「喜旋」符號 ![]() 清朝的銅鍍金法輪,正中心為「喜旋」符號|臺北故宮 之所以有如此看法,或許與滿清歷史及搖鈴尊形狀有關。首先,清代皇帝大多信仰藏佛,朝廷創作了不少以之為主題的藝術品,包括瓷器、金屬器、佛像等等。 再者,搖鈴尊為康熙一朝創燒的新器形,正是因為形似藏佛長柄搖鈴而得名。循此兩處脈絡而走,推斷輪狀紋飾為「喜旋」實屬合理。 不過,翻查宋徽宗敕撰的青銅器譜錄《宣和博古圖》,赫然發現這種紋飾與「周山紋錞」如出一轍。 ![]() 《宣和博古圖》中的「周山紋錞」,此為清朝《四庫全書》重修版本 「錞」指的錞于,中國古代敲擊樂器,始見于春秋,盛行于戰國,主要為軍旅號令兵士之用。據《宣和博古圖》說明,圖中周朝錞于是仿另一種敲擊樂- 鐘的形制,輪狀紋飾乃是鐘上敲擊之處(隧攠)的模仿,旋紋其實是云雷,底下的鋸齒則是聳然而起的山紋。 此青花搖鈴尊系出名門,曾為日本著名古董商「山中商會」所有,后來售予 Frederick J. Van Slyke。這位美國律師鐘情中國藝術,與愛妻收藏明清瓷器超過30年。兩人先后于1968、1989年辭世后,紐約蘇富比為之舉辦專場拍賣,搖鈴尊方再度現身市場,其后再輾轉于香港、北京拍賣易手。 ![]() ![]() 成交亞軍:Lot 2746|清雍正 廠官釉如意耳尊「雍正年制」四字雙行篆書款 高度:22.5cm
估價:RMB 4,800,000 - 6,800,000 此廠官釉如意耳尊以RMB 713萬成交,位列亞軍。 尊作撇口,束頸,折肩,兩側置對稱如意帶耳,腹部及底內收,束脛,下承外撇式圈足。雍正帝傾心慕古,此器形便是追摹周漢青銅尊而來,雖為瓷作,但造型挺拔,線條硬朗。加上通體施廠官釉,與古銅器色澤相近,遠觀頗具古器神韻。 基于燒制工藝的細節差異,廠官釉有多種色澤變化。此器的釉色茶、黃相間,互為浸潤,甚似雍干時期爐鈞釉呈色效果。 此類釉色罕見難得。按唐英《陶成紀事碑記》所載,廠官釉據釉面不同色澤可分為: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從傳世作品來看,呈色黃褐者應為「鱔魚黃」、青者應為「蛇皮綠」,而像此器般褐黃相間者,或屬「黃斑點」。 ![]() 廠官釉發展至乾隆時期,黃斑點一色已不見記載,或因黃斑點燒制難度大,僅為窯中偶得,后來已近失傳。傳世所見乾隆廠官釉作品中,亦不見此類釉色。行方查閱各大館藏,見有相同造型的鐵銹釉、仿官釉作品傳世,但與此器釉色相同的,僅臺北故宮藏有一例。 此廠官釉如意耳尊還有著顯赫的遞藏記錄,為鼎鼎有名的瑞士「玫茵堂」舊藏。眾所周知,「玫茵堂」寶蓄乃御瓷收藏翹楚,舊藏一釋出市場,即為各藏家追捧。 ![]() ![]() 成交季軍:Lot 2731|清雍正 藍釉水丞一對「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帶木座,帶舊包裝
估價:RMB 4,500,000 - 6,500,000 此對水丞小口內斂,扁弧腹、底內收,下承矮圈足。整體造型似荸薺,敦實可人。外壁施霽藍釉,宛如海藍之寶,又似青金石藍。最為后人稱道的霽藍釉,首推宣德一朝。雍正慕古,在釉色上力追前朝姿彩,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稱此種霽藍釉為「仿宣窯霽青」,可見此乃追慕宣窯之作。 此對水丞還有一特別之處:口部一側制出月牙形凹口,汲水匙柄可自然依搭其中,避免移動和使用時來回滑動,磨傷器口釉面。 ![]() 水丞,又名水盂,乃文房中重要器具,同時亦是文人雅士審美情趣的體現。水丞形制多種多樣,主要用以給硯池添水,亦作擺設用,置于幾案,清心樂志,息心悅目,更有助文思。以文人儒士自居的雍正皇帝,自然也對御用文房器皿格外用心,尤其是對單色釉水丞的喜愛,達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甚至親自指導燒制此類器物。 此對水丞造型精致,成對流傳近三百年,殊為不易。來源方面,更是傳奇藏家「暫得樓」主人胡惠春舊藏,絕對是收藏的頂級標志。這次上拍便以RMB 690萬登上成交季軍。 ![]() 成交季軍:Lot 2655|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抱月瓶「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度:53.3 cm
估價:RMB 6,000,000 - 10,000,000 此抱月瓶同樣以RMB 690萬成交,與上述一對水丞并列成交季軍。 瓶作蒜頭口,束頸,兩側置綬帶如意耳,圓腹,四方梯形足。器身以青花繪制各色花卉,發色濃郁,花枝葉片邊緣及花蕊上,皆以重筆畫出凝點,模仿明代永樂、宣德兩朝「蘇麻離青」料的鐵銹斑效果。永宣時期青花使用「蘇麻離青」,渲染花鳥、海水、園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青花扁瓶乃是瓷器界的經典名物,創燒于明代,曲線圓滑,頸部細直,附帶雙耳,器腹扁圓,故得名「扁壺 / 扁瓶」。由于形似滿月,故又雅稱「抱月瓶」或「寶月瓶」。 ![]() 13世紀 伊拉克或敘利亞 黃銅錯銀抱月瓶|弗利爾美術館 抱月瓶的器形源自波斯、西亞伊斯蘭地區,本是盛水裝酒用的金屬器具,可用繩索捆之,系于身上,方便移動。器形傳到中土后,因文化差異而轉化成瓷器,實用功能不再,自此成為陳設裝飾佳器。 其他成交資料: ![]() Lot 2710|明永樂 青花輪花綬帶耳葫蘆扁瓶 高度:25 cm
估價:RMB 4,800,000 - 5,800,000 ![]() ![]() Lot 2721|明早期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洗「五」字款 帶木座
估價:RMB 1,200,000 - 2,200,000 ![]() Lot 2649|清乾隆 御制洋彩「萬花獻瑞」大葫蘆瓶「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度:60.3cm
估價:RMB 4,500,000-6,000,000 拍賣總結 拍賣行:中國嘉德 專場:墨香居藏盛世御窯精粹 專場:堂皇 - 明清單色釉暨宮廷御瓷珍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