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消耗善良的人,收起大方,才能使真心不被辜負;對無效的社交,收起大方,才能感受生活的甜潤;對不健康的習慣,收起大方,才能給親人更多的依靠。
富書作者:滿琳;主播:錦翎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有人評論:“大方是一種讓步,是一種體諒,是為人著想的善意,也是不拘小節的隨意。”但是,很多人對別人太大方,對自己很小氣,對壞習慣大方,對好習慣卻很小氣。到了歷經風霜的中年才發現,生活終歸是自己的,把“大方”留給自己,才能活的輕松愜意。

對不懂感恩的人,收起大方 莫言小時候,家境不是很富裕,只有在過節日時,家里才會包餃子。有一年中秋節,他家里包了一些餃子,但是一人分不到幾個。剛把餃子端出來準備吃飯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他家門口想要討飯。沒想到,老人看著碗里的地瓜,不滿地說:“你們一家吃餃子,卻讓我一個老人吃地瓜,你們的心是怎么長的?”莫言聽到后,惱怒的說:“我們家平時很少吃餃子,這次過節每人勉強才分到幾個,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地瓜干就很好了!”隨后母親斥責了莫言,然后把自己碗里的餃子給了這個乞討的老人,他才離開。本來是很開心的節日,莫言卻覺得很失落,美味的餃子似乎也變得苦澀了起來。正如莫言在《晚熟的人》里所寫:“心地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是被劣人催熟的。”生活中常有這樣意中人,永遠只想著滿足自己的利益,貪得無厭。對這樣的人大方,只會讓他們更加得寸進尺,進而傷害到自己。上學的時候,他有一個關系很好的同學,即便在工作后很多年,兩個人也一直保持著聯系。每次同學有事情著急用錢,他總是毫不猶豫的借給對方。但是他發現這個同學有個毛病:就是先還一點錢,再繼續借更多的錢。后來,他從別人那里打聽到,這個同學平時不務正業,每天就是釣魚,打牌,把謊稱親人生病住院借來的錢,各種揮霍。那一刻,他終于明白,原來他把人家當做好朋友,給予無限幫助,對方卻只拿他當成錢袋子,只想著從他身上不停地“掏錢”。岳云鵬心里十分難過,他直接給了那個同學一萬塊錢,當做“分手費”,買斷了兩人之間的關系,跟他徹底絕交了。曾看過這樣一句話:“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肆無忌憚;無底線的寬厚,只會讓對方恣意妄為。”為人大方,固然是一種美德,可一旦過度,好心卻不一定有好報。面對真心善待你的人,你可以用善來回應,但別人利用你的善良去傷害你時,不必勉強自己選擇原諒。對于那些不懂感恩的人,可以選擇遠離,不必為所謂的友誼感到惋惜。

對無效的社交,收起大方 “你忙于交際,為了別人的快樂而奔走,又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而舍棄自我,你的人生好像都不是你的。其實,你根本不是在社交,而是無謂地浪費時間。”多年不見的同學會組局,很久沒來往的親戚來訪,不太熟悉的朋友邀約,公司同事的生日宴會……哪怕自己并不喜歡這般熱鬧,但是為了結識人脈,也會勉強自己融入。但是,有時候酒局上的觥籌交錯并不能換來真心相待的朋友。上大學的時候,他競選當上了學生會的組織部部長,同時也兼任學校文學社團的副主編。沒多久,班主任把辦理教師資格證的事情也交給他,一度讓他成為學校的風云人物。光鮮的身份使他身邊的朋友多了起來,每天走在校園里,迎面都是和他打招呼的人,隨之而來的聚會也讓他應接不暇。原來,那些聚會上稱兄道弟的朋友不僅沒來雪中送炭,還在他借錢時都不見了身影。他才意識到,所謂的真心朋友都是錯覺,那些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的社交,根本就是浪費。之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再也不參與這種無效的社交。“無效的'好友’就和多余的物品一樣,看著實打實地存在,實際上根本沒什么用。”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把推杯換盞的時間拿來做真正有意義的事。
著名作家周國平就是這樣一位智者。他拒絕各種社交,認為那些采訪、酒局等對他來說都毫無意義。“我每天在家里讀書寫字,和家人一起享受普通的人間親情,這讓我感到非常充實和快樂,但是,假如讓我和不要緊的人去閑談,那才是我最無法忍受的事情。”其實,有很多社交根本不值得我們花太多的精力去關注,對沒有意義的飯局,勞心勞神的社交,收起大方,能推則推。把時間省出來陪伴家人、充盈自己,花在喜歡的事情上,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

對不健康的習慣,收起大方 曾有一個調查顯示: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中,約有60%的人都存在著健康隱患,其中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主要原因。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大方,它就會以更痛的方式懲罰你。去年國慶節時,黃曉明在微博寫到:“人還是不能放縱自己。”配圖是他在醫院打點滴的照片:整個手臂都布滿了蕁麻疹。原來,就在前一天深夜,他在微博曬出青島的“硬菜”:烤海腸、野混沌、百花蛇草水等。結果就如他所說,上一秒還在跟大家嘚瑟顯擺美食,下一秒腸胃炎和蕁麻疹找上門來……由于蕁麻疹的癥狀不一樣,輕則皮膚起泡過敏,嚴重的話會胸悶發熱,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在央視的紀錄片《吾家吾國》中,主持人王寧采訪了陸元九先生。陸元九先生說:“現在所有蛋糕之類的基本都不吃了。”100歲那年,他還寫下便簽:“不饞、不急、不惱、不懶。”百歲的科學家,有這樣健康的生活習慣,真的令人敬佩。正所謂:“良好的習慣是一種強大的能量,它可以引領人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踏上美好生活的墊腳石,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前行路上的絆腳石,只有踢開它,人生的路途才會更加順暢。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把握規律的作息時間,好好生活,別虧待了自己。人生下半場,我們更需要守住健康,給親人更多的依靠。“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學會做減法,方能讓人生更加輕盈。”人生很短暫,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人生下半場,我們無法留住時間,卻可以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點個在看,余生很貴,請收起你的大方,好好愛自己,感受生命的無限精彩。作者簡介:滿琳,富書作者,征途漫漫從頭越,奮楫揚帆向未來。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