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愛情的阻隔物? 水始終在人類?文化心理中扮?演著可愛又可?恨的角色。人的生活離不?開水,古人選擇住處?更愿擇水而居?,水邊也是青年?男女相會的地?方。但是水又會給?人帶來災難,它還給古人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秦風·蒹葭》)這首詩把男女?相戀的艱難追?求放入河水阻?隔意象中進行?描寫,再以秋天的凄?涼加以襯托,就創造出一個?撲朔迷離、凄清感傷的藝?術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畫面里,蘊含著無窮無?盡、難以言傳的中?國文化情韻。《迢迢牽牛星》則描述了另一?個哀婉動人的?故事:“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牛郎與織女為?天河所阻,望眼欲穿,雖有七月七日?鵲橋相會,但“忍顧鵲橋歸路?”。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有情人不能相?依相守,古往今來,不知曾經打動?過多少讀者。水不僅裝點了?客觀環境,而且也使相戀?的人阻隔重重?,嘗盡相思之苦?。 二、萬物依附的母?體 崇拜自然之物?,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傳統之?一。詩人寄情山水?,謳歌自然之美?,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社會?理想,創造出獨特的?審美藝術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在他的《觀滄海》中寫出了大海?的宏偉浩大: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掀起層層巨浪?,而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仿佛是萬物依?附的母體一般?。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話桓凱?旋時所作,這種波瀾壯闊?的氣勢,藝術地表現了?詩人的雄心壯?志。借助水來寫雄?渾闊大的意境?,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潮起潮落?,江海一色,海天相接,明月似乎是從?海潮中涌出。張照的《觀海》“乾坤浮一氣,今古浸雙丸。”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為一體?,日月映于大海?之中,有如雙丸浸在?水中。杜甫在他的《登岳陽樓》詩中則更勝一?籌。“吳楚東南圻,乾坤日夜浮。”廣袤數千里的?吳、楚大地在此斷?裂為二,這氣勢何等磅?薄!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壯麗。從這氣象萬千?的畫面中,我們似乎看到?了詩人胸有丘?壑、心存天下的博?大胸襟。 三、剪不斷的愁緒? 流水與愁緒有?著相似的狀態?,恰如李白詩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所描述的。流水不停,愁緒難理,用有形的流水?表達無限的思?緒,既增加可感性?和表現力,又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駱賓王的《易水送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歌頌了荊軻刺?秦王的悲壯犧?牲精神,表現了對愛國?壯士的深情緬?懷和難以言表?的復雜情感。魚玄機的《江陵愁望有寄?》“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晏殊的《清平樂》“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長流不息的江?河水啊,你奔流而下,有誰知道這離?別的愁緒呢?嚴仁的《鷓鴣天》“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溫庭筠《憶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你看那悠悠江?水,恰似綿綿的離?情別緒。李清照的《一剪梅》更是把這無奈?的相思愁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借助水的意象?不僅可以抒發?相思之苦,而且可以表達?思鄉之情。秦觀的《望海潮》“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柳永的《八聲甘州》“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都表現了游子?滯留他鄉,看到滔滔不息?的江河水,盼望著萬里歸?程的復雜心情?。從古至今,英雄無用武之?地是憂憤之愁?;思念而不得見?是相思之愁;漂泊異鄉而不?能團聚是思鄉?之愁……這紛繁復雜的?愁緒是內心的?,不易觸摸的,而運用“水”的意象,就外化為讀者?可以感知的了?。 四、流逝不返的時?光 中國古典詩詞?中很少用抽象?的時間詞去表?現時間的變化?,往往是用具體?的視覺意象來?表現的。江河水長流,時光不停留,往往能夠產生?啟迪、聯想的作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看到奔流不惜?的江水,容易多愁善感?的文人們總有?一種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被貶離開?繁華的京城,被迫棲身他鄉?異地,雖然擔任那里?的地方官,但是看見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想到自己已到?暮年,壯志未酬,蹉跎歲月,也同樣發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慨嘆。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在《將進酒》中發出這樣的?感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有“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慨嘆。詩人感慨流水?不回頭,青春不在來,治國安邦的政?治理想還沒有?實現,自己已經不在?年輕,面對無奈的現?實社會,只能留下無盡?的傷感。南唐后主李煜?旦夕間由萬人?稱頌的君王變?成階下囚,物是人非,繁華逝去成一?夢,如流水落花逝?去,已成永別!《浪淘沙》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嘆惋;《虞美人》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感嘆,無時無刻不在?翻波涌浪的春?江水啊,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懷?戀和對未來命?運的茫然。 五、跳動不止的音?符 清澈的小溪,涌動的泉水,似甜美純情的?少女,如跳動不止的?音符,因而也常常得?到詩人們的青?睞。王維的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皎潔的月光下?,明鏡似的泉水?從石上淙淙流?過,像優美的奏名?曲一樣在耳邊?響起,悅耳動聽,更反襯出林中?的寧靜,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脈?搏在輕輕的跳?動。白居易的《遺愛寺》“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寫盡自然之美?:鮮花朵朵,楊柳依依,頑石溪水互嬉?戲,鳥語泉聲相應?和,詩人歡快、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還有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描繪了斜陽夕?照,波光閃動,水色天光,柔美無比的自?然景色。“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這是陶淵明歸?隱后的詩作,顯示了他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無?限樂趣。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寫出無聲的泉?眼涓涓地流淌?著細流,好像愛惜泉水?似的,不愿多流一滴?。表現了詩人新?穎獨特的感受?和細膩微妙的?情緒。 香港大中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