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我們總以為一生很長,許多事情是不用著急的。 但時光總是倏忽而過,就像李宗盛唱的:“當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當下,倘若你問我,余生怎么過才能不再留下遺憾。 我想,靜心讀書,潛心做事,誠心待人,素心生活,便是最好的活法。 01 靜心讀書 在喧囂塵世中,一個人如果能遠離世事紛擾和無奈,靜心讀書,便能生出行走世間的底氣。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陷入痛苦迷茫、煩惱不斷,就是因為讀書太少,思想空泛。 讀書越多的人,內心越豐盈,更有勇氣面對黑暗,扛得住所有風雨。 赫爾曼·黑塞曾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靜心讀書,在大腦中走得越遠,在生活中走得就越穩。 一個人,讀書越多,境界越高,格局越大;讀書越多,越能感悟生命的可貴,發現世界的美好。 02 潛心做事 羅曼·羅蘭說:“一個人花時間和精力去鑿很多淺井,還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能潛下心,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大多都得到了命運的饋贈。 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在日積月累中的單點極致中得來。 蘇格拉底格言中講到,一只站在樹枝上的鳥,從來不擔心樹枝會突然折斷,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只有努力深耕,豐盈自己的羽翼,才能展翅高飛。 一個人能做到“潛龍勿用”,才有“飛龍在天”的機會。 那些持續努力的人,大多活成了自己最好的樣子。 03 誠心待人 孟子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以真誠之心待人,以誠信為品做事,方為立身之本。 很認可一個觀點:“真正有修養的人,居高處而不世故,處繁華卻不功利。” 以至誠之心待人,終會贏得世人的尊重。 富蘭克林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里,于幸福最重要的莫過于真實和誠意。” 只有用真心實意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才能為自己贏得認可和信任,從而也得到他人真誠的回報。 04 素心生活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不快樂的根源,是“貪”與“欲”,而快樂的生活是由寬容、健康、感恩、希望、豁達等心靈力量組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擁有得越多,才會越快樂。以為只有住上大房子,開上豪車,才算好日子。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不順。 生活的幸福感,與財富的關系不大,而跟心態有關。 心態好的人,不愁不怨,積極樂觀,遇到坎坷,亦能素心以待,不急不躁。 而心態不好的人,常陷入情緒內耗,不僅于事無補,還因此讓健康亮起紅燈。 因此,珍惜當下的擁有,知足惜福,則幸福長存,生活處處都是陽光。 做一個素心生活的人,不焦慮,少欲望,心無雜質,品無瑕疵,如此才能向陽而生。 (作者 溫迪 來源 讀書369微信公號 主播 王嘉瑩 制作 王宜謙) |
|