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3626期。1927年爆發的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是我黨早期領導的八大起義中的兩場;就影響力而言,又是其中最著名的兩場。面對占據軍事優勢的敵人,紅色暴動的過程往往十分艱難,官兵大部散失,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也在暴動后期陷入了這種局面:朱、毛兩大領袖在極端困難的時刻,各自只統領800人左右的隊伍,努力保留住革命火種。 ![]() 南昌起義時部隊總兵力超過2萬人,也取得了城內戰斗的勝利;但國民黨軍主力增援南昌后,起義軍南下轉移的過程非常不順利,甚至出現過蔡廷鍇部5000余人主動脫隊的事情。內外交困之際,朱老總站出來穩住軍心,鼓勵剩余官兵不要喪失希望,并拿蘇俄革命的事例來提振士氣、堅定信念,最后保住了八百余人的骨干。不久后朱老總把隊伍力量重新擴充起來,領導了湘南起義,并前往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 秋收起義有約5000人參加,但受軍事指揮經驗不足、叛徒倒戈等因素影響,到三灣改編后也只剩八百人左右。兩位偉人當年面對的困難情況,是何等相似?但毛主席和朱老總都具備超強的判斷能力和革命意志,不光沒有因為一時的逆境而喪失信心,經過整頓梳理之后,還能穩住局面增強部隊力量。毛主席在三灣改編時講:賀龍兩把菜刀就敢鬧革命,我們現在有這么多部隊,還怕什么喲?不經歷一時的失敗,革命不會成功。守得云開見月明,這就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強大之處,能夠在至暗時刻凝聚人心。 ![]() 而這些被保留下來的“火種”,也確實是紅軍的基石、未來繼續革命的希望。在朱老總的800余人里面,出了3位元帥和1位開國大將,分別是:朱德、陳毅、林帥以及粟裕。朱老總和陳老總是湘南起義的主要領導者,當年陳毅雖沒趕上南昌城內的戰斗,但卻追上了朱老總的南下隊伍。1928年與秋收起義部隊會合前,陳毅已經是站在朱老總身邊的二號人物;林帥和粟裕起初職務較低,但他倆的軍事水準在戰爭進程中逐步提高,后來都成為了人民軍隊中“戰神”級別的人物,能夠指揮數十萬兵力的大規模戰役軍團,解放戰爭時的貢獻尤其突出。 ![]() 毛主席帶的八百人中,出現的開國將帥數量更多:1位元帥1位大將,外加5位上將、7位中將和3位少將,總數達到十七人。秋收起義部隊里,后來唯一的元帥是羅榮桓,而涌現出的大將也是政工類型的干部,就是譚政。5位開國上將則分別是張宗遜、黃永勝、宋任窮、陳士榘和陳伯鈞。 ![]() 需要指出的是,朱老總那邊的4位將帥,并非整個南昌起義的全部貢獻,只是起義后期跟隨朱老總的800人。從將帥的最終級別來看,朱老總手下的八百精英“含金量”更高一些,而毛主席帶出的人才在規模方面更具優勢,兩支部隊各有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