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宋朝十八帝 之 宋朝最幸運的皇帝:宋真宗 五、被寇準“挾持”北上抗遼,小軍官射殺遼國主帥,幸運贏得“澶淵之戰” (三)小軍官射死遼軍主帥,遼國提出議和 宋真宗到澶州北城巡視,宋軍士氣大振,宋真宗受到感染,駐蹕澶州的決心終于堅定。他將寇準留在北城,把作戰事宜全部委托給寇準,準其臨機專斷,自己準備回駐南城。 寇準承旨行事,號令清楚嚴肅,宋軍將士喜悅。其時恰好遼國數千名騎兵逼近北城城下,宋真宗下詔宋軍迎擊,宋軍士氣高昂,奮力作戰,殺敵大半,遼軍敗退。 巡視完畢,初戰獲勝,宋真宗回到南城行宮。 但宋真宗畢竟膽小,對能否守住澶州、戰勝遼軍心存疑慮,在回到南城后,暗地派人到北城,察看寇準在干什么。派出的人回來報告:寇準正和著名文人、宋真宗的文字秘書“知制誥”楊億飲酒賭博,唱歌謔笑,歡呼高叫。 宋真宗聽后才高興地是:“寇準能這樣,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 宋朝上下一心,必勝的信心愈加堅定,反觀遼方,則情勢日益嚴峻。首先,盡管此次出兵進展順利,但戰線拉得過長,補給非常困難,一旦斷糧,后果不堪設想;其次,遼軍孤軍挺進宋朝腹地,黃河以北的大名等城尚沒有攻下,宋朝已下令增援部隊向大名等地集結,如果大名等地宋軍軍力充足后出擊,抄遼軍后路,與澶州守軍兩面夾擊,遼軍必敗;其三,宋朝“勤王”部隊逐漸抵達澶州,宋真宗駐蹕澶州數日,聚集到澶州的軍民已達十幾萬人(一說數十萬),而且士氣日盛。 遼國蕭太后對能否攻破澶州,取得對宋作戰的最終勝利產生了猶疑,遼軍對澶州、宋軍的攻戰勢頭減弱,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 雙方相持十余日,一件意外事件發生,更使遼軍斗志全失。 這天,遼軍統帥蕭撻凜(又名蕭撻覽)率領數十輕騎兵在澶州北城下觀察形勢,被宋軍發現。 宋軍“威虎軍”低級軍官、略似今之連長的“軍頭”張瑰(或張環,一說周文質)立即扳動“床子弩”,向蕭撻凜急發一箭,射中蕭撻凜額頭——宋朝的床子弩是弩箭類武器的登峰造極之作,需依靠幾張弓的合力將箭射出,射程達500米以上,是冷兵器時代威力巨大的“遠程武器”。蕭撻凜中箭落馬,他的隨從將他抬回營寨。 當夜,蕭撻凜傷重而亡。 蕭太后聽聞蕭撻凜死汛,痛哭不已,即便是在兩軍陣前,也為之停止辦公5天,以作悼念。《遼史》載:“將與宋戰,撻凜中弩,我兵失倚”,遼軍更無作戰之心。 蕭太后無奈,以早前被蕭撻凜生擒的宋朝將領王繼忠居間調停,派出專使,進入澶州,提出議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